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浅见点滴

2020-10-12 11:40陈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音乐史礼乐美学

陈辉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音乐美学的渊流,尔后解读了音乐美学的研究角度,最后细致入微地诠释了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艺海茫茫,岸边戏水,一蠡之测,率尔操觚,若益于学友分毫或有利自身的提升,则我至为欣悦。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史;礼乐;创作

一、音乐美学渊远流长

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由来已久,可以说既古老又年轻。在中国古代,伟大的著作《礼记》里面详细记录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在当时,音乐被纳入了教育系统,成为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学科。在论语里,孔子对音乐也有专门的诠释:“学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了音乐的教化作用。时至今日,音乐美学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艺术高度,它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涵盖了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以及音乐评论等方面的学问,介绍音乐的渊源,研究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和前景。

二、音乐美学的研究角度

音乐美学有它的特殊性,音乐美学研究音乐这个整体艺术,深入的考察音乐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其前提是基础理论,从这个角度上讲,音乐美学为音乐评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音乐美学,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涉及社会学科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可以概括音乐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涉及到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内涵、音乐同社会现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音乐美学的价值: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要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心态以及需求,也包括表演者的创作心理过程以欣赏者的心理过程。人们是如何认识音乐的?人们喜欢哪种音乐?音乐又是以如何的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等等;还可以从广义社会学的角度诠释音乐作品本身: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就要考虑到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阶级性以及音乐的价值标准;如果我们从音乐自身的结构出发去研究音乐作品,这涉及作品的结构,构成因素,以及内在的特性等等。

三、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1.音乐美学在德国。在18世纪末的德国,音乐界已经有了音乐美学这个概念,很多音乐学者在著作中一二再三的提到这个令人青睐的词语。

在德国音乐研究者的记录当中,音乐美学的研究,逐步发展,而且成为独立的学科。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深入,音乐美学已经脱离了一般美学而独立存在,成为音乐学中的一个至堪重要的部分,在整个世界上,音乐学家们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不断的思索,对音乐的本质,进行反复的探讨,对音乐的价值以及社会功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2.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已记录了音乐美学的思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拥有了音乐审美意识,他们认为音乐起源于天籁与大自然,比如大自然中的各种音响与如风声气声。他们认为音乐的功能有很多,不仅仅能帮助人们陶冶情操,使得身心愉悦,甚至可以鼓励意志战胜自然,打败敌人。在当时的古代文献,经常掺杂着神话的形式对音乐进行分析。至于在西周时代,音乐的地位已经上升到统治阶级的工具了,统治阶级认为音乐有教化功能,可以为政治服务。到了百家争鸣的时期,一些音乐能够奉侍鬼神、让民众和谐的思想出现,不过也有其它相反的意见。比如荀子属于无神论思想,他系统地论述了音乐,涉及到社会、政治和教育各个方面,荀子继往开来,将音乐、审美等礼乐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使之理论化。荀子认为,音乐代表了人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人的内心感受,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享受到音乐的美感,进行思想沟通,以及达到娱乐的目的。

不仅仅是音乐家州鸠,在当时很多儒家学派的代表,甚至一些政治家如季札、子产、晏婴,他们对音乐都有一些论述。他们主张音乐最大的作用就是“和”,比如史官名伯申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乎它谓之和……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等等。和包含了融洽、和睦、统一、适中以及恰当等含义。当时间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万世之师孔子又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独树一帜,颇有论述。孔子认為:音乐最大的作用是教化民众、清洗时风、移民易俗。孔子提出来的术语叫做“仁”,“仁”要求创作者在创建音乐的时候,给音乐赋予仁爱的内涵。孔子把音乐分为几个几部分,友善的有美的,有美和善兼而有之的,他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把音乐的审美标准提到了美善统一的高度,把音乐作为了教育的手段之一,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为了金科玉律之言。到了战国末期,完美前面提到的荀子更是集音乐审美于大成,创作了专门儿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著《荀子·乐论》。

荀子系统地论述了音乐,涉及到社会、政治和教育各个方面,荀子系统地论述了音乐及其功能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和对政治的帮助、对教育的促进,荀子将音乐审美继往开来,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之理论化。荀子认为,音乐代表了人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人的内心感受,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享受到音乐的美感,进行思想沟通,以及达到娱乐的目的。

在荀子之后,吕不韦在《吕氏春秋》里从儒家的角度对音乐审美也有了系统的论述。《吕氏春秋》提出,音乐的产生是人感于外物,是心声的外流或曰外在体现,音乐不仅表现了善,同时表现了美,这等于把孔子对音乐的尽善尽美说进一步扩大与宣扬。同时,吕氏春秋认为音乐本身是另外的一种语言,也属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延伸,这和达芬奇的观点类似,通过歌唱、音乐表演和创作,人类把思想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

四、结束语

认识美、创造美要有相当的艺术鉴赏力,即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音乐美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索,多聆听,多欣赏,正确体悟,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理解,都有助于我们音乐美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音乐史礼乐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纯白美学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