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0-10-12 14:12王运土莫再美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

王运土 莫再美

[摘要]在健康中国等一系列国家优越政策的指引下,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城市近郊区发展体育产业优势明显,同时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城市近郊区发展体育产业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注重品牌构建,改革创新,融合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视角;城市近郊;体育产业;相关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日益强烈,关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小镇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推动了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发展迅猛,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不断涌现,同时加速了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体育产业的内容和边界不断拓展。城市作为各种新兴技术的引领区域,经济高度发达和人口高度密集,对城市健康产业研究较多,而对城市近郊体育产业研究较少。城市近郊空气新鲜、交通便利、有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便于开展以家庭或以单位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为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在政策引领与实地调研的结合下,着眼于城市近郊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意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面临的不足进行探讨,同时对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相对策略。

2 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2.1有助于体育产业结构化调整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促使“健康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等成为了国家战略。根据数据表明,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占61.4%,体育服务业占比36.5%,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2.64%,2017年中国文化、体育用品销售占GDP的16.3%,仍处于较低水平,而美国超过一半的体育产业收入为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旅游成为欧洲增长最快的体育消费。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体育产业机构化调整的必要性,发展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需求与供给,城市人与乡村人的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的,产业融合能引导需求、创造需求,同时有助于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例如2017年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特色小镇培育项目之一——美丽南方骑行小镇,小镇融合广西本土作家陆地《美丽的南方》中土改文化、知青文化,以禀赋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开展生态观光农业与休闲体育融合路径,除了骑行是特色,卡丁车俱乐部、马术俱乐部等也是重点体育企业,美丽南方正在向体育综合小镇的目标发展。美丽南方就是典型的融合体育、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近郊体育产业融合实证,这种休闲的生活方式的供给有效地引导了相应的需求,刺激了乡村振兴的同时更有助于产业融合与创新。

2.2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和乡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的产业处于基础薄弱,底子差、发展滞后,发展城市与乡村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可以有效的促进乡村收入,缩短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差距,通过PPP模式的操作,可以改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也可以为更多的乡村人提供就业机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从数据上看,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育属于第三产业,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例如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在过去是个十分贫穷的山村,政府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和绿水青山,建立我国第一个攀岩小镇,打造体育+赛事名片,随后利用体育+旅游、体育+休闲农业等模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也带动了住宿、餐饮、游乐服务等行业,为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数据显示:马山县2019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7万人次,同比增长23.79%,旅游总消费22.5亿元,同比增长27.11%。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极大地缩短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了就业范围,改善乡村体育基础设施,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2.3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

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体育设施、提升乡村体育意识、增强体育人才的流动性,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农村居民可以轻松享受到城市体育资源,节奏紧张的城市居民在空闲时间也渴望得到具有特色的农村体育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对农村体育设施的促进式改善;受农业生产生活的方式与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城乡人民体育消费意识和锻炼意识存在差异,体育产业的融合,让更多人城市人参与乡村体育,去消费,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农村人的体育意识;城市体育人才储备优于农村,农村开展体育产业,需要借助城市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对理论与实践进行指导,城市近郊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促使“健身圈”“经济圈”的形成,惠及更多的人去锻炼、去消费、去参与。

3 城市近郊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PEST分析

本研究利用PEST分析法对城市近郊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对目前城市近郊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因素进行概述,发现城市近郊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乐观。PEST分析法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剖析的方法。P指的是政治(Politics),E指的是经济(Economy),S指的是社会(Society),T指的是技术(Technology)。

3.1政治环境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对体育产业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体育产业的覆盖面积也在扩大,体育产业不仅只是制造体育用品,还包括服务业,其又可以分为健身娱乐业、体育比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产品销售业和体育中介业。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是体育产业的载体,对体育培训产业、产业投资、体育服务业、产业镇域融合提供有利条件。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产业开发,对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生态农业的开发起到促進作用。2019年4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指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创建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优化提出详尽的举措。一系列的法规政策的出台,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经济环境

2019年我国GDP总值近百万亿元,人均GDP首次迈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2%,这意味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居民在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领域的消费能力的大爆发,同时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都在提高,生活质量在发生变化,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于健康的追求也在提升,消费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及其辐射作用,城市人群有着比较优越的收入水平和多元的消费结构等,是城市郊区体育服务产业的主要消费人群。城乡经济的差距,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城市郊区的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竞赛等都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供服务的融合产业,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增长是产业融合升级的基本支撑。[5]从消费人群来看,京东大数据表明,2018年51%的体育消费人群年龄在25-35岁之间,从数据来看,中生代人群属于我国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也反映了我国体育消费人口的单一。

