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侠
鼻咽癌特别青睐黄种人,其中又以中国的发病率最高。中国珠江、长江、松花江形成的地理分隔,恰恰对应了鼻咽癌发病率从高到低的三个地区。鼻咽癌在过去的教科书上还有过“广东癌”的称呼,这与当地的环境、饮食习惯以及人群易感性都有关系。
在广东省攻读研究生时,我曾遇到过一个一家九口都患上鼻咽癌的特殊家族聚集性病例。江苏属于长江流域,鼻咽癌的发病率处于中上水平,虽然并不是最高的,但依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鼻咽癌发生在联结鼻腔和口咽部的位置,比较隐蔽,所以早期并不容易被发现,患者会有清晨回吸性血涕、耳闷、耳鸣、头痛、长时间鼻塞、面部麻木、复视等症状。临床上70%的鼻咽癌患者来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在谈及鼻咽癌的诱发因素上,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值得关注,一是腌制食品中含量较高的亚硝酸盐,二是EB病毒感染。
亚硝酸盐与很多癌症的发生都有关联,大家并不陌生,而EB病毒离大家也并不遥远。EB病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類疱疹病毒,孩童时期的一场“感冒”,可能就是与EB病毒的一场“短兵相接”,几乎每个人在25岁前都感染过EB病毒。这种“打击面”如此之广的病毒,怎么就成了鼻咽癌的诱发因素了呢?
其实,并不是感染了EB病毒的人就属于鼻咽癌的高危人群。空气中的EB病毒普遍存在,同时也有不同的亚型,它们的危险性并不相同。它就像一个小种子,要发出癌症的“芽”,还得有土壤。EB病毒会在一部分人群的鼻咽黏膜停留较长时间,如果复制得多,“浓度”也大,可能就会和其他的易感因素发生作用,导致局部黏膜的过度增殖,继而出现癌变。
所以,如果查出EB病毒阳性,先不要太过担心,“低浓度”的抗体阳性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但如果EB病毒抗体持续增高,就需要警惕鼻咽癌的可能性了,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
对很多癌症患者来说,手术是首要的根治手段,但对鼻咽癌却行不通,这在于鼻咽癌发病位置的特殊性。鼻咽癌手术不容易将肿瘤切除干净,鼻咽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
头面部有很多重要的器官,所以鼻咽癌的放疗对精准性的要求非常高。现在通过PET-CT可以对患者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做出判断,磁共振技术可以对鼻咽部软组织浸润的范围进行鉴别,因此通过先进的影像手段,可以勾画出更精准的肿瘤“画像”,也能根据癌细胞的活跃程度给予不同剂量的照射,从而更有力地打击癌细胞,同时也对正常组织进行更好的保护。
目前,1期的鼻咽癌患者通过单纯的放射治疗就可基本获得根治,而3期、4期的患者,包括部分2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就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在放疗期间,使用化疗可以取得最好的“打击”癌细胞的效果,一些病灶范围、体积比较大的患者,可以在放疗前做诱导化疗;一部分放疗后EB病毒的DNA拷贝数没有降至正常值或是有肿瘤没有完全消退的患者,也可以在放疗以后继续做辅助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也已经被证实对鼻咽癌有确切的疗效。
即便是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也可以以放疗为主,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来控制病灶的进展,从而获得长期生存。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为例,2003年医院开始开展鼻咽癌的精准放疗。医院对2004—2008年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这些患者10年的总生存率达到72.6%左右。以前,发生鼻咽癌远处转移的患者会被认为没有根治的可能性,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便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鼻咽癌的发生部位特殊,肿瘤附近有很多重要器官,一些病灶比较大的患者又必须要保证放射治疗的范围,所以放疗后会出现一些近期和远期的毒副反应,比如近期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的炎症、远期可能会出现咀嚼肌的纤维化而导致张口困难等。射线影响到腮腺还会使唾液分泌减少而使患者口腔干燥,一些肿瘤侵犯到颅内的晚期患者,脑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也有可能出现放射性脑病。这就需要及早介入功能锻炼等康复手段,对患者形成一个全程的管理与指导,从而保证在较长的生存期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胥林花 整理)
(编辑 杨小龙)
(投稿邮箱:459103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