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智齿,有的人长1颗,有的人长4颗,它在现代社会的唯一价值,或许是给医生创收。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智齿就跟阑尾一样,属于人类进化的残留物。
2011年,美国将1000万颗智齿连根拔起,相当于每个纽约人都能分到一颗而且还有盈余。
智齿真的是进化的残留物吗?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拔智齿?为什么我的爷爷奶奶也不用拔智齿?为什么古人似乎也不拔智齿?
古人写诗抱怨过自己视力不好,抱怨过自己头发白得太快,也抱怨过自己牙口不好,但似乎没留下抱怨自己智齿发炎的线索……
答案或许是这样:智齿本来可以自然萌发并派上用场,只不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它无法好好长大,从而成了祸害。
也就是说,是工业化的生活让智齿变得无用甚至有害,而不是进化遗漏了它。不是智齿变了,而是我们变了。
据统计,全球有35%的人一生都不会长出智齿,和这些进化的天赋之子相比,剩下65%的人会长出1到4颗智齿。
有人甚至会长出4颗以上的智齿,不得不说,这大概是另一种天赋。
智齿实际上是人类的第三磨牙。
不同的动物拥有各自各具特色的牙齿。老鼠的门牙会在短暂一生中不断生长;鲨鱼的牙齿坏了能轻松换上新的,一辈子要长几千颗牙齿。
至于人类,牙齿分工有别。门牙负责切割,小犬牙负责撕扯,磨牙负责研磨。
不过我们只有两套牙齿。第一套是乳牙,10个月到12个月大的时候萌发,然后6岁到13岁时陆续脱落,换成第二套恒牙。
为什么要换牙呢?因为年龄长了,脑袋变大,牙床也变大了。但是婴儿时期长的乳牙并没有跟着长大,造成的结果就是小孩儿牙缝越来越宽,蛀牙越来越多。
所以为了适应逐渐变大的脑袋,牙齿必须长大,这就是人类要换上28颗恒牙的必要性。
人类的牙齿只有两套,而且恒牙在适应成长期时早早就换上了,这就使得成年后,恒牙的耐久度非常没有保障。
所以在20岁左右,人体预设的另一组牙齿——智齿,就跟“福利补丁”一样登场了。
智齿有两个预设前提。
首先,距今4万年前至1万年前,作为渔猎采集者,人类的食物以烧烤为主,没准儿还要用磨牙咬核桃,总之就是吃的食物比较粗糙,所以人到20岁时可能已经崩掉了几颗恒牙。
这时候再长一颗牙,不仅可以补充宝贵的磨牙,还能缩小牙缝,以免食物塞牙。
距今1万年前至最近几百年,作为农业社会的农民,食物以糙米、玉米为主,饮食依然粗糙,所以中世纪的欧洲农民很少有一口整齐的牙齿。
这时候长牙,对人类的帮助很大。
其次,人类在童年时期吃的硬质食物,似乎能刺激下颚的生长。牙床稍微再长1厘米,以塞入一颗智齿,对从小啃红薯、玉米棒子的人来说,并非难事。他们有久经锻炼的下颚。
而自工业革命以来,智齿生长的这两个预设条件都不存在了。
首先,现代人集体牙口变好,在牙医的照顾下,我们成年后通常既不缺牙,牙缝也不是很大。牙套还能帮助我们的牙长得更整齐,牙缝变得更小。
其次,儿童吃的食物越来越软了。
2011年《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作者测量了博物馆存放的6个农民和5个渔猎采集群体的头骨。
测量数据表明,吃软质食物长大的农民,下颌确实变短了。而工业化后,我们吃的食物更软了,所以更容易诱发智齿问题。
说到底,智齿是一种类似于高血压的“富贵病”。
在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很难摄入足够的食盐,所以如果人体的肾脏对盐的摄入量比较敏感,人类就能更好地活下去。
世界各地的人都有烧草木灰提取食盐的方法。新几内亚人把丛林中特定植物的叶子摘下来(这种叶子比其他植物的叶子含盐量更高),烧成灰,并将灰烬收集起来。
灰烬又咸又苦,味道很可怕。他们将灰烬投入水中,将水煮沸以浓缩鹽。然后,再放冷水,再煮沸,再放冷水,再煮沸……
而今天,一个巨无霸汉堡包含有1.5克食盐,相当于曾经的新几内亚人一个月的食盐摄入量。
有些人的肾脏可以重新吸收体内的盐,在过去,这是进化的优势,而今天,这让他们患上高血压。
智齿也是一样。进化给人类打的“福利补丁”如今反而成了祸害。
成年之际,我们的口腔被28颗整齐的恒牙塞满,智齿没有足够的萌发空间。于是智齿开始不择手段,它斜着长、横着长,甚至倒着长,还会潜伏。
哪怕智齿长得端正,不疼,它比较靠后的位置也无法被牙刷顾及,于是会滋生细菌,诱发龋齿。
总之,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我们只有把昔日象征着进化智慧的牙齿,也就是智齿,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