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整理 本刊编辑部
九月,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秋分将至,这是一年中最值得骄傲的季节,是大地回馈农人辛勤耕耘的季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
著名诗人、作家余世存曾说:“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所讲述的,不正是收获的意义;所描绘的,不正是春种秋收之景。
2018年9月23日,农历戊戌秋分,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万众期盼中隆盛而至。节日缘起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有关建议。后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无疑给中国农业注入了“强心剂”,无论是应对“贸易战”的威胁,还是助力“中国梦”的实现,都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当全球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之下时,在守严守牢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我国按时开展春种春播工作。到9月1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单位联合印发通知,对今年秋粮收购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标志着一年的“收获时节”正式启动。春日辛勤种下的种子,终于将在这时给予我们答案。
随着时代发展,虽然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我国仍有6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兴盛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昌盛繁荣,“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无疑给中国农业注入了“强心剂”。无论是应对“贸易战”的威胁,还是助力“中国梦”的实现,都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丰收节是展示农业强国的磅礴力量。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而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可以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
丰收节是农耕文化的交流媒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民风民俗,这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色彩缤纷、风情各异、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可以让人怀忆乡愁、回味流年、记住根脉,可以让人体味过去、珍视现在、创新未来。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国家层面设立的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与各地原有民俗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的良好媒介。
丰收节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在庆祝丰收节之时,全国各地培育节日市场,发挥市场对节庆的推动作用,是当代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和凝聚社会共识,以丰收节促进产业大发展、市场大繁荣、环境大改善、文化大提升是组织实施节庆活动的目的初衷。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广大农民欢庆丰收、享受丰收的嘉年华,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搭建了城乡互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既打开市场服务市民丰富“菜篮子”,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丰产丰收,从而让广大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和福利实惠。
欢庆农民丰收节,是大国盛世的最强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是激发农民群众和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契机,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集结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办下去,让农民丰收节的庆典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心扉,将其打造成全社会认同的最热烈、最隆重、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节日,打造成像春节一样全民参与、农民满意的新民俗,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资料来源于新华网、农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