李 梁,徐 盛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555)
汽车用焊缝密封胶与防石击底涂胶由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填料、增黏剂、稀释剂、稳定剂以及触变剂等组成,其中焊缝密封胶固体分大于90%,为白色黏稠状物质,通常使用高压涂胶设备实施涂覆。PVC焊缝密封胶具有良好的耐水、耐油和耐碱性,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伸展性、硬度、耐磨性,可以起到较好的密封、隔音、防漏水等作用。PVC焊缝密封胶是非结构性密封胶,需要在一定的烘烤条件(一般为140 ℃,20 min)下形成稳定均匀的胶体。在塑化过程中不会产生起泡和体积收缩现象,不会对环境和操作人员产生危害。PVC焊缝密封胶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即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发生任何形变或流淌。在涂覆到任何孔洞及不规则的焊缝中时能有较好的吸附性、填充性,烘干后则呈现有弹性、无开裂、外观平整的表面,不能影响中涂和面漆的颜色。
某涂装车间PVC焊缝密封胶涂覆形状大致分圆形胶条与扁形胶条两类。在某新车型投产过程中,中门折边处涂覆的扁形胶条在面漆烘干后出现了较多的胶气泡。以每天抽检一台车,连续一周的抽检方式,得出平均数据,每个中门约有5个胶气泡。中门胶气泡大多分布在外折边,总装装车后,可视度较高,部分胶泡破裂。这样一是会影响胶条整体的美观度,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二是破裂的胶气泡破坏了密封胶条的密封性,降低了中门的防腐性能,因此,急需解决密封胶气泡问题。
车门折边处在包边过程中会存在两块板材不完全贴合的问题,外板与内板包边处存在一定的间隙,需要涂覆焊装折边胶,增加车身的整体防腐能力。焊装折边胶涂覆过程中,由于工艺设计与人员操作稳定性等原因,导致部分车门在翻边处未填充焊装折边胶,即包边间隙未被消除。涂装PVC焊缝密封胶后,在密封胶与折边之间会存在一定量的空气。在面漆烘烤过程中,此处空气受热膨胀,由于焊装折边胶随车通过电泳烘炉,完成固化。在焊装折边胶不断胶的前提下,空气只能随着部分空洞从焊缝密封胶处排出,导致焊缝密封胶鼓出,产生胶气泡,如图1所示。
图1 密封胶气泡产生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sealant bubble generation
根据密封胶气泡产生原理可知,通过提高胶条强度、控制烘炉升温速度、减少包边处空气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胶气泡的数量。下文对所使用的焊缝密封胶材料、胶烘烤过程、输胶系统、焊装折边胶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PVC焊缝密封胶的刚性与弹性取决于树脂、增塑剂、填料等材料的组成比例。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密封胶的弹性,提高胶体的抗冲击能力,降低胶黏度,但会使胶内聚强度下降,剪切力下降,流动性增加。填料通常由超细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及滑石粉等材料组成,填料主要用于提高密封胶的固体分及胶体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降低流动性,提高密封胶触变性。
该涂装车间现用密封胶的增塑剂含量约为27%~30%,填料含量约为35%~40%。为了提高涂胶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与涂胶弹性,减小空气鼓起时的形变量,调整现用密封胶增塑剂与填料的含量,将增塑剂含量调整为25%~27%,填料含量调整为40%~45%。现场使用新批次密封胶7 d内,中门折边涂胶气泡数由5个降低至4.6个,目视胶气泡体积有所减小。可见调整密封胶材料的配比并不能有效地减少胶气泡产生的数量,只能降低胶气泡的严重程度。
