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备课手记

2020-10-12 02:43张晓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9期
关键词:刘慈欣科幻学生

张晓华

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我被西安市教育局安排前往鄠邑區甘河初级中学支教。应该校语文组要求,给他们上节示范课,根据进度,我选择了刘慈溪的《带上她的眼睛》。这样的选择,对于在高中执教的我是一种挑战,怎样突破自己对科幻作品不感兴趣的短板,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入到科幻小说的自由天地当中,怎样唤起学生的浪漫主义情怀引领他们在科学领域里无拘无束地“异想天开”,都是我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

尽管看过《流浪地球》,尽管知道《三体》获得国际大奖,但对于刘慈欣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比较陌生。《带上她的眼睛》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原作发表于《科幻世界》1999年10月刊,获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选入教材进行了删减。本单元其他文章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纪昀的《河中石兽》,属于古今中外探险与科幻类文章。学习方法上推荐浏览,要求一目数行扫视文本,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素读,实现与文本内容的纯净对话】

备课初级阶段,首先进行“素读”。“素读”就是不看教参,没有网络,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拒绝一切先入为主的印象,自己直接和文本对话,记下自己每一次的感受和体验,并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绝不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这是我对学生经常说的,也是我自己的个人追求。

第一遍素读,快速浏览,了解基本情节。感觉他的作品不像其他的科幻文章看不进去,可读性很好,我看得津津有味。作品人物立体丰富,语言圆润,情节是双线并行。

第二遍素读:感觉到这个题目很有悬念,让人不禁会问:她是谁?她怎么了?谁来带?我是谁?纵观全篇,“悬念之光,辉映全篇”,前半部分处处有伏笔,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想要探知本源。同时,这个身处地心中心的“小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姑娘对地球的眷恋之情令人感动;小姑娘身处绝境仍不忘职责的精神令人感动;小姑娘平静地接受这艰难的处境,几乎没有什么解释和说明;小姑娘的生命陷入到百年孤独之中让人感同身受。突然感觉到这里蕴藏着的是整个人类对于地球的乡愁,在失去了地球上的生活机会之后对地球一草一木溪水山峦的深情眷恋。

第三遍素读,归纳全文内容并感受文笔的优美。

一、接到任务二、执行任务三、谜底揭秘四、永恒信念

素读第四遍,关注细节,去发现更加精微的世界。

问题1:第2、26段中,都提到铅笔,有什么深刻内涵?

问题2:“我”多次误以为她在太空中时,为什么她不解释一下?

第五遍素读,我重点关注小说中的人物。

“我”与“她”。“我”是叙事者,也是“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开朗热情、多愁善感、悲悯情怀,颇有活力和个性;“她”是核心人物,有牺牲精神、浪漫情怀、温婉性格,令人肃然起敬、怜惜同情。

【涉猎,实现对相关素材的广泛积累】

(一)涉猎相关拓展篇目

关注课后的阅读提示,并对建议篇目进行群文阅读。

1.刘慈欣《朝闻道》

16000余字的作品,写的是以丁仪为代表的科学家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科学真理的故事,他们用行动来诠释“吾爱家人,吾更爱真理”的信念和追求,小说最后女儿也从事了与爸爸一样的专业,实践着对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这部小说中,日本科学家面对爱人以死相逼,毅然决然地走上真理祭坛,一句“泉子,天上见”,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好看,篇幅尚可,可以读。

2.阿瑟·克拉克《星》

4000余字的小说,读起来比较费劲,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亦或是自己阅读科幻小说的能力欠缺,但我们也不能让我们的阅读的局限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对于科幻的东西,学生有可能比我们懂得更多。更何况他是引领刘慈欣走上科幻之路的精神导师,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可推荐给学生课下读。

3.弗诺·文奇《真名实姓》

五万余字,描述了网络时代的顶尖黑客罗杰·波拉克与政府部门和其他顶尖黑客博弈争斗的过程,可读性不错,可以介绍一两段细节来引发学生对此文的关注。

(二)涉猎相关文本分析

回到文本,看到了未删的原作,共八千余字,与课文比读,可引导学生关注变化,再读原作。

之后我看到了不少有价值的分析:

