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梦寒
主教像
贝尼尼的自画像
四河喷泉组雕局部
在王权或者神权统治的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除了法律之外,统治者还会制定一些礼法来约束人的天性、规范人的行为,艺术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自然也是被限制的对象。然而,无论从人类发展史还是艺术发展史来看,违背人性的教化艺术总会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具有蓬勃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17世纪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洗礼,艺术发展到达了新的巅峰。文艺复兴的巨匠们创造的庄重、宏伟、均衡和唯美的范式成为新的艺术创作及审美的准则。但那些服务于宗教的雕塑,在世俗化的同时保留了庄严的神性,也让大理石的质感——光滑、坚硬、冰冷成为古典主义雕像的特质。
和文艺复兴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一样,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以及对宇宙的新发现催生了新的艺术潮流——巴洛克艺术。它摆脱了古典主义的严肃和严谨,崇尚豪华和气派,把那些带有世俗气息的甜蜜、浪漫、忧伤、惊恐和愤怒以热烈而张扬的手法呈现出来。时势造英雄,在卡拉瓦乔把《圣经》故事画成街头场景的时候,另一位天才——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横空出世,将巴洛克艺术的激情演绎到了极致。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1598年出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他的父亲是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雕塑家,在他7岁那年带着全家迁到了罗马。贝尼尼的父亲不算是才华特别出众的雕塑家,他的作品时好时坏,但是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没有的潜质。贝尼尼没有让父亲失望,他8岁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主教甚至预言他就是下一个米开朗琪罗。19岁时,贝尼尼就创作了成名作《圣劳伦斯受难》。
按照书中记载,圣劳伦斯因为信奉基督教被送上了烤架,他用恐怖的语气对行刑的人说:“兄弟,请帮我翻个面,这面已经烤好了。”少年天才贝尼尼雕刻的圣劳伦斯,身体有些慵懒地斜躺在烤架上,用一只手臂撑起上半身,面容平静从容,看不到一丝痛苦。因为按照神话中的描述,当火烤到他的时候,神迹出现了,烤焦的皮肉散发出奇异的香气。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对他的创作才能极为赞赏,当即将他收入麾下,还将自己的别墅交由他装饰。
圣劳伦斯受难
阿波罗与达芙妮
年少成名的贝尼尼,拥有上流社会欣赏的一切品格——才华、守信、自律。大人物们的青睐、贵族们的推崇,使贝尼尼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曾对贝尼尼说:“你为罗马而生,罗马亦为你而生。”这不是权贵对艺术家附庸风雅的赞美,而是对贝尼尼的真实评价。彼时的罗马,道路是他规划的,喷泉和广场是他设计的,教堂是他装饰改造的,路边的绿化和雕像是他制作的,剧院是他建造的,戏剧的布景是他画的,甚至连剧本和音乐都是他写的,他似乎独得了上帝所有的恩寵。
然而,被溺爱的孩子难免会有致命的弱点,贝尼尼也不例外。被万众仰望的他极其自负,在改造圣保罗大教堂的时候,他张扬的个性让他忽略了建筑学上最基本的问题——在一个松软的底座上建了3层高的塔楼。这个错误几乎毁掉了整个教堂,也让贝尼尼走下了神坛,声名狼藉,直到他为柯罗纳小礼拜堂雕刻了《圣特雷萨的沉迷》。
这件作品描述的是修女特雷萨在梦中见到上帝的故事。特雷萨飘浮在云上,半梦半醒,身姿轻盈。衣袂仿佛失去了重量,带着人物一起飞升。小天使的金箭正要再次穿透她的胸膛,她的疼痛和欢愉交织在一起,渴望自己的灵魂与上帝完美地融合。特雷萨原本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修女,年少时因为癫痫病经常出现幻觉,教会为了宣扬宗教思想将她封为圣女。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在贝尼尼失势的时候把这件作品交给他来完成,让年逾五十的贝尼尼重回巅峰。虽然这件作品与罗马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相悖,但谁也不能否认它如歌如诗的优美韵律,光和影将人们带入特雷萨的梦幻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独白:“我感到了无限的痛苦与甜蜜……”
圣特雷萨的沉迷
在贝尼尼的雕塑作品中,宗教人物的神性消失殆尽,柔软有弹性的肌肤,舞蹈般的夸张动势,戏剧性的情节冲突,展现了宗教外衣下凡间的欢乐与幸福。他作品中的激烈、张扬和华丽是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其中对人性的赞美则是他独有的艺术特色。他是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