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宽雨
桑桑跑到离它还有十米远的地方时,它突然被一股气流压住,几乎垂直地掉在了河边上的一个烂泥塘里。
桑桑将它捡起一瞧,只见上面沾满了泥水,他提着这页纸,一脸沮丧。
桑桑突然起了立即摆脱这封信的念头,将怀里的那几页纸掏了出来,慌忙地将它们连同那一页掉在泥塘里的纸一起,都扔到了河里。他看了一眼横七竖八地在水上漂着的纸,赶紧逃离了河边,就像一个罪犯逃离犯罪现场一样。
桑桑回到了自家的院子里,忐忑(tǎn tè)不安地坐在门槛上。那几页纸总在他眼前飘动着。他开始编织谎言。然而被那几页纸的飘动所干扰,老也编不下去。他低头时,偶尔看到了还未扔掉的信封。这时,他就有一种看见了一只出尽了小鸟而空留在枝杈上的鸟巢时的感觉。他把信封使劲抖了抖,终于什么也没有抖出来。
“它们大概已经漂远了。”桑桑想。他感到不安,仿佛是他的几只鸽子,被他抛弃了似的。他起身又来到了河边。
那几页纸居然没有漂远,却聚拢到了码头上。他看到,那张沾了泥水的纸,在水面上这么漂了一会,已经干干净净了。桑桑就很懊悔,当时,将它在水里洗洗,晒干了不就行了?他连忙跑到水边上,将那些纸又都捞了上来。他找了一个有阳光、但没有人的地方,很小心地将它们一页一页地剥离开来,晾在了几根低垂的树枝上,然后就在一旁守着,等它们被太阳晒干后,好抹抹平再装进信封里去。
——节选自《草房子》之白雀(一)
刚做完亏心事的“逃窜”
刚做完亏心事,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呢?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想快速地逃离“案发现场”,仿佛只要没被人看到就可以当没发生过。桑桑就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把信扔到了河里,然后赶紧逃离了河边。在这里,作者用了“就像一个罪犯逃离犯罪现场一样”的比喻,把桑桑逃离时的样子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逃离后的不安
可做过终归是做过,即便没人看到,心里也会不安,桑桑也不例外。在这种不安下,桑桑看到空信封是什么感觉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他就有一种看见了一只出尽了小鸟而空留在枝杈上的鸟巢时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仿佛是在告诉自己,自己做过的事不能当作没发生过。
不安之下的弥补
片段的最后,桑桑又去寻找被自己抛弃的那几张信纸了。那么,是什么心理驱使着桑桑做了这样的决定呢?作者用恰当的比喻给出了答案——“仿佛是他的几只鴿子,被他抛弃了似的。”桑桑是个善良的孩子,感觉到是自己抛弃了信纸,自然会努力把它们找回来。
就这样,作者适时地运用比喻,把桑桑从扔信件到找信件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让桑桑的形象更鲜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