最能表现大刘硬汉柔情一面的故事非《带上她的眼睛》莫属,这是一场太空回归地球的探险。探索宇宙没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却将生命引向了幽闭无援的地底深渊,反转的科幻剧情让人读得一阵唏嘘。

每每翻读《带上她的眼睛》,我总是不自觉地代入其中的角色,这时我总幻想地球上的风景就曾经由我的双眼,传递向不知无限远方的另一双眼睛,他也许在浩淼的大洋海底,也许在黑暗无边的地层深处,也许在广漠的宇宙尽头,也许在未来,在过去,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却与我仿佛并肩而行的看着同样的风景……

(三)涉猎作者相关素材

略(见后)

经过权衡,我决定放弃“1+X”式群文阅读,改为《带上她的眼睛》《朝闻道》两个文本的群文阅读实践课。

【聚焦,实现对不同学情的个案分析】

在深挖井同时又广积粮之后,我们不可能像倒豆子一样全部倒给学生,一股脑的做法只会带来学生的消化不良。我们需要整合所拥有的大量资源,整合的依据就是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

支教学校是农村初中,在校生500余人。来到之后,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不理想。不过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和基本功的训练,经常能听到他们在整齐划一地高喊“甘中学子宣言”,跑操时候口号喊得震天响,每天中午都有配乐习字课。学校倡导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读书,每周五进行阅读分享。

该校是鄠邑区目前唯一还在坚持杜郎口课改模式的学校,每个班级分为四大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对坐,教室里四面黑板。在教学上,使用导学案。我听了语文组几乎所有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程式化严重。就如同处理课后题一样,一上课小组长去抓阄领到本组任务,之后讨论、展示、评分。这样的课堂,我不大能看出老师的专业素养,不大能感受到层层深入的课堂之美。对于导学案,我也很有看法,觉得它适合理科,不太适用于语文学科,它使得课堂僵硬呆板缺少流动的气息和思想的丰富。

与他们进行沟通之后,他们希望我按照自己的风格去上,不要拘泥于导学案的束缚,本来示范课就是互相交流,他们就是想要感受“不一样的风格”。但即便如此,我心中还是明白甘中的学情:

1.视野相对较狭窄2.人文素养很缺失

3.科幻小说零基础4.课堂专注时间短

因此,我把此次教学目标确定为走进文本,了解刘慈欣、了解科幻小说,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幻作品。为学生推开科幻之门,让他们发现神奇的科幻之美。

【预习要求】

1.读《带上她的眼睛》《朝闻道》,概括自己的感受并提出問题。

2.查字典解决所有的字词问题。

【整合,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现场生成】

2019年6月6日早晨第一节课,初一(1)班,一节原生态现场生成的群文阅读示范课。

环节一:自然导入,直击文本

导入。说到导入,分两种情况。对于陌生学生,三言两语,把他们逗乐,让他们放松下来,非常关键;熟悉学生,一般都是开门见山。我不太喜欢一顶华丽的帽子,一开始就是一个高潮,然后随着课堂的推进所有人都变得意兴阑珊;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有节奏之美。开头看似平淡,中间风生水起,最后高潮迭起。教学就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过程,即使你拥有再多的教学资源,也必须从文本从学生的感受出发。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读《带上她的眼睛》和《朝闻道》两个读本,这两个读本从体裁上说属于什么?

生1:科幻小说。

师:对了,希望大家在群文阅读中了解刘慈欣,了解他的作品,同时对于科幻小说这种体裁也有大体的印象。老师想问大家?这两篇小说喜欢读吗?

