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
我父亲是渔船上的机械师。在一艘渔船上,机械师是挺有技术含量的工种,要负责船舱设备的正常运转。每次渔船经历远航后回港,他都要忙着修理船上的机器,换个活塞片啊,紧紧皮带啊,校校齿轮啊……连带着,我们自己家里的电灯、马桶、电扇之类的物件坏了,都是我爸拆开来修的。
他经常说:“这世界上没有修不好的东西。什么东西坏了,只要你找到症结,找来原材料,就能修好。”
我曾对我爸的话深信不疑。那时候,我正在读书,从小学到高中,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试卷。虽然作业和试卷中多的是我不会答的问题,但我知道,这些问题其实都有答案,只要我努力,总会找到,就算我找不到,也会有人找到。
后来我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开始和各种各样的人聊人生。每个走进咨询室的人,都带着困扰自己的问题。有些人经历了一些重大的人生变故,比如平静美好的生活因为孩子忽然得了重病被打破了,公司倒闭突然失业了,结婚多年的爱人出轨了……有些人则遇到了一些琐碎的生活烦恼,比如学习成绩不够好,怎么努力也提高不上去,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或者专业,见到陌生人总是容易紧张……
“怎么办呢?”他们向我诉说他们的困扰,然后茫然又急切地望着我,像指着一台坏了的机器,等着我指出问题所在,再把它修好。
于是我努力分析问题。你看,“这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模式”“你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你童年的经历损伤了你的自尊”“这是缺爱”……
“嗯,嗯。”他们频繁地点头,让我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
然后,他们就不来了。
有一段时间,我很困惑:为什么我不能像我爸一样,找到症结,买到替代的零件,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呢?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修理机器、解数学题和解决生活问题并不相同。修理机器或者解数学题时,你是超脱于问题之外的,但是面对生活问题时,你是纠缠在问题之中的。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身就受这个问题的限制,是这个问题的结果。更何况,很多时候,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是你无法控制的,但它们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你。
那能怎么办呢?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也会向来访者承认:“我可能做不了很多。我所能做的,只是陪伴你度过生活中这一段艰难的时期,等着生活慢慢出现新的转机,等着你身上转变的种子慢慢发芽。”
“好吧。”他们叹了口气。可是下次,他们反倒继续来见我了。
我发现,很多人所遇到的困难,与其说是生活问题,不如说是生活的不如意。
“问题”总让人误会,以为只要找到症结,换个零件,或者找到答案,就能恢复如初。可生活中的有些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既无法修复,也没有答案。
“不如意”则是说,我们总是期待生活往好的方向发展,可万一它拐到了别的方向,想要强扭着它,把它摁回正轨,却是难上加难。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随生活顺流而下,在变化中努力适应它。
这么说来,真正的生活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怎么面对和处理生活的不如意。
可大部分人并不甘心。他们会用修理机器或者解难题的思路来跟问题死磕,即使收效甚微,也会自然地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方法不对。
哪怕是做高考试卷,一道难题不会,也可以先放一放,做其他的。大部分人却不愿这样做。他们担心自己会在这里丢分。而如果还在努力,虽然没有结果,至少还有希望。
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很难,可悖论是,一旦承认在某些事上无能为力,你所能做的,反而变多了。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咨询访谈。一个年轻的产品经理,刚毕业不久,在北京辛苦打拼。虽然他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面临各种问题,但最令他困扰的,却不是他自己的生活,而是父母的关系。他的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所以他要不时给父母打电话,听父母各自诉苦,想尽一切办法,努力让他们的关系好起来。他觉得,自己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轻装上阵,一门心思去忙事业。
当心理咨询师说“这是你父母的问题”时,他却说:“不,这也是我的问题,因为它影响了我的生活。”
他说得有道理。可事实上,父母已经吵了几十年。虽然他百般劝解,却收效甚微。
也许他遇到的,就是生活的不如意。
于是,咨询老师说:“不如我们来聊聊,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20岁的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吧!”
不如聊聊別的,这听起来像是逃避,可是问题的空间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问题以外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来访者的视野。来访者发现,即使他不去处理这件事,仍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可做。
这就是生活的好处,除了直接面对问题,别处的进步,又会兜兜转转,回过来推动我们的生活继续向前。就像焦点疗法常用的比喻,生活像是一个黑白的太极图,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让“阴”的部分(问题)缩小一些,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让“阳”的部分(问题外的生活)扩大一些,最终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相比之下,把“阳”的部分扩大一些,似乎更容易。
我有个朋友,是学美术的。年轻时她恃才傲物,总觉得自己会成为一名厉害的艺术家。可未来的远大前程没法改善眼下的穷困。于是她来到旅游景点,在那边支了个画摊,想通过帮人画素描挣钱。
天快黑了,她才等来第一桩生意,对方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问她画一幅画要多少钱,她说20元。于是那个男人坐下了。半个小时后,画完了,男人走过来看了看画,哈哈大笑,问她:“你觉得像我吗?”
“像啊!”她理直气壮地回答。
那男人说:“这样,钱呢,我还是给你;画呢,我就不要了,你自己留着吧。”说完,扔下20元钱扬长而去。
奇耻大辱啊!这个还没上路的年轻艺术家狠狠地把画撕了,捡起地上的20元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一定要弄个框,把它裱起来。”她心想,“我要让它时时刻刻激励我!等我功成名就的那天,再把它拿出来,作为我心灵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示给大家看!”
她气鼓鼓地收起了画架,往回走。走着走着,路过一家麦当劳,肚子饿了。一摸口袋,唉,只有那准备裱起来的20元钱了。她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走进麦当劳,掏出那20元钱。
“给我来个汉堡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没把那20块钱裱起来,而是买了个汉堡包,她最终没成为著名画家。不过我喜欢她的生活态度,不跟问题死磕,随时准备趴下。日子看起来越过越糊涂,其实却越过越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