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然,李志东,李世东,陈应发
(1.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退耕还林中心,北京 100013)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1]。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全球来看,美丽国家有不同的尺度和层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指以国家为审美对象,建立一套完整的审美评估体系,包括国家建设的五大内容,如生态美、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等。通常说的美丽国家是狭义上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美,是自然资源美、自然景观美、自然生态美、自然环境美等,是生态健康良好的体现。这既表现为形式美,如天蓝、地绿、水清等;还体现为物质美,如山川美、田园美、景点美等。美丽生态是美丽国家建设的核心要义,科学地构建美丽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美丽生态建设水平,能够准确判断出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美丽生态建设的状态,从而有效指导美丽中国建设。
关于美丽生态建设,国际上虽然鲜有相同名称的政策概念,但与之相关的很多实践经验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包含乡村和城市两方面的生态“美化”。首先在乡村层面,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现代农业,同样是老牌农业强国的荷兰面对资源短缺问题也兴起了效益农业。20世纪后半叶,日本的多轮“新村”建设计划,韩国的“新村运动”以及德国的“村庄更新”等相关举措更是丰富了乡村美丽生态的内涵[2]。在城市层面,东京、纽约、伦敦等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垃圾处理和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亦是与美丽生态相关的先进经验[3]。
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对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美丽中国建设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迅速,研究人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指标体系。甘露等从生态维度、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5 个维度构建了省会和副省会城市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5]。胡宗义等从美丽经济、美丽社会、美丽环境、美丽文化、美丽制度和美丽教育6 个层面,选取26 个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6]。谢炳庚等基于环境绩效指数(EPI)、人类发展指数(HPI)和政治文化指数(PCI),构建省级行政区尺度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7]。陈永林等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经济发展生态位、社会文化生态位和环境保护生态位构建了“美丽中国”生态位的测度指标体系[8]。向云波等基于艾肯斯和马科斯尼弗可持续发展四面体分析框架,从资源生态、经济发展、社会伦理和文化政治4个维度构建了美丽中国指标体系[9]。傅丽华等从景观敏感性及景观功能尺度角度,分析了美丽中国评价指标权重[10]。除此之外,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方面,也有许多研究进展。严耕等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4 个方面,建立了20 个指标的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评价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文明水平[11]。曾刚等建立了包括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管理科学共5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的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建设指标体系[12]。刘某承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S)、生态足迹(EF)和人均GDP 及其所代表的资源禀赋、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逻辑关系,构建综合性相对指数,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评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13]。
现行的研究与指标体系多集中在美丽中国建设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等方面,美丽生态大多只作为从属概念出现。美丽生态建设水平科学评价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管理部门对区域美丽生态建设进程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指数、资源指数、环境指数和景观指数及其所代表的国家生态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和景观状况之间的线性逻辑关系,构建综合性相对指数,从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评估区域美丽生态的发展建设水平,使美丽生态指数能够综合、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在建设美丽生态上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重点突出那些能够更好体现美丽生态建设现状的侧面。
美丽生态建设具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寓意,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很难给美丽生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为便于深化对美丽生态的理解,本研究将美丽生态分成四个方面,即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景观。美丽生态离不开这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美丽生态指数也必须反映这四个不同方面。因此,本研究拟选取生态指数(反映国家生态状况)、资源指数(反映国家资源状况)、环境指数(反映国家环境状况)、景观指数(反映国家景观状况),构建美丽生态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美丽生态建设涵盖生态、资源、环境、景观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参照美丽生态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本研究指数构建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权威性与可靠性;历史性与前瞻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现实性与易得性。
本研究构建的美丽生态指数及权权重如表1所示,由生态指数、资源指数、环境指数和景观指数构成。
表1 美丽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指数
