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二
一周之内,皖江小城繁昌举行了两场重磅活动。
8月15日,一场全省聚焦的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云峰会(下文简称云峰会)在繁昌举办;5天后的8月20日,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芜湖(繁昌)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会在繁昌召开。
一场是安省唯一以县域经济为主题的大会;一场是全国3D打印层次最高的增材制造产业年会,两场会议规模大、影响广,让繁昌刷爆朋友圈。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为何会落在一座皖江南岸的小县繁昌?繁昌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承载高端会议的“深厚背景”是什么?
一连串疑问,叠加成外界对繁昌的好奇。为此,《决策》杂志走进繁昌,一是探寻答案,更重要是找出繁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这次繁昌之行,有两个‘想不到,使我感觉到不虚此行。”8月15日,一位参加云峰会的嘉宾,在观摩调研繁昌特色产业基地后发出感慨,“第一个想不到繁昌如此重视新兴产业;第二个想不到繁昌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这么好。”
与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此次云峰会的主题是“聚力高质量 培育新动能”,以线上线下一体、场内场外互动的方式呈现,有超过12.4万人次在线点击收看。
特别是当繁昌县领导在介绍县域经济时,数据之详实、产业之茁壮、后劲之强大,给参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参会嘉宾的“不虚此行”与繁昌县域经济的蓬勃态势叠加在一起时,能明显感触到繁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繁昌的“脉动”首先体现在变化的数字中。2019年,繁昌经济总量达到298.5亿元,增长8.3%,财政收入达到54.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4%,成功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位列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A类”第5名。
人均指标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的重要尺度。2013年,繁昌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一,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等体现经济实力的指标,连续十多年领跑全省县域。
2019年,繁昌人均GDP达108149元,在全省61个县(市)中率先突破10万元大关,成为第一个“人均GDP超十万元县”,连续10年稳居全省县级第1位,领先第2名超过万元,是第61名的8.15倍;与2010年相比,10年间繁昌人均GDP净增加69406元,人均增量位居全省县级第1位。
8月15日,2020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云峰会在繁昌成功举办。
经济活力迸发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6年,繁昌成为安徽第一个工业县,此后多年,繁昌二三产业比重位居安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2012年,繁昌二产比重首次突破70%;2013年达到最高点75.8%;2014年,繁昌投资结构出现新变化,过去缓慢增长的三产,呈现高走态势,以45.6%增速完成投资88.7亿元,带动三产比重由2013年的19.7%提高到2014年的24.2%;三产稳增长态势一直保持到2018年,达到30.9%,成为繁昌经济增长中的一大亮点。
三个层面的数据演变,蕴含着繁昌为什么能的密码,也佐证了繁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足迹。“当前,繁昌县域经济发展仍在破题,随着一批高质量项目的实施、建成和见效,正在蓄势待发。”繁昌县委书记向继辉在云峰会上说。
繁昌是如何破题的?一场签约活动可以窥见奥秘。
7月10日,海螺中南智能机器人项目在长沙正式签约,由海螺水泥、湖南中南智能、埃夫特共同出资8亿元,将在袋装水泥自动装车系统、码垛及水泥特种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达产后预计总产值20亿元。
主動转型,海螺水泥在生态优先基础上,努力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繁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海螺水泥是繁昌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一度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但伴随着环境、能耗等压力,繁昌县域经济发展“痛感”明显。“过去拼资源拼消耗、靠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路子行不通了,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繁昌县县长潘君齐说。
为加快水泥产业存量变优,繁昌鼓励矿山企业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引导企业走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之路,发展新型建材产业。芜湖海螺、荻港海螺先后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繁昌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2019年,繁昌新型建材产业逆势增长20.3%,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强引擎。
但繁昌并不是只有一个水泥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上的多元,有力支撑了繁昌向好的态势。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在云峰会上说:“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力,需要做大做强,做精做透做深。”繁昌在做强新型建材产业同时,医药食品、轻纺服装、冶金机械三大主导产业也走上升级之路。
一是做大食品,依托溜溜果园、同福碗粥、万基西洋参等龙头企业,推进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打造百亿级大健康产业基地。2020年9月1日,2020年度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议名单公示,繁昌健康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榜上有名。
二是做优纺织,以“安徽服装第一镇”孙村为基地,深入实施服装产业供应链整合和智能化改造,成立服装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力和创新力。目前,孙村已集聚230多家服装类企业,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形成纺织到服装“一条龙”产业链,先后被授予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称号。
三是做强机械,以爱瑞特新能源、酷哇机器人等企业发展智慧环卫装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中信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共享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安徽)中心与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安徽省统计局副局长赵金宝在云峰会上分析认为:“工业是县域经济最强劲的支撑力,工业发展动力决定了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繁昌在四大支柱产业升级的持续进程中,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变单一发展为多元发展,变分散发力为融合发力,动能转换的撬动效应持续加速释放,工业驱动力愈发强劲。