众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原因。

生2:他写的小说很神奇,把我们带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

生3:他写的小说很好,似乎自觉不自觉地就被他吸引了。

生4:我喜欢《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小姑娘”,她的形象很感人。

生5:他写的自然很美,他写的人也很美。

师:非常好,高度概括呀,接下来完成三个主问题的探讨。

环节二:走进科幻,面向未来

主问题一,两篇小说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6:是“传感眼镜”,课文说,它可以传送图像,还能传送触觉和味觉,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

师:是呀,大家知道这篇作品写于哪一年吗?没人知道,1999年,那时候的张老师才刚刚大学毕业,那时候的你们还处在宇宙的“混沌当中”(生笑)。在20年前,刘慈欣就有这样大胆的想象,实在难能可贵。

生7:我在想一般都是太空航行,可《带上她的眼睛》中竟然能朝着地心航行。太空航行的阻力小,地心航行阻力很大,这怎么可能?不过还是佩服作者的想象力。

师:是呀,作者是一个有逆向思维能力的人。

生8:最吸引我的《朝闻道》中被称为爱因斯坦赤道的粒子加速器,丁仪带着他的妻子方琳和女儿文文在其中环游,这是多么温馨而又神奇的体验呀。

师:哦,不错!想问一个问题,爱因斯坦赤道只是为了人们带着家人旅行吗?

生9:不是,为了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但是我想问,“宇宙大一统模型”又是什么呢?探寻它的意义何在?

师:我想用《朝闻道》中最后文文问妈妈的两个问题来说明,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世界起源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

同学们,刘慈欣的两篇科幻小说,真的是奇之又奇,读他的作品感觉脑洞大开,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我们几乎从未涉足的领域,并让我们发现了科幻小说的无穷魅力。

【屏显】

刘慈欣在《朗读者》中说到:“我是要把自己想象的世界展现给广大读者。”他用比喻的方式向电视观众们解释了科幻作家所做的工作——地球就像这座大楼地下室储藏间里一个火柴盒,太阳系就是地下室,银河系就是大楼,而宇宙就是北京这个大城市,科幻作家所做的工作,就是向火柴盒里的人们,介绍火柴盒外面的广阔世界,让大部分人从封闭空间中突围出来,从而在思想上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是呀,这就是科幻小说最大的魅力!它带领我们遨游于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中,让我们在一个神奇而陌生的世界当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我们突破个人狭小的天地,去拥有大视野大格局,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状态啊。

“大刘”的科幻之美:

总结一:美在浩渺的宇宙、阔大的空间。

总结二:美在神奇的物件、创新的想象。

环节三:触摸人性,感受力量

主问题二,两篇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10:身处“地心”的“小姑娘”,她太坚强了。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当中,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和外界失去了一切的联系,搁一般人早就崩溃了,但是大家看45段。

师:一起读一下……不错!人物描写方法?表达她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11: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牺牲生命也能坚强乐观,恪尽职守的高贵品质。

师:归纳很到位。关注一个细节,文本中两次提到“铅笔”?怎么理解?

(生面面相觑,似乎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师:“铅笔”能做什么?

众生:记录。

师:记录什么?

(众生纷纷说:记录自己的感受,记日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师:她的记录有没有价值?

生12:有价值,可以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生13:但是如果解救不了她,不是白做这一切了吗?

师:同学们,你不觉得这正是“小姑娘”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吗?她自己都是生死未卜,她所做的记录也许有价值,也许没价值,身处在绝望中的她,依然选择的是“希望”。这又让我想到了电影《流浪地球》中所说: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是呀,同学们,希望就是我们心底里那一抹亮光,是人世间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同学们,看看“小姑娘”身上还有什么地方让大家感动?

生14:最感动的地方是“小姑娘”对于地球母亲的眷恋之情,大家看第17段(该学生读得很有感情,渲染力极强)。

师:感谢你的朗读,太好了!不仅如此,“小姑娘”还做了什么?

生14:看月亮、看日出、听鸟鸣呢?

师:她所眷恋都是稀松平常的东西,为什么她会有如此深的感情?