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生态的基础,因此生态是美丽生态指数的第一个重要侧面。生态状况主要反映在4 大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生态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方面。在生态方面选取了5 个指标:森林覆盖率、湿地覆盖率、草原覆盖率、荒漠覆盖率、野生动植物种类。
2.资源指数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美丽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资源主要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大资源和海洋资源。资源方面选取了6 个指标:金—矿产和金属储量、木—林木蓄积量、水—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火(能)—能源资源储量、土—人均耕地面积、海洋—海洋专属经济区。
3.环境指数
环境污染与恶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严重问题。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任何其他的进步也都会变得黯然失色。为了反映环境方面的现状,引入了4 个指标:人均CO2排放量、单位能耗GDP 产出(购买力平价美元/公斤石油当量)、全国平均PM2.5浓度、可燃性再生资源和废弃物。
4.景观指数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泛指自然景色,景象。为了反映景观方面的现状,引入了3 个指标: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数量、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在确定了各指标之后,通过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经济论坛、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机构的官方网站以及各种正式出版物、公开报告等渠道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了获取,并对得到的数据予以整理。针对其中存疑的数据,还通过各国政府和权威国际组织的公开资料(包括公开报告、正式出版物和官方网站等)进行核实;对于少量缺失数据,通过从政府官方网站和正式出版物中进行查找和补缺。最后,按照国家所在大洲和国家名称的拼音首字母次序进行排序,剔除其中少量的数据大量缺失且无法弥补的国家,最终得到包括全球六大洲(不含南极洲)共185 个国家的指标数据。
美丽生态指数是世界各国美丽生态建设状况的数量化反映,常见的国家评价指数有两类:单一指数和复合指数。本研究选取了分层的规范化加权平均方法作为美丽生态指数的构建方法。
1.美丽生态指数权重计算
在指标权重的赋值上,使用了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其中权重向量使用几何平均法生成。例如,某专家对4 个分指数之间的相对权重给出表2所示的权重比较意见。
表2 某专家给出的层次分析法权重比较意见
根据此意见,相应的成对比较矩阵表示为:
经计算,其CI=0.000 444,对应的CR 为0.000 397 <0.01,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相应的4 个分指数的权重分别是:0.327,0.164,0.175 和0.167。各分指数的权重计算方法相同。在针对所有专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计算和一致性分析之后,根据各专家给出的比对矩阵计算得到的权重进行算术平均,保留3 位小数,得到各级分指数与指标的权重(表1)。
对所有专家给出的打分表进行一致性分析表明,所有的一致性指标均满足CR <0.1 的一致性要求,上述权重设计在一致性上是合理的。根据上述表格所列权重,就可以依照前述计算方法进行归一化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各级分指数和最终的美丽生态指数及其权重(表1)。
2.指标的无量纲化和归一化
对于每个指标,在被使用前都要做无量纲化处理,将其取值处理到[0, 100],从而避免量纲对计算造成的影响。为了使指标得分具有纵向可比性,本研究使用理想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假设国家i的指标(a)的取值为,那么,对于那些正指数(即取值越高越好的指数),其无量纲归一后的结果可以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到:
3.分指数的计算
美丽生态指数的各方面评价指标(例如生态)都采用将归一化的指标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到,其中指标的权重取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权重值。各方面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
式中:表示指标a 在方面评价指标b.c中的权重,是一个位于(0,1)区间上的小数。是国家i的指标a经无量纲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为国家i在方面评价指标b.c(例如1.1 生态)方面的得分。
4.美丽生态指数的计算
美丽生态指数的各分指数(生态、资源、环境和景观)都采用将各方面评价指标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到。分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
式中:表示指标a.b在分指数a 中的权重,是一个位于(0,1)区间上的小数。是国家i的方面指标a.b经无量纲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为国家i分指数a的值。
5.缺失数据的处理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某些国家的某些指标数据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这就要求对这些缺失数据给出一种合理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缺失指标,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缺失的指标数据,采用的方法是在计算方面指标得分和分指数的时候将这些缺失数据予以跳过,并在加权平均时将这些缺失数据的权重按比例分配到其他未缺失数据之上。而对于那些因为国家弱小等原因在统计时被忽略的指标数据,将其归一化之后取0 进行计算。
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美丽生态建设评估综合指标,对全球六大洲(不含南极洲)共185 个国家的美丽生态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将所有185 个国家的得分以颜色的方式标注在世界地图上,高分为绿色,中间分数为黄色,低分为红色,得到美丽生态指数分布图(图1)。
图1 美丽生态指数计算结果
在所有参加美丽生态指数计算的185 个国家中,非洲国家53 个,亚洲国家46 个,欧洲国家39 个,北美洲国家23 个,南美洲国家12 个,大洋洲国家12 个。巴西依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以63.400 分位列第一,俄罗斯以60.840 分紧随其后,秘鲁以57.220 分位列第三,其后位居第四到第十名的分别是美国(56.500)、哥伦比亚(55.550)、不丹(54.510)、加拿大(54.500)、哥斯达黎加(53.890)、瑞典(53.250)和巴布亚新几内亚(51.990)。位居前10 的国家中3 个来自南美洲,3 个国家来自北美洲,2 个国家来自欧洲,其余2个国家分别来自亚洲和大洋洲。
前10 名国家可以被分成两大类:地域广袤、资源丰富的大国,山川秀美、环境破坏小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都可以视为大国的代表,秘鲁、哥伦比亚、不丹、哥斯达黎加、瑞典、巴布亚新几内亚6 国,其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但是秀美的山川,人为干扰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良好保护,使得这些国家能够保持优美的生态环境。
