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0-10-12 14:35周爱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6期

周爱娟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 各49例。A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 B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及治疗前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A组的83.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分别为(61.16±1.17)%、(4.14±1.63)mm、(4.42±1.76)mm、(3.35±1.39)mm, 均優于A组的(89.65±1.14)%、(5.88±1.74)mm、(7.49±1.82)mm、(5.79±1.43)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牙龈指数(1.53±0.49)、菌斑指数(1.50±0.18)、牙釉质脱矿指数(0.10±0.03)均小于A组的(2.23±0.44)、(2.56±0.43)、(0.16±0.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面部美观性、口腔功能等都较为理想, 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疗;牙周基础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basic periodontal treatment,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bleeding index, alveolar bone height,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 anterior tooth coverage, gingival index, plaque index and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97.96%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83.6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leeding index, alveolar bone height,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 anterior tooth coverage of group B was (61.16±1.17)%, (4.14±1.63) mm, (4.42±1.76) mm and (3.35±1.39) mm respectively,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89.65±1.14)%, (5.88±1.74) mm, (7.49±1.82) mm and (5.79±1.43) mm,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gingival index (1.53±0.49), plaque index (1.50±0.18) and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 (0.10±0.03) of group B was less than that of group A (2.23±0.44), (2.56±0.43) and (0.16±0.0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facial beauty and or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which has a very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Orthodontic treatment; Basic periodontal treatment

牙周病大多都是由于厌氧菌感染引发, 这一疾病好发于牙支持组织中, 患者大多都会出现咀嚼功能性障碍、牙龈出血等方面的问题;同时, 由于各个支持组织受到损伤, 会使牙齿出现严重的松动, 牙齿间隙有所扩大, 并朝唇侧出现位移, 影响患者平时进食及总体美观性[1]。临床中以往大多使用牙周基础性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实施治疗, 但是这一方法无法使牙齿移位得到痊愈。近几年, 正畸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中, 且能够得到更为理想的效果[2]。本文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探讨口腔正畸对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 各49例。A组男38例、女11例;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38.76±9.37)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5.67±2.85)年。B组男37例、女12例;年龄20~56岁, 平均年龄(38.88±10.54)岁;病程3~9年, 平均病程(6.47±2.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式

1. 2. 1 A组 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的牙周根面、口腔牙周等实施全方位清洁, 防止细菌滋生, 同时清除口腔病变, 采用抗生素控制病情。

1. 2. 2 B组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 在对托槽进行粘结期间应尽可能紧依切方, 且不可应用带环;借助镍钛圆丝调节牙齿总体的整齐程度, 使用多曲唇弓对上牙尖、下牙尖进行压低, 并在牙齿后方持续性对牙齿实施结扎、支撑。在早期结扎初始弓丝期间对移位牙齿实施牙龈环切手术, 期间使用橡皮链对前牙进行内收, 适量调节正畸力, 间隔3个月对牙槽骨重建实施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及治疗前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牙齿各项咬合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牙周炎完全消退;好转:牙齿功能有所改善, 牙周炎基本上得到消退, 但是部分患者依旧具有牙齿松动;无效:并未达到以上各项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A组的83.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B组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均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对比 治疗前, 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均小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 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出现牙齿缺失最为关键的原因, 牙周病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口腔类疾病, 其指的是因为局部或是全身性因素而引发的一种牙周支持组织型慢性炎症, 是因为未对菌斑进行更好的控制, 且牙龈炎未立即获得治疗, 使得炎症从游离龈朝着深层而逐步出现进展, 直至牙周膜, 侵犯至牙骨质、牙槽骨, 最终变成了牙周炎, 让牙周组织出现病变, 从而引发倾斜移位, 即为前牙移位, 由此给患者的面部美观、口腔功能、生活质量等都带来了严重影响[4, 5]。在临床中, 牙周基础性治疗尽管具有相应的效果, 但是其较难提升患者前牙所具有的咬合功能, 且无法让牙齿更整齐[6]。而牙周病患者需要借助各种牙周系统性治疗对炎症进行控制后才可实施正畸治疗[7]。口腔正畸治疗是为了让患牙能够得到正常的覆颌与覆盖关系, 在对前牙区咬合实施矫正与调整后, 让患牙所处位置能够恢复至正常状态下, 以增多牙齿支持组织, 让牙齿更为稳定。