该涂装车间使用集中供胶二次增压的输胶方式,一次供胶压力为1∶10,二次供胶压力为1∶55。由全封闭的管路将PVC密封胶输送到各使用点,系统包括胶桶、压盘和气动增压泵等设备。日常使用中,由于换胶不及时造成输胶泵空打、换胶时排气不彻底、过滤网清洗后空气未排净等原因造成输胶系统内存在一定量的空气,经二次增压泵的作用空气被打散,导致从各枪站释放出的胶呈蜂窝状,最终引起密封胶条内存在细小气泡或者出现胶枪出空气的问题。
改进措施:加料时应尽量排尽压盘与料筒之间的空气,清洗维修过滤器后先将过滤器中的空气排出,再将PVC胶输入主管路。出现折边密封胶气泡后,在集中供胶间安装换胶报警装置,安排专人负责换胶。换胶时将压盘排气孔排胶时间由5 min延长至8 min。实施该措施后,中门折边胶气泡数量并未减少,说明控制输胶系统空打频次,并不能有效减少涂胶气泡。
该涂装生产线使用水性中涂与水性色漆,采用3C1B的涂装工艺,即中涂、色漆采用闪干烘烤,降低漆膜表面含水率,喷完清漆后统一过面漆烘炉。涂胶完成后,如果湿胶与水性中涂、色漆湿碰湿涂装会导致面漆产生痱子、针孔等缺陷。所以在中涂前设计了胶烘炉,过胶烘炉后可以使胶条达到表面干燥的目的,避免了胶条与面漆湿碰湿涂装产生二次缺陷。
胶烘炉设计为3个烘干区,温度分别设定为100 ℃、110 ℃、95 ℃,车身温度 80 ℃保温 13 min(工艺要求10 min)。涂完密封胶车身过胶烘炉后,中门折边胶开始出现胶气泡,平均数量为2个。为降低胶气泡数量,将胶烘炉1区、2区的烘烤温度分别降低10 ℃、5 ℃,3区温度提升5℃,车身温度80 ℃保温11 min,满足工艺要求。验证过车一周。中门折边胶气泡数由2个下降到1.2个,车身密封胶胶泡数,由4.6个下降到3.6个。说明调整烘炉升温速度可以有效降低涂胶气泡数。
焊装折边胶主要用于白车身四个车门、发动机罩盖、行李箱盖等折边部分的粘接,起到防腐作用。该车型中门焊装折边胶采用人工挤涂的方式施工,施工过程波动较大。工艺要求折边胶涂胶直径2~4 mm,折边胶与翻边涂胶间距8~10 mm。现场抽检结果显示均在控制范围内。但从车门解剖图中发现,车门折边翻边处无折边胶覆盖,导致此处空气较多。
为减少包边处的空气量,将焊装折边胶涂胶直径由2 mm调整到3 mm,与翻边涂胶间距由9 mm调整到8 mm,包边后焊装折边胶轻微溢胶。过烘烤线后,焊缝折边胶的涂胶气泡数由3.6个下降到2.1个。说明调整焊装折边胶涂胶工艺,尽量减少包边处的空气量,可以有效地减少胶气泡问题。
根据胶气泡产生原理,包边处空气无法通过焊装折边胶排向车门内侧,只能通过包边空洞处向焊缝密封胶处排出,造成密封胶条鼓包。针对此问题,考虑在内焊装折边胶人为制造气体通道,引导气体排向车体内侧,从而降低密封胶气泡产生的数量与严重程度。将焊装折边胶在折边上部断胶2 cm,验证5台车。验证车密封胶气泡平均数为0.8个,证明此措施有效。
由于焊装折边胶涉及车身的防腐能力,该车型车门均使用冷轧钢板,经防腐模拟,断胶后容易进水汽,腐蚀严重,此项措施未能大批量实施。
通过验证分析表明,涂装扁形焊缝密封胶胶气泡控制与密封胶材料配比、输胶系统等因素没有太大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焊装折边胶涂胶工艺,此因素决定了焊缝密封胶与焊装折边胶间的空气量的多少,通过增大焊装折边胶涂胶直径,减小折边胶与翻边的距离,减少空气量,进而减少密封胶气泡的产生几率,通过调整涂胶工艺,胶泡数量下降41.6%。另外通过减缓密封胶条在胶烘炉中的升温速度,降低密封胶与折边胶之间气体的膨胀速度,使气体伴随密封胶表面固化过程缓慢膨胀,也可改善密封胶气泡问题,通过该项措施胶泡数量下降21.7%。此外,通过焊装折边胶断胶亦可有效降低密封胶胶泡数量,但涉及防腐性能,仅在使用防腐性好的板材,如镁铝合金等材料的车型上,方可实施此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