在排名的最后,分数最低的是巴巴多斯(17.020)、阿曼(17.112)和海地(18.504),地域多为岛国,有的有饥荒、动荡等诸多因素使得其美丽生态指数得分较低;比这些国家稍好些的是阿联酋(19.780)、马耳他(22.011)、利比亚(23.771)、塞浦路斯(24.058)、埃及(24.150)、科威特(24.369)和亚美尼亚(24.38)。后10名国家的各项分指数也普遍表现不佳,只有少数国家的部分分指数可以排在前1/2,其余各项分指数都普遍处于排行榜的末端。这种现象表明这些国家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在某个单一方面,而是生态、资源、环境和景观多个方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从大洲分布上来看,后10 名国家中有两个来自北美洲,一个来自欧洲,三个来自非洲,其余四个国家均来自亚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世界发展的不均衡。
针对不同大洲国家之间的对比,计算了各大洲美丽生态指数及各分指数的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美丽生态指数和各分指数的各大洲情况。
图2 洲际美丽生态指数及各分指数
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里,美丽生态指数平均分最高为南美洲(49.140 分),其次为欧洲(39.130 分)、大洋洲(38.400 分)、北美洲(38.060分)和非洲(35.950 分),亚洲则以32.890 分位列最后。南美洲12 个国家的平均分处于六大洲的第一位,且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欧洲。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南美在生态、资源、环境、景观诸方面整体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生态和资源上的巨大优势。平均49.140 分的生态指数远远高于全球185 个国家的平均分(38.900),资源指数得分39.504,也远远高于全球185 个国家的平均分(21.231)。这种生态环境上的巨大优势一方面与南美洲国家优异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这些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环境指数方面,各大洲之间的差别较小,非洲和北美洲得分略低。在景观指数方面,欧洲具有绝对优势,平均得分41.273,远高于其他几个大洲。
欧洲此次有39 个国家参与美丽生态指数计算,39.130 分的美丽生态指数平均分在6 个大洲中排名第二,同时,6.257 的标准差排名第一。特别是北欧五国与西欧诸国在美丽生态指数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为数不多的排名比较靠后的国家如马耳他、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等,这些国家普遍受到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拖累,生态资源的缺失是影响其美丽生态指数表现的重要因素。
大洋洲(38.399)略低于欧洲(39.130),排名第三。其美丽生态指数标准差(6.446)仅高于欧洲位列各大洲的第二。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分别位列第10 和第30 位,与其优越的生态资源分不开,基里巴斯和汤加因其脆弱的生态以30.314 和28.095 分位列151 和164,排名较后。
在北美洲参加计算的23 个国家中,美国以56.500 分排名第4,加拿大和哥斯达黎加在美丽生态指数的排行榜上位列第7 和第8 位。而尚属发展中国家的中美洲/加勒比海诸国的美丽生态指数得分较差。落后的海地和巴巴多斯则在185个国家中位列183 和185。北美洲地区是一种两极分化的态势,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在美丽生态建设中成就斐然,而作为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国则相对落后。这也导致北美洲高达10.520 的美丽生态指数标准差。
非洲的美丽生态指数平均分(35.946)高于亚洲,位列第五名。在非洲所有国家中,加蓬和几内亚比绍分别以51.658 分和50.543 分位列第11 和第15 位。这两个国家生态资源得分均较高,环境、景观得分较低。美丽生态排名靠后的几个国家,例如利比亚,频繁的战乱和动荡的环境导致生态被恶劣破坏,生态指标以3.128 排在第181 位,美丽生态指标以23.771 排在第180 位。也反映了作为世界第二大洲的非洲大陆相对贫穷、落后、动荡不安的现实。
有46 个亚洲国家参与美丽生态指数计算,平均分以32.89 分在六大洲中垫底,低于全球185个国家的总平均分37.090 分。在所有亚洲国家中,进入美丽生态指数排名的前20 名的只有不丹(54.510 分,第6 名)和老挝(50.025,第16名),美丽生态指数最低的10 个国家中有4 个亚洲国家,最低的20 个国家中有9 个在亚洲。只有5 个国家得到了全世界平均分以上的分数。这些数据指出,亚洲尤其是西亚和中亚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恶劣局面。
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比,分别计算185 个国家中国际上公认的20 个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的42 个国家的美丽生态指数及各分指数的平均数,得到图3所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分指数和美丽生态指数情况。
图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美丽生态指数及各分指数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除了环境指数发达国家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外,其余各个分指数发达国家均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景观指数,发达国家平均分51.288,发展中国家得分21.079。发达国家的美丽生态指数为42.055,也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美丽生态指数35.995。总体来讲,美丽生态指数与国家的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
同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其美丽生态状况也不尽相同,辽阔的大国,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不仅经济水平较发达,因其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美丽生态指数得分也较高,而相对面积较小一些的欧洲发达国家,美丽生态指数得分相对较低。
最不发达的42 个国家,美丽生态指数得分相差较大,排在前几位的不丹、几内亚等,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其资源十分丰富,美丽生态指数得分较高。排在最后的海地战乱频繁,饥荒肆虐,整个国家处在崩溃的边缘,除环境指数外各项分指数全面落后,其中景观指数为0。阿富汗与之类似,战乱频繁,各项指标得分均较低,贫穷、动荡、冲突、社会不公……诸多因素形成的恶性循环在4 项指数的全面落后中得到了全面反映,也是这些国家位列美丽生态排行榜后几位的原因。
美丽生态是美丽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11]。科学合理地构建美丽生态评价模型,系统评价各区域美丽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当前我国开展美丽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从实证角度,提出了国家美丽生态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包括生态、资源、环境、景观等四个方面的全球美丽生态指数体系,基于大数据,分析世界各国美丽生态建设进展,探讨有关区域美丽生态建设特征。