生15:这是她最后一次看地球母亲的机会,之后她的信号就要中断了。

生16:她太想念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自己生活过的那片土地。

生17:她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心中有大爱的人。

师:是呀,同学们!这个“小姑娘”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有着对世界的深深的眷恋之情。而我们,对于身边熟悉的自然美景、亲朋好友,总是会出现一种“习惯性冷漠”,常常是失去了,才知道他(它)们的可贵。同学们,正是小姑娘的这份深情,唤醒了我们内心沉睡而麻木的情感,唤醒了我们感恩的情怀。

有人说,《朝闻道》当中的“丁仪”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18:他是个工作狂,一家人旅行刚刚结束,也不回家,就睡在办公室里。而且他自己在一开始也说,亏欠了妻子和女儿很多。

生19:他很冷酷,面对妻子的挽留,尤其是女儿的恳求,也没有改变决定。

生20:他其实挺重视亲情的,一开始,他就向妻子女儿表达了后悔之情,而且他也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亏欠。

师:这个问题,看法很是不同?我们来看补充素材。

【屏显】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师:这是清末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的绝笔信《与妻书》中的一段,之后他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从容就义。

【屏显】

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3年与许鹿希结婚,婚后5年,他们生子,生活無比快乐。可是1958年8月盛夏的一天晚上,邓稼先睡在床上不断翻身,许鹿希问:“你今天是怎么了?”丈夫坐了起来,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我要调动工作。”她忙问:“调哪?”他说:“这不能说。”她还想知道:“干啥?”他又说:“这也不能说。”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仍然坚定地说:“这不行。”许鹿希那一晚哭了,不过邓稼先已经下定决心了,他说:“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还说:“家里的事情我管不了了,一切都托付给你了。”之后邓稼先便人间蒸发了28年,隐姓埋名进入了与世隔绝的戈壁滩,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这28年里,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的承诺,始终无怨无悔地等待,可是在等到夫妻团聚的那一天时,邓稼先已经因为核辐射身患重病,苦等28年只换来一年的相守时间,随后邓稼先便离开了人世。

师:大家怎么看他们的选择,他们是不是冷酷无情的人?

生21:不是冷酷无情的人,他们是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人;

生22:自古忠孝难两全,对国家的忠诚也会牺牲个人的爱情婚姻。

师:是的,同学们,这种温情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着眼于国家着眼于人民的牺牲精神,丁仪同样也是一个为了科学真理有殉道精神的科学家,对于他,我们也应报以同样的敬意。

“大刘”的科幻之美:

总结三:美在深深的眷恋、不变的希望。

总结四:美在无私的奉献、壮烈的牺牲。

环节四:比较异同,感受魅力

主问题三,两篇小说,你感受到刘慈欣怎样的风格特点与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发现两篇小说的相同特点吗?

生23:都显示出超凡的想象力。

生24:都有高科技的影子。

生25:都很感人。

生26:都在歌颂一种精神力量。

师:说得好,他的作品为什么充满魅力,是因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屏显】

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界的领军人物,在科幻的软与硬方面,刘慈欣的作品大多数时候都呈现出一种“外壳坚硬,内芯深软”的状态。与其他作家笔下冰冷、理性的科学世界不同,他笔下的科学世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深邃浩淼的宇宙、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出神入化的技术都成为他描绘科学美感的抒情意象,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同时他又塑造出一大批愿意为科技事业献身的“英雄人物”,体现出一种崇高意蕴。科学与人性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

师:有没有发现两篇小说的不同之处?

生27:一个有“我”,一个无“我”。

师:表达很凝练,这是什么不同?……无人回答。这是小说叙事的视角不同,一个第一人称,一个第三人称。说到这儿了,我想问问《带上她的眼睛》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身份是什么?在文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生28:有“我”才能带着“小姑娘”去旅行呀!

生29:“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贯穿始终。

师:说得对!“我”是一个普通的宇航员,是叙事者,串联情节,同时也是大多数人的代表。

从“有我和无我”中还看出什么问题?无人回答。《带上她的眼睛》是“双线结构”,而《朝闻道》是单线结构。

(众生点头)

师:关注题目,简单评价一下。

生30:第一篇题目有味道,感觉很有悬念,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师: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有深意。大家想想,到底是谁带着谁的眼睛呢?

生31:很明显是“我”带着“她”的眼睛呀?

师:就这么简单?