正畸治疗使用了更为高效且简易的矫治设备, 患者更易对口腔卫生进行维护与保持, 由于磨牙出现了Ⅰ~Ⅱ度的松动, 考虑到不把磨牙纳入至矫治系统中, 弓丝应终止在第二双尖牙远端[8, 9]。在进行矫正期间, 防止应用大力或是转矩力, 所以, 弓丝由细NiTi型圆丝逐步至澳丝, 没有应用到方丝, 防止出现转矩力[10]。此外, 在对双尖牙区托槽进行粘接期间应让槽沟更为直线化, 使得弓丝能够处于后牙区而被动性入槽, 这样在关闭间隙期间弓丝能够更为顺畅的得到后移, 以减少后牙支抗丢失;同时, 还可以避免双尖牙出现垂直向移动而引发二次创伤[11, 12]。在关闭间隙期间, 右上二三牙间应用带圈进行垂直性关闭, 让力量更为柔和。在上牙关间隙中, 因为下前牙具有阻挡, 使得上牙间隙无法全部得到关闭[13]。对下前牙区的邻面实施去釉, 能够促进下前牙适量得到内收, 接着关闭上牙列散在间隙, 在下牙邻面接触区有所增大后能够使牙齿更稳定[14]。通常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期间, 应使用更为轻柔的正畸力把牙根端部压入, 让牙槽骨包绕牙根的总厚度得到提升, 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也应对口腔实施护理, 保持干净与卫生, 让细菌全方位地得到清除, 防止引发感染[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A组的83.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口腔正畸治疗能够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B组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均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 口腔正畸治疗对于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都具有十分良好的改善效果;治疗后, B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均小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口腔正畸治疗对比牙周基础性治疗能够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口腔功能, 且牙齿的美观性更强。

综上所述,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面部美观性、口腔功能等都较为理想, 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乙澍, 刘木清, 雷杰, 等. 髁突形态过小与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口腔医学研究, 2018, 34(3):307-310.

[2] 杨捷, 王耀志, 沈晓丽, 等. 超声刮治同步替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对龈沟液因子水平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2):189-192.

[3] 徐涛, 张波, 韩子瑶, 等. 实施微创拔牙及位点保存术改善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初步研究(附1例报告).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9, 12(10):578-583.

[4] 岑雯, 王轶, 郭水根, 等. 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牙周病患者后牙即刻种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2018, 34(10):1098-1101.

[5] 侯建霞, 张艳玲, 詹雅琳, 等. 虚拟现实多感觉反馈牙周模拟操作系统对牙周前期训练的影响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8, 38(1):86-89.

[6] 王中秀, 陈莉丽. 辅助性T细胞1和17特征性分泌因子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7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9, 54(6):420-424.

[7] 戴安娜, 丁佩惠, 唐琪, 等. 牙周根面覆盖术治疗牙龈退缩的长期疗效观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9, 54(2):124-129.

[8] 潘春玲, 赵海礁, 宋佳, 等. 西地碘含片联合透明质酸凝胶辅助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11):666-669.

[9] 郭英, 曲哲, 陈小冬. 全可调架与平均值架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比较研究.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10):614-617.

[10] 任亚男, 宋保龙, 封颖丽,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效率的三维重叠研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 25(2):92-97.

[11] 宋飞翔, 薛浩伟, 潘涛, 等. 引导骨再生术结合骨挤压在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中的应用. 安徽医药, 2017, 21(11):2005-2008.

[12] 李敬华, 姜文静, 王艳辉, 等. 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倾斜角度对即刻种植术前设计的影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9, 17(3):230-234.

[13] 田雪, 王娟, 彭友俭. 三种不同部位微种植体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微笑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 26(1):2-6.

[14] 彭绍斌, 程超, 王萍, 等. 种植支抗压低上颌前牙时不同植入部位稳定性的研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 26(2):77-80.

[15] 赵晓军, 王会超, 许云海, 等. 3D打印种植手术导板對前牙即刻种植手术精度影响的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6):695-698.

[收稿日期: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