3.3社会环境

我国是人口大国,体育人口基数大,在国家健身政策的出台和引导下,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人口也在在快速的增长,在人民消费层次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刺激了体育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承载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城乡体育产业融合的产物,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动机。城市近郊区交通便利、空气较好、以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风俗、文化、山川地貌、河流、草原、森林等条件发展体育产业,尤其在广西、贵州等山区地带,空气新鲜,城市近郊“四荒”土地较多,为体育旅游、体医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5]从体育人口来看,乐刻运动平台公布,2018年中国25-34岁年龄段运动人群占总数的70%,从数据来看,运动人口年龄段较单一,老年人和青少年运动较少。2017年艾媒咨询关于体育产业的数据统计来看,体育产业总量在快速增长,增长最快的体育产业是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其次是体育服务业,最后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说明体育产业的融合程度在增长,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3.4技术环境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为技术融合与创新带来契机,同时也为产业的融合打下了基础,刺激了新兴产业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给体育产业的融合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在一些共享平台上查阅约场地、约教练、查阅体育比赛信息、购买体育装备等,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对体育消费者借助互联网消费的数据资源进行筛选分析,对体育产业的融合和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尖端技术也在刺激着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5]例如法国的PIQ公司生产的高尔夫手套上配有纳米电脑,能够扫描到用户握杆力度、挥杆速度和整体运动程序,德国的InteractiveSQUASH App游戏能更真实地再现运动员的动作,向客户提供寓教于乐的游戏。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促进了体育产业与电子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几年体育特色小镇的风靡给体育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然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需要专业的人才,需要懂技术又懂管理,懂体育又懂经营,目前看来从业者存在知识结构单一。

4 城市近郊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通过对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pest分析,城市近郊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大于劣势,优势表现在:我国相关政策支持给体育产业融合带来了机遇;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恩格尔系数的下落为体育产业消费市场带来了空间和潜力;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乡村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体育产业的融合带来了创造力;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高精尖技术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融合带来了推动力。劣势表现在:体育消费人口单一;运动人口不够普及,老年与青少年运动人口较少;经营者和管理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培育。城市近郊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路径应放大优势,弥补不足,把控大局,实现深度融合。

4.1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建设

体育产业的融合要以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就要维护生态建设,才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保障。城市郊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主要在乡村,对产业的开发应尊重当地风俗和民意,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原生态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也正符合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然而在近几年体育产业大发展态势下,人们对产业的关注度要高于对健康的关注度,只注重产业效益而不注重生态健康的体育产业,是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

4.2因地制宜,注重品牌构建

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要办和当地资源相契合的产业,依托当地的自然、人文、民俗等资源,在原生态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同时注重品牌效应。在商业运营中,品牌注册不仅可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同时可以扩大影响,品牌效应对后期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一定影响,更要求经营者对品牌的质量和服务要求更严格。桂林市资源县利用当地山水特色,开发漂流产业,并成功举办2017年漂流世界杯赛,2018年国际漂流精英挑战赛,并以“赛事牌”和“山水牌”为依托,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继而辐射更多产业。

4.3改革创新,融合多元化发展

体育产业的融合要立足改革,要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创新,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例如南宁市美丽南方在体育与农业融合的基础上,更是纳入了文化、赛事等,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并延伸到交通、餐饮、娱乐、服务等产业链,提高了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长度和宽度;改革融资模式,我国没有国字号的体育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的政企合作模式,刺激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与引进模式,根据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设置校企人才合作培育,邀请国外经验成熟的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培养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科学学會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19-09-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17/content_5430555.htm.

[3]王辉,李平.基于SWOT-PEST模型分析转型期江苏农村体育发展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4):153—157.

[4]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6):56-62.

[5]艾媒咨询.2019年中国体育消费产业发展分析报告[EB/OL].(2019-08-08)[2020-02-20].https://www.docin.com/p-2239731234.html.

[6]人民网.2019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EB/OL].(2019-07-15)[2019-02-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345.htm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健康广西2030战略背景下广西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914)。

[作者简介] 王运土(1985-),男,汉族,河南泌阳人,广西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莫再美(1973-),男,苗族,湖南绥宁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①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加强体育产业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于中国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思考与对策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