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琳绵
钱浩梁(1934-2020)上海,京剧演员
一提经典样板戏《红灯记》,人们就会想起李玉和,他穿着大袄,手提红灯,目光如炬,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上世纪60年代,京剧演员钱浩梁被选中,成为《红灯记》“李玉和”的扮演者,一举成名。那是风光的序幕,也是10年后转折的起点,沉浮自此开始。
钱浩梁六岁学艺,后入上海戏曲学校,师从多位大师;毕业后,开始在舞台上初露头角。他演戏千人千面,“当他演《伐子都》时,是一副阴险残忍的狠相;演《艳阳楼》又出现一个骄横纵恣的花花太岁形象”;“《截江夺斗》中的赵云,猛一看,是威风八面的大将气概,再一看,却是威中带秀的儒将风度,举手投足,神态凝重,全无一介武夫的莽相。”
1964年,中国京剧院排现代京剧《红灯记》,钱浩梁在李玉和身上融入了更为豪爽敞亮的个人特色,“台风稳练,气度非凡,功架尤佳,嗓音宽厚,韵味甚好”——尽管起初他只是这个角色的B角。
其实,命运的伏笔早已埋在《红灯记》之前。《伐子都》演出时,原演员突发急病不能上场,钱浩梁救场。
1966年,《红灯记》成为首批八部样板戏之一。随之,钱浩梁也成为样板戏的“得力助手”,京剧院“一把手”,一时间风光无限,青云直上。五年后,《红灯记》电影版公映,李玉和“一手提灯,一手放在身侧”的剧照成为这部样板戏的视觉符号。那时,人人都能唱几句《红灯记》,李玉和的腔调和招式也被拿来模仿。
“文革”一结束,钱浩梁即开始遭遇审查,直到1982年才恢复自由,搬进“一幢筒子楼两间背阴的小屋”。对他来说,更大的惩罚是告别舞台。一晚,钱浩梁偷偷去看武生厉慈良的演出。刚结束审查的他心有余悸,被戏迷认出时出了一身冷汗。他沒想到,戏迷一拥而上,张口都是,“钱先生, 您为什么不演出了?”“我们等着瞧您的戏呢……”
回京剧院后,他也不得接近练功房,只能在篮球场练功,一年半后,半月板粉碎。舞台之外,夫人曲素英又患乳腺癌。他们前往河北艺术学校任教,日子艰辛,舞台的回归之路依旧遥远。
转机发生在1989年。社会环境逐渐开放,戏迷十分想念钱浩梁,演出团体频频去邀请他。出于谨慎,他演的大都是传统京剧,但架不住戏迷不过瘾,最后都会来一段《红灯记》,大家记得他曾是“李玉和”。
随后三年,钱浩梁像是为了弥补多年远离舞台的遗憾,各地演出,一人多角。“演《群借华》他是‘一赶三,前鲁肃、中孔明、后关羽;演《龙凤呈祥》,也是‘一赶三,前乔玄、中鲁肃、后赵云。”1992年,过度劳累的钱浩梁突发脑溢血,倒在舞台上,半身瘫痪。1998年,他重登长安大戏院舞台;2001年,他不顾高龄,与《红灯记》原班人马再演30年前精彩选段,引人唏嘘。
前半生,他是被选中的“李玉和”,天资卓越,顺风顺水;后半生,他一边努力靠近舞台,一边又希望“30岁以上的人们忘了我们,平安度余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曲素英语)。2020年9月3日,他的舞台人生就此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