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和运用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成果

2020-10-12 14:47刘吕科
银行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波动性准则变化

刘吕科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原有会计准则下减值计提的诸多缺陷,其中一个大的问题是在经济下行期,拨备计提“太少、太迟”。基于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7月颁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以下简称“IFRS9”),要求上市商业银行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减值准则。截至目前,国内大型上市银行普遍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构建了新的减值管理体系,在数据、模型、系统、流程等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从国内银行IFRS9的实施成效和运行情况看,国内银行在理念和结果应用方面,与国际领先银行还有较大差距。加之新冠疫情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升高,减值准备作为覆盖预期损失、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充足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在动荡经营环境中经营的稳健性。

正确看待新资产减值管理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一小步,使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和风险计量结果应用前进了一大步。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减值计提模式的革命性变化,是已实施IFRS9新会计准则的银行的又一重要课题。只有正确认识新减值管理体系及其实施影响,才能真正科学、规范地开展金融资产计提工作。

减值计提的波动性

新准则实施后,业界对其诟病之一是计提结果的波动性,以及其较难预测和管理。旧准则下的减值计提主要和授信资产的五级分类挂钩,五级分类不变,则减值计提比例不变,减值结果波动性较小;新准则下减值计提主要基于单笔业务的风险参数,不同产品、机构、业务的差异较大,甚至同一客户项下的不同债项都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减值结果波动较大。

在旧的思维模式下,部分银行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或途径降低或平滑资产减值计提的波动性。实际上,这种做法扭曲了新会计准则的基本要义,过于控制减值计提波动性可能会让减值计提与业务风险状况相偏离,反而不利于后续基于减值计提的各项精细化管理作业。即如果减值计提不准确,基于減值计提的贷款定价、绩效考核、资本配置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新准则改革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提高减值计提的前瞻性,即前瞻的反映业务、产品、机构等的风险状况变化,因此减值计提结果的波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据欧洲银行业管理局2017年的调查,72%的被调查银行预期IFRS9减值要求将增加损益波动性,主要原因在于业务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迁徙的“悬崖效应”。除了由于阶段迁徙带来的波动性,风险参数变化也是引起减值波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风险参数(PD/LGD/EAD)主要着眼于当前和未来一年的风险预测,风险状况变化时,风险参数相应变化,而贷款抵押品的价值也会随着经济状况的波动而波动,以上均会导致减值计提的波动性加大。本质上,新准则框架下的减值计提波动是对风险状况或预期损失变化的直接反映,商业银行应从导致风险变化的根源采取控制或缓释措施,而不应刻意通过其他途径控制计提结果的波动性。刻意平滑或降低减值计提在存在较大合规风险的同时,降低了减值计提对风险水平的真实反映程度,也不利于减值计提结果在内部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减值计提对利润和资本的影响

由于减值计提增加将直接侵蚀利润,进而导致核心一级资本的减少,因此减值管理、盈利管理和资本管理在IFRS9的要求下有更紧密的互动关系。例如,假设一笔初始客户评级为AA-级、初始LGD为45%、贷款合同期限为五年的公司贷款业务,金额为1亿元,执行利率为5%,按季支付利息。在旧准则下,按照正常1%,关注2%的计提比例计提。那么该公司各季度的客户评级、债项评级、五级分类、旧准则下减值计提、新准则下减值计提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旧准则下,银行损益仅在风险分类改变时发生了变化,而在新准则下,随着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变化,减值计提波动性较大,银行损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期收入130万元,第四期损失1500万元。

减值计提结果所反映的风险信息

如果说旧准则下减值计提结果对风险反映太滞后,减值计提变化不能充分反映风险状况变化,那么新准则框架下的减值计提变化本质上应是相应业务风险状况变化的前瞻性反映(假设减值计提准确可靠,且没有人工刻意干预)。

在旧减值管理思维模式下,风险管理或业务人员轻视甚至无视新准则下的减值计提结果,这种思维是亟须转变的。基于减值计提的前瞻性信息,至少可以判断单笔业务收益能否覆盖预期信用损失,产品、机构、业务预期信用损失比率大小,进而在业务准入、组合管理、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中有相对科学的参考标准。基于对减值计提结果或减值计提变化原因的分析,相关人员能够分析某项产品、业务预期损失率较高或变化的原因,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缓释或控制措施。

规范减值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是用来覆盖预期损失的,金融资产减值计提越规范,计提越准确、充足,商业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就越强,其发展的稳健性就越强,市场形象就越好。展望未来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升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严肃减值计提,充足拨备水平,为未来面临的金融风险筑起更高、更安全的“防洪堤”。