(众生想不出来,无人回答)

【屏显】

表面上,是“我”带着封闭在地心的“她”的感官去触摸世界,而实际上却是“她”指引着“我”张开心灵的眼睛去体会“平凡”中的美,她为我灰色的精神沙漠中开出绿洲。

师:分析有道理吗?

(有,众生点头)

师:那第二篇呢?这句话大家知道出处吗?

(众生摇头)

师:这句话出自于《论语·里仁》篇,意思是早上听到一个道理,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大家想想,这个题目好在什么地方?

生32:概括性强。

生33:不就说的是丁仪这些人吗?

师:是的,引用古语,很有文化气息,题目是对丁仪们殉道精神的高度赞美,揭示小说主旨。

总结两篇小说题目,一个诗意深刻颇有悬念,一个凝练典雅突出中心。

环节五:知人论作,探秘科幻

对于作者的介绍和文体特点,我不主张一定要放在前边,那样太程式化,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我始终相信,教学时一个追求陌生化的过程,要反对一切呆板的模式,同时细节才是躲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师。所以挖掘细节,比官方的介绍更能打动人心。

师:你心目中的刘慈欣是什么样子?

生34:感觉应该是个天才,应该长得特别“天才”的样子。

师:哈哈哈,天才是什么样子?

生35:和普通人的长相不一样,很特殊。

生36:是个大胡子,有艺术家气质的那种。

师:大家来看看,和你的想象一样吗?

【屏显】

(刘慈欣照片)

众生:哇!太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

生37:感觉有点普通呀。

生38:和我们没什么区别呀!

师:看一下相关介绍。

【屏显】

刘慈欣,1963生,山西阳泉人。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同年在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此奖,2018年获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屏显】

人们被他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中国的文字从未创造过的、一个恢宏而逻辑自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地球如海中一片树叶,微不足道,朝不保夕。(《南方周末》)

不光是写科幻小说,刘慈欣偶尔也写诗。

【屏显】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师:怎么样,很有感觉吧。

《朗读者》中,董卿问大刘迷恋科幻的起因时,他提到小时候看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时的记忆。

【屏显】

“火箭立在发射台上,看上去很普通,一旦点火发射,突然发出来的光芒,散发出的那种震撼的雷鸣般的声音,让它拥有了一种神性一样的东西。”

师:对于获奖他冷静得像一个旁观者,他说:“除了我之外,别人似乎都比我兴奋。”他还谦虚地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

【屏显】

读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那时中国的天空还没有太多的污染,能够看到银河,在我的眼中,星空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我第一次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这是一种宗教般的感觉。而后来读到的《与拉玛相会》,也让我惊叹如何可以用想象力构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想象世界。正是克拉克带给我的这些感受,让我后来成为一名科幻作家。

【屏显】

真正的科幻是孤独者的信仰!所谓宗教感情,就好比那“宏伟神秘的宇宙是科幻小说的上帝,SF(科幻小说)教的教义如下:感受主的大,感受主的深,把这感觉写出来,给那些忙碌的人看,让他们和你有同样的感受,让他们也感受到主的大和深,那样的话,你、那些忙碌的人、中国科幻,都有福了。”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科幻小说”?

【屏显】

科幻小说是一种边缘性通俗文学形式,其魅力在于将“科学”与“幻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文化环境和艺术享受。

大刘说,科幻不是预测,而是排列,然后展现各种未来的可能。他所创作的每一个故事,便是对一种未来可能的描绘与解读。1969年,人类的双脚首次迈上了月球。然而在差不多100年前,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就在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中,展示了登月飞行的壮举,而且很多細节都惊人地相似。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准确预测并引领科技的发展。

环节六:无限拓展,丰富人生

【作业设计】

一、视频《朗读者》刘慈欣片段,12分钟;

二、看课后推荐的其他两个篇目;

三、为《带上她的眼睛》写续集;

四、整本书阅读计划:《三体》系列之一,完成时间:两个月。

师:谢谢大家,希望大家以这节课为起点,走进神奇而多彩的科幻世界。

猜你喜欢
刘慈欣科幻学生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赶不走的学生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学生写话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