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内控特点分析

2020-10-12 14:12王晓丽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外贸企业内控特点

王晓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外贸企业在战略层面、经营层面和财务管理层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化解各层面风险的有效管理工具。文章基于外贸企业主要面临的风险类型,分析该行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并就当下外贸企业内控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建立具备相应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降低外贸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外贸企业;内控;现状;特点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工作流程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动的总称。企业在实行内部控制管理时,要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出发,既要注重“面”,也应注重“点”;既强调控制,也要顾及成本的均衡性。只有做好这几点,才能实现有效的内控。

2  外贸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中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企业所承受的经营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外贸企业由于其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经营风险特点。

由于经营的特殊性,外贸企业同一般企业相比,所面临的风险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汇率风险。由于外贸企业经营中要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所以汇率的波动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风险。汇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很难加以准确判断。汇率的波动会直接造成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对企业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外贸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在交易环节和汇款折算环节都会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这种风险也是外贸企业所独有的。

第二,信用风险。这里所述的信用风险与一般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在风险形式上没有太多区别,但由于外贸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国别差异、文化差异以及交易对象的多样性,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更为复杂,防范的困难程度也更大。现如今,国际性的商业诈骗形式层出不穷,商业欺诈很难通过既定的防范手段加以杜绝,这也成为当下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3  外贸企业内控管理现状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并逐步实行内部控制管理。但很多企业的内控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内控管理意识仍有待加强

如今,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开始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但对于内控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内控原則、目的、手段等具体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对内控的认识不够系统,或者仅仅把内控管理看做是对若干个管理制度的拼凑和集合,对内控的主动参与性不高,这使得内控的作用大打折扣。还有的企业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却不重视执行,导致内控管理形同虚设,管理效果无从谈起。还有个别外贸企业由于人员组成较为简单,在岗位权限设置环节并未投入太多精力,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岗位间毫无制约性可言,企业经营本身便存在较大风险。

3.2  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体系

很多外贸企业虽然对内控有所认识,但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内控机制。多数外贸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而是由企业的内审部门兼任内控管理工作,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这样做并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并未切实的履行好内控责任:企业的《内控手册》多是由企业原有制度拼凑而成,缺乏对流程的梳理以及对各职能岗位职责权限的明确界定,这样的手册对内控工作毫无指导意义;手册一旦形成,便成为终版,不再变动,这有悖于内控管理的适应性原则,尤其是外贸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内控手册》的一成不变势必无法应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风险;很多企业的内审部门由企业财务总监分管,审计独立性以及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3.3 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外贸企业并没有根据当前的风险变化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一方面,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并未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应对机制,缺乏对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另一方面,某些外贸企业虽然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但缺乏对外贸企业特有风险防范的针对性,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控制范围有限,这使得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很难切实的发挥出作用。

4  结合外贸企业内控特点提出内控改善建议

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特点主要应当体现出对外贸企业业务风险特点的针对性,所以我们需要先明确外贸企业的特有风险都有哪些:第一层是政策性风险,包括汇率变动、进出口的税收政策调整等等;第二层是市场风险,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际供求情势变动等;第三层是经营风险,包括客户信用风险、产品质量水平等等;第四层是贸易风险,包括商业欺诈、应收款的回收等。针对外贸企业的风险特点,企业应建立具有自身内控特点的管理机制,来有效防范外贸风险的发生。

4.1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外贸企业应建立自己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小组可以由内审或者风控部门人员牵头,抽调各个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建立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由专人对当前政策变动、国际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设立相关风险预警信号提示点,或者通过设立风险阀值的方式界定风险预警的程度,使得企业在进行风险管控时可以借助相关参照标准进行参考;同时,企业要针对各类风险,编制相应的风险应急管理方案,以保证外贸企业一旦相关风险,可以依照或者参照相应方案展开控制活动。

4.2  建立科学完备的客户管理机制

基于国际市场客户的复杂性,外贸企业应注重对客户管理工作: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制度,由专人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摸底清查,建立与业务档案相关联的客户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客户的企业存续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合作沟通情况、以及所属国的政策和人文背景,并随着合作的加深不断完善客户资料,对新客户则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完备信用调查工作;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应注重对客户产品质量的考察和记录,以及与客户开展业务的顺利程度,对于新客户,企业应派遣包括财务、业务、风险等部门组成的考察小组去到实地考察客户情况,尽可能的将信用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4.3  注重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

外贸企业应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尽可能的降低坏账的发生。其一,注重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监控管理,注意对从企业授信到风险发生,从赊销行为发生伊始从坏账核销的整个过程的监控;其二,建立必要的催收管理机制,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款账龄进行分析,对额度较大或者超过三个月账龄的应收款项,应督促业务部门进行必要的跟踪或者催收,同时对采取措施后的应收款项的原因和措施进展情况逐笔进行记录,对账龄过长的款项应及时通过国际诉讼等方式进行追偿;其三,建立应收款考核机制,对回收及时、坏账率低的业务人员应适当给与奖励,而对坏账率高或者坏账金额较大的业务人员应当加以惩罚;第四,适时的通过国际保留业务或者国际信用保险等进行风险转移,合理控制信用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凤升.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对策初探[J].现代商业,2018(8).

[2]丁立,王珏茹,熊雯等.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6 (21):47-49.

[3]宫希君.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 (13):68-69.

[4]胡通海.试论外贸企业经营风险类型及内部控制的建立[J].国际商务财会,2013(10).

猜你喜欢
外贸企业内控特点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分析
教育事业单位内控要稳步实施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