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辉华
又到了石榴上市的季节,我不由得想起10年前的那名小患者。
那天,我上专家门诊,患者把诊室门口挤得满满当当。“戴主任,您好!可以帮我们加个号吗?我女儿情况特殊!”一位50多岁的妈妈带着女儿着急地对我说。女儿看上去二十五六岁,一米七的大个子。与身形相悖的,是她的神态:侧歪着头,并不看我,眼神偏向一侧。她磨磨蹭蹭地拽着妈妈的衣角。
“丫头莫名其妙地肚子变大了,您看是啥原因?”妈妈掀开女儿的衣服给我看。果然,小姑娘的下腹部高高隆起,摸起来很“实在”,经验告诉我,很可能是长了什么,我内心隐隐有了一丝困惑。
原来,这位姑娘患有智力障碍,25岁的年纪,仅有三四岁孩童的智力。她还在襁褓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只有领低保的母亲与她相依为命。她后来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福利院里。小姑娘安静的时候与常人无异,但一行动起来,便显现出与同龄人的不符。B超检查结果提示,她的卵巢内长有一个16厘米的巨大囊实性肿块,这种肿块良恶性都有可能。我决定收她入院,并尽快帮她手术。
在她住院的那一个星期里,每次下班,即使做完手术再晚,我都要到病房看看她,每天查房也要跟她聊上几句。刚开始,她几乎不说话,把脸偏向一侧。对治疗也不能正常配合,有时说着说着,便被旁边的什么东西吸引,一下子就跑了,或是检查时突然高声大叫。我对她加倍耐心,像哄孩子一样轻声慢语地与她沟通。我嘱咐护士长:“那个孩子一定要看住她,不能让她老是跑。”
眨眼就到了手术日。手术很顺利,巨大的卵巢肿瘤被完整剥除,我们都很高兴。在把组织送去做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瞬间,大家的心一下子全都悬到了嗓子眼,纷纷祈祷姑娘的肿瘤为良性。十几分钟之后,所有人都如愿以偿,我感到心内的重负终于卸下来了。
再次见到她是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她仍然依赖着妈妈,仍然穿得整洁而得体,脸依旧是那样,“倔强”地偏向一侧。她扭捏地走进诊室坐下,将手里的袋子放在桌上,只见口袋里有6个奇形怪状、布满斑点的石榴和一朵用玻璃珠穿成的玫瑰花。她指着石榴,脸虽仍侧着对我,口中却“破天荒”地高声叫出:“戴阿姨!戴阿姨!吃!吃!”
母亲告诉我这些礼物的来由。原来,福利院内种着一棵石榴树,当石榴还青的时候,小姑娘就在树下,日日守、夜夜守,像护着最珍惜的宝贝,费尽心思不许其他小孩来摘,等到石榴熟了,便特意摘了带来给我吃。她还让福利院的老师教她穿珠子,近百颗玻璃珠穿出这一枝绿叶红花,说是要专门送给她的“主任阿姨”。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不知道在肢体活动不协调的情况下,她是怎么穿出了这朵玫瑰花,不知道在福利院孩子们的玩闹夹击下,她是如何守护住这6个石榴的,更加不知道只有三四岁儿童智力的她,是如何产生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和缘由的。
我想,医患间的信任与感动,皆是相互的,医者感动患者,而患者也能感动医者。我从未想过会收到这样的礼物,从未想过一位有智力障碍的患者,会对医生产生这样的感情。
那天,我将石榴带到科室与同事們分享。而那朵玻璃珠穿成的玫瑰花,至今一直完好地待在我的办公桌上。
(何雨田 整理)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