持续升高的金融风险要求商业银行有更充足的减值准备计提。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受到较大影响,标普于3月19日再度下调我国2020年GDP增长率预测至2.9%;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同比分别下降13.5%、24.5%和20.5%,均明显超出此前的市场预期。同时,国际市场环境受疫情和多重因素影响,主要西方国家股票指数均大幅下滑,美国道琼斯指数进入3月份以来的第4次熔断,创下了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跌幅。在此市场环境下,受宏观经济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违约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持续升高,应充足计提拨备,以充分抵御预期损失。反之,如果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调节利润,刻意降低减值计提,则会降低自身的损失吸收能力,损害其在动荡经营环境中的稳健性。

市值管理和市场形象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充足的减值准备计提。从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市盈率和拨备覆盖率来看,二者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拨备覆盖率越高,意味着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市场形象也越好。因此,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做好市值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提高减值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准确、充足的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计提结果的深入应用要求商业银行规范、科學、及时地开展减值准备计提工作。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贷款定价、资本配置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和减值准备计提挂钩。如果减值准备计提不规范、不科学,减值计提不能反映某笔业务、产品、机构的风险状况,则上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得不到保证,也就不利于相关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更不利于商业银行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正确运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结果

实施IFRS9新准则减值要求后,商业银行要正确看待和管理新减值管理体系,特别是要将蕴含风险信息的减值计提信息运用到风险管理流程中,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经营能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资产减值计提应是银行风险偏好和风险战略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风险偏好和风险战略制定的一个基础前提是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和未来风险状况变化的考量,而预期损失的变化不仅是风险状况变化的反映,而且是考察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通过考察中观、悲观情景下的减值计提,商业银行可以预计其在悲观情景下的减值计提、资本计提和盈利管理情况,基于相对科学的依据,制定符合宏观经济展望,并与其发展战略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战略。

资产减值计提应是银行组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阶段,大型商业银行应彻底摆脱“上规模、摊大饼”的旧思维,在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持续调优资产结构,练好内功。基于前瞻信息的减值计提状况,为商业银行完善资产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通过对全行整体预期损失率的变化,商业银行可以前瞻地判断未来风险形势,进而通过对不同维度(客户、产品、区域、业务)预期损失率占用的分析,对其存量资产进行大盘点,找出“收益低、风险高”或“收益好、风险低”的客户、产品或业务,有针对性的制定“审慎退出”“积极进取”等行业组合管理策略,为持续优化资产组合提供相对科学的依据。

资产减值计提结果应充分反映在风险定价、绩效考核和资本管理中。新准则下的减值计提是相应业务风险成本的真实体现,精细化的商业银行风险定价、绩效考核和资本管理均应准确考察业务的风险成本,即将减值计提结果合理应用在授信资产定价、机构或个人绩效考核、资本规划和配置过程中,在提高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盈利管理统筹性与一致性的同时,提高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结语

IFRS9新减值准则实施并不是商业银行减值管理的终点,而是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又一新起点。商业银行应对新形势下的减值管理体系有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理顺机制、优化工具,为更好地开展减值管理工作,更深入地推动减值结果的应用,为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优化模型,确保风险参数准确、前瞻地反映资产风险状况变化。减值计提能够反映风险状况变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减值模型准确可靠,减值模型又依赖行内风险参数量化体系,因此,持续优化减值模型和底层参数,提升减值计提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工作。同时,商业银行应将现有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纳入现有的模型管理和验证体系中,持续监测模型的表现,在为优化模型提供依据的同时,增强各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减值模型的信心,确保减值计提能够准确、前瞻、及时的反映业务风险状况的变化。

增强风险管理独立性,确保风险计量和减值计提准确可靠。风险管理独立性是风险计量结果准确性的可靠保障,IFRS9新准则实施后,减值计提直接和单笔业务的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挂钩,部分机构人员出于调节利润或业绩考核的目的,刻意操纵风险参数量化结果,导致减值计提结果不准确、不可靠,难以充分反映风险状况,资产减值准备难以充分覆盖预期损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值计提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风险参数量化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独立性,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风险参数量化的管理,提高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风险计量结果更新的及时性,确保相关工作能够独立、规范开展,为规范、科学、及时地开展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提升减值管理统筹性,确保减值计提相关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IFRS9新减值准则实施后,减值计提流程不仅涉及资产风险分类、评级管理,还涉及预警、押品管理等诸多信贷管理环节;而减值计提模型不仅涉及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还涉及到非零售客户评级、债项评级、零售评分卡和资产分池等底层模型,减值计提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因素出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减值计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强化工作统筹性,捋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结果的准确性、前瞻性和可靠性。

持续推进减值计提结果在信贷管理中的应用。作为风险状况直接反映的减值准备计提应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精细化能力提升中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引入减值计提结果,为商业银行授信政策、绩效考核、贷款定价、组合管理、资本配置等内部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分析维度,提高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并提升其价值。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

猜你喜欢
波动性准则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发现及波动性研究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性及经济风险分析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探析夹逼准则在求极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