通过计算评估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尚不存在理想中的美丽生态指数在85 分以上的美丽生态国家,在建设美丽生态的道路上,世界各国都要继续努力。目前巴西的美丽生态指数最高,为63.400 分,表明其美丽生态建设水平较高,同时由于其较高的生态资源禀赋,可以判断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相对较好;俄罗斯、秘鲁、美国、哥伦比亚分别排名第二至五位,而分数最低的国家是巴巴多斯(17.020)、阿曼(17.112)和海地(18.504);六大洲际中,南美洲美丽生态指数得分最高(49.140 分),其次为欧洲(39.130 分)、大洋洲(38.400 分)、北美洲(38.060 分)和非洲(35.950 分),亚洲则以32.890 分位列最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的美丽生态指数普遍较高,欠发达国家之间美丽生态指数差距较大,说明美丽生态指数与国家的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
1.美丽生态建设战略对策
作为拥有960 万km2国土、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且正在飞跃式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理应担起构建美丽地球家园的使命与责任。从前文的研究结果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态指数、资源指数和景观指数上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可能时常过度依赖当地可利用资源,并以牺牲生态、景观为代价。因此,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美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伴随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两山”论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再次深入人心。面对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形势,国家应该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善对各领域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当下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要围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流域等生态系统,包含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公园等众多类别,其相关功能也对应了生态、资源、景观等美丽生态建设要素,因此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必然对中国美丽生态建设产生巨大贡献。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域界限划分,管理措施出台,产权和职能分配等还不尽完善,解决上述问题应坚持恢复生态功能的同时保障居民生活水平稳中求进的原则,在划定保护地界限与制定管理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核心利益,同时对各保护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切忌一刀切,尊重差异化,许可适量居民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适当干预,妥善安置生态移民。同时促进确权和职能分配,为监管体制的建设铺平道路。
除此之外,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也是保护地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生态补偿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有力方式。针对各生态系统保护地建设,国家出台了诸如公益林补偿补助制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众多相关政策,旨在以经济手段遏制居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态、景观。但这些做法均存在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转移支付占据绝对主要比重),难以保证制度长久的弊端。因此在接下来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实践中,应努力探索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并结合社会援助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对保护地居民进行产业扶持,让居民通过产业转型的方式摆脱对当地资源的过度依赖,进而引导形成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2.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应对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共同价值观念来指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世界日益成为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逐渐形成。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蕴含丰富的伦理价值[14]。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触及到整个人类的利益,这就为国际问题的合作解决提出了现实要求和挑战。国际合作是各国应对全球问题的重要手段。
1)全球思维与世界视野,共同应对国际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严峻,已不再是单个国家的内部矛盾,而是越来越成为影响全球的一大公害和国际社会的重要威胁。首先,应不断增强生态环境问题国际合作意识,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提供思想基础。其次,建立健全国际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为国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应该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最后,积极发展国际生态环境组织,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提供行为主体。各国唯有开拓国际思维,放眼世界,通过国际生态环境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
2)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各国要深入认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具体内涵。共同责任绝不是责任相同或是责任平分,而是要对生态环境责任进行定性、定量的划分。在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中,共同责任是基础和前提,区别责任是核心和关键,也是对共同责任的有益补充。
3)坚持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和平发展任重道远。在全球化不断增强的今天,坚持走和平发展及国际合作的道路,是各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