2018年,繁昌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4%;2019年,保持了10%的稳健增长,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8%以上。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繁昌招来一家3D打印企业。“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判断,3D打印是未来产业,当时该领域发展尚处空白,繁昌发展潜力巨大,是个机会。”春谷3D打印研究院院长助理童朝健说。
在2020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云峰会上,文旅产业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
见事早,更要行动快。2014年,繁昌将3D打印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工信部于2015年2月才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起步比国家战略早了一年。
为抢占这一先机,繁昌大手笔规划了1200亩的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期占地456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3D打印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二期激光产业园正在建设。同时,设立红证春谷高端制造产业投资基金,5年来投入约6亿元。
作为一项前沿性的新兴产业,3D打印产业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繁昌深谙其道,成立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近亿元,与中科大、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
“刚起步时,可能是繁昌政策好,吸引了一些企业,但现在更多的是看中繁昌的配套服务。企业从注册开始一手包办,‘一条龙服务。”童朝健认为,繁昌3D打印产业能无中生有,关键在于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构建起3D打印产业生态圈。
短短6年时间,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便集聚60多家企业,工信部首次公布12项增材制造行业标准立项中,11项由春谷3D打印研究院牵头起草,成为华东最大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在高标准建设春谷3D打印特色小镇。
作为信息科技与数字制造等技术紧密融合的新兴产业,3D带有传统制造业“颠覆者”的标签,围绕3D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动效应和倍增效应。“繁昌3D产业从无到有,从散到聚,从小到大,市场竞争力强,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向继辉在云峰会上说。
繁昌敏锐捕捉3D产业值得点赞,发展数字经济的迅捷同样不遑多让。立足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繁昌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安徽省首家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87家,总营收突破16亿元,缴纳税收近1亿元。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繁昌发力以3D打印与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凝聚新动能,变“跟跑”为“领跑”,成为繁昌弯道超车、超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在做好释放新兴产业动力的同时,繁昌还激发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三产活力。潘君齐在云峰会上说:“繁昌‘以文起跳,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山水田园和工业文化等资源,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承,以文化促进旅游升级,讲好‘繁昌故事。”
繁昌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出文旅融合的四大新路径。
红色文化是繁昌文化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围绕“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地板子矶,繁昌打造了水陆连通的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基地。
二是彰显人文底蕴,让繁昌古文化活起来。围绕三国文化打造周瑜点将台景点,围绕亚欧大陆最古老的人类活动聚集点,打造人字洞遗址公园。
三是打响绿色品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马仁奇峰、乡镇旅游集聚區等为重点,未来三年投入环境资金不少于60亿元,让生态环境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特别是被誉为“皖南张家界、江滨小黄山”的马仁奇峰,已成为繁昌文旅“金字招牌”。马仁奇峰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褚宏伟在云峰会上说:“景区致力于打造‘我参与我体验我快乐旅游理念,成为国内与时俱进的体验式旅游精品景区。”
四是发展“金色”产业,实施工业+旅游战略,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同福碗粥传承“粥文化”,建设中国第一家粥文化主题博物馆;溜溜果园规划建设占地1300亩总投资20亿元的青梅小镇。
这些都是繁昌基于生态保护上的开发,成为新时代园林一部分。“园林即文化,文化即旅游,旅游即经济。”安徽省风景园林协会会长、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优华在云峰会上说。2019年,繁昌接待游客2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3亿元,成为繁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潜力股。
正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云波在云峰会所说:“旅游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低碳性好、融合度深等特点。”这为繁昌县域经济释放了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深挖传统产业潜力,释放新兴产业动力,激发第三产业活力,繁昌站上跃动新风口。2020年上半年,繁昌经济总量达到140亿元,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
这既是繁昌经济韧性的体现,更是持之以恒“存量做优、增量做大”的结果,在当前显得尤为关键。“双循环新格局下,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视野、新思维、新举措,要坚持增量升级与存量优化并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韦伟在云峰会分析说。
7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繁昌县,设立芜湖市繁昌区,这是繁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在实现撤县设区的历史转变后,繁昌城市面貌、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发展优势更加凸显,要推动繁昌与芜湖主城区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奋力开启繁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向继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