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晗
摘 要:中国绘画风格与文体语言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在创作中色彩与水墨的应用,在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画主要是运用了自己独特的颜色体系,以墨水和五种基本颜色相组合,其中黑色墨水是主要颜色。中国画家对画的颜色运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常用油墨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和对比度表现上。目前中国画的颜色构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于国画色彩的研究重点放在情感因素上,艺术家画家不仅可以根据绘画内容和形状灵活地使用颜色,也可以通过大胆的着色与背景及油墨组合来创造新的艺术风格。目前我国绘画的颜色调配虽然也会借鉴西方的颜色标准,但在绘画教育中仍然要保持住中国画的精髓。
关键词:中国画;颜色运用;后现代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比较重视设色,因此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由于中国画自身的适应性,当代中国画家积极地转移了对色彩体系的注意力,当西方文化框架下的绘画技巧带着西方绘画风格进入中国时,中国画就有了微小的改变,明清时期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从西方绘画的颜色中吸取灵感与现有的色彩进行组合。现代中国画保持中国画的基本象征和哲学特征的同时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获得与绘画的颜色相关联的美学价值,这对于当代中国画的色彩框架的理解以及最终整合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统色彩的表达效果与代表性色系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色彩就是当代好的国画作品,这些创作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西方色彩哲学的复制品。而中国画家对于绘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这是他们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在绘画过程中获取的经验取决于人的态度。
一、中国画的颜色分析
在西方的绘画艺术里,作品的后现代主义思维符合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后现代主义已成为超越那个时代的思维。而中国画在后现代环境下,艺术创作的主体往往将视角自由地转移到国内外的绘画形象上,将其在历史与诗歌等现实艺术上应用地更加普遍。西方传统的颜色体系在中国绘画的背景下有了不一样的体现,它脱离了自然颜色体系,转而成为一种有效的艺术策略,艺术家努力发现色彩哲学特征,并确保其作品的色彩在丰富的后现代环境中可以表现出来。当代中国画在意识形态、方式和着色技术等方面对民族传统的宣扬产生了倍增效应,艺术的后现代形势使他们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衡量中国的色彩,并突出了一些被忽视的特征。
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设计具有独特之处,有着较长时间的模仿和改变的历史,中国人对自然色彩的感知更加突出,常用的五种主要颜色为黑色、白色、红色、黄色和蓝色。中国画主要看重墨水的本来颜色,将其转化为多种不同的颜色,如浓墨和清墨等,赋予它们相互兼容的特性。在绘画颜色上黑与白和谐相处,两者组合可以得到很多颜色类别,这是中国色彩理论的关键哲学。与西方绘画原始颜色理论完全不同,中国画画家不会考虑运用色调模式去调整画面色彩与固有色相似程度,也从未打算运用色彩去再现事物。中国并不是简单地记录和复制世界各地艺术作品的颜色,但可以通过自身的色系将所吸收的艺术进行总结、提取和夸大,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色彩的绘画。中国画使用单色墨水的语言来表达事物,这在技术运用上比较困难,因为黑白之间的关系太过微妙了,无法将其转化为多彩的现实。中国艺术的精神体现了画家的智慧,中国画模仿自然,创造出意义非凡的艺术画面,这个方法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不断继承,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有明显的美学和变形成分。
二、中国画颜色运用的哲学体现
中国画的颜色将深刻的哲学建议巧妙地转化为一种非常实用的对比模式,创建了独一无二的视觉模型。中国绘画哲学是非常深奥的,颜色的哲学意味着与古老的思想的交互。邹一桂在其《小山画谱》(图1)中就有着类似的表达:“五色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为主,而他色附之,青紫不宜并列,黄白未可肩随,大红大绿,偶然一二,深绿浅绿,正反异形。”再比如,文人画对黑白有着这样的总结:“黑为色之父,白为色之母。”中国画的图案表达是多样的,可以从中吸取许多艺术灵感。而中国画运用的油墨实际上是一种极致的色彩对比,简单总结一下大约有以下几种色系,即干、淡、白色等,再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黑色加以处理,得到最为传统的中国画的设色。现在中国画家在选择画系颜色时主要基于五种基本颜色,但这样的表达仅是一方面,不同颜色之间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必须经过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艺术效果。中国画家巧妙地赋予了水墨颜色深刻的哲学使命,与此同时他们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模型。
中国画的这一特征本身就是非常后现代的,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画家展示出的民族作品,这些颜色模型的应用是引人注目的。艺术家不再受传统美学规则的约束,他们的分解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观众的期望,展示出人们熟悉的色彩体系,让观众感受到新的模式和新的视角带来的惊喜,享受到自由思想下的创造模式,西方画的色彩与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融合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结果。
三、后现代环境下中国画的设色
当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绘画的这些天然特征和对设色的应用是后现代艺术家创作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对于中国画设色的解读是否可以脱离时空纬度,中国画能否应对当下所面临的问题……這些都是后现代环境下中国画设色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画设色是指画家根据绘画使用到的基本颜色、基本属性或在某种程度上根据他们的主观感知和理解,根据韵律的动态对其进行分类和着色。中国画的设色是基于创作者的主观感受,主观色彩的形成又是基于儒家的文化环境,从而成为中国绘画文化的标准。中国画的一个独特的绘制方案就是精炼各种颜色,使之成为某种类型的绘画,如红色、黄色等,再通过一种固有的模型使之变成一种类型的归属颜色。中国画的颜色更多用于概括和总结颜色类别,同时也考虑自然颜色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混合。画家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使之变成一种颜色体系,某些色彩作为固定的艺术思想取得了进展。
艺术的价值观是客观的,价值评判标准也是客观的,但国画的艺术价值比较复杂,没有十分客观的标准来评判它的优劣。毫无疑问,当把中国画的设色研究放在后现代环境中的时候,中国画的基本色彩是与众不同的,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画的设色来解决一些问题。艺术家之间的竞争和技术变革往往会带来意外的后果,从而导致原有设色风格的重新组合,因此,中国画的颜色体系与西方画的颜色体系之间并没有比较标准。它们各自的价值并不代表实际价值,中国画对于西方的古典画来说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先锋色彩,其色彩哲学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中国画设色取材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画十分注重色彩的主观性表现,色彩在画面上最能集中代表民族精神,设色的取材是与审美取向和思想情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由此所产生的意境艺术效果和色彩魅力正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所在,这也是中国画的设色取材在艺术创作中进一步追求完美的轨迹。南朝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色貌色”的设色理念,意思是以施于色彩来表现五项的固有色,其中当然也含有主观运用色彩的意思。历来中国画对于色彩的应用,主要是考虑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对象实际的色彩。传统的中国画设色因色彩的性质和材料的特点不同,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归纳演绎时,则变得更加单纯与概括,这种概括的主观性使得画面拥有了超强的装饰性。而当代画家在继承这种色彩的装饰性的同时,便把它与笔墨相结合,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换,它不仅表现了空间和自然界的光影变化,还营造了画面的意境与情致,从而创新了中国画色彩的形式美。
五、结语
中国画设色的多元结构形成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其作用力在中国画设色领域所引起的深层变化,反映着美术教育也应随当代艺术的发展而更新观念,从理论到实践以哲学思想来认识、扩大艺术创新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在这个多元结构长期共存的时代,美术教育还要与多元的绘画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试论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3).
[2]马海斌.探析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J].明日风尚,2018(15).
[3]王晓红,任欢.谈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4).
[4]张时涵.没骨法的以色造型在当代人物画创作中的研究与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9.
[5]吕哲.古代肖像画与瓷板肖像画关系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6]李馨.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与时代的关联[J].艺术教育,2019(4).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