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洁,聂亚珍
(湖北师范大学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2019年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767.19亿元,居湖北省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8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00.38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62.99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重为5.9∶50.9∶43.2。与改革开放初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翻了百倍,第三产业占比也大幅提高。
受疫情影响,黄石市经济遭受一定冲击,2020年一季度,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47.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81%,许多工业企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停工停产,面临较大运营压力,不过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全国各地开始有序复工,截至6月2日,黄石市已开工“四上”企业44305家,复工率98.6%,分行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98.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为96.2%。
从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黄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8年末,第三产业活动单位和就业人员数量增加明显;其次,科创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1200个,比2013年末(第三次经济普查)增长2倍多,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8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4%;再次,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负债比率均为50%多,表明偿债能力以及借贷能力良好,经营风险可控;最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31415个,比2013年末增长86.0%,个体经营户共有107122个,比2018年末增长14.3%。具体情况可看表1和表2:
表1 黄石市第二和第三产业基本情况表
表2 黄石市各地区法人单位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黄石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个体经营户,整体规模都有所提高,并且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尤其是个体经营户,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远高于第二产业,一方面与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行业性质有关,大多为传统服务业且从业人员多为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法人单位的就业结构还有待优化;从表2可以看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中,前三位均为大冶市、黄石港区、阳新县,分布较为不均,尤其是铁山区,相对其他区域来说严重落后,不过随着2019年铁山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改革的启动,发展不均衡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表1和表2主要从行业总体以及黄石市内各区域对黄石市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总体状况,无法反映出黄石市具体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整个湖北省的地位,下表3,4,5分别从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出发,显示了黄石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及与湖北省其他地级市相比的优势与差距。
表3 黄石市各行业法人单位历史发展状况
关于个体经营户数据,由于各次经济普查统计标准不一样,所以没有呈现在表中,另外,由于篇幅限制,其他有关各行业就业人员,资产负债等信息也未能在表中呈现,但在后续分析中会涉及这些内容。
从表3可以看出,自黄石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以来,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均增加了几倍,与此同时,从单位占比来看,第二产业下降,而第三产业有所上升,可见,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市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其次,在第二产业中,采矿业数量和占比降幅明显,建筑业数量和占比增幅明显,而制造业变化不大。早期,黄石市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实现迅猛发展,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然而,伴随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冶炼,黄石市资源逐渐衰竭,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遭遇瓶颈,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但目前制造业仍是黄石市的支柱产业,如今,为寻找新的发展出路,黄石市也在积极加大产业转型力度,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取得良好成果;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比仍较高,甚至还略有增加,而涉及技术、信息等高端服务业虽有提升,但幅度不大,因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最后,从就业等方面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在增加,且第三产业增加高于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从事科研、信息等行业的人员较少,另外,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略有下降趋势,除个别行业如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比较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资产负债比较低,而这种情况多由行业特点所决定,总体来说,行业总体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现阶段分行业来看,如表4:
表4 各行业基本情况表
由表4可以看出,首先,从法人单位数量占比来看,黄石市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将近第二产业的3倍,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比超过一半,这与黄石市的历史发展和资源条件有关。作为曾经的工业基地,黄石市工业发展十分强劲,如今虽发展稍有落后,但其优势尚在,制造业在黄石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在第三产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远高于其他行业,反映出黄石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仍需继续优化升级;从个体经营户数量占比来看,第三产业占比仍远高于第二产业,将近第二产业的6倍,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占比超过一半,在第三产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
其次,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个体经营户,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都占据较大比重,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占比很少,说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仍需要继续优化升级。
最后,法人单位就业结构不太合理,数量占比少的第二产业吸纳了比第三产业更多的从业人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二产业需要转移剩余的劳动力到第三产业;另外,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尤其是个体经营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吸纳从业人员较多的行业仍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高新技术行业从业人员比重仍然较少。
分市州来看,如表5:
表5 湖北省各市州按行业细分法人单位数量
从表5可以看出,在10个已公布的市、州中,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会城市,基本占据了大部分的资源,无论是总产业法人单位数还是各细分行业法人单位数,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从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总数来看,黄石市排名第5,除武汉外,其他市、州制造业数量均在第二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也证实了湖北省确实是全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此外,根据各市、州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黄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与经费支出均排在第7位,可见相比于其他市、州,黄石市高端技术研发人才仍较为缺乏,经费投入力度也不足,需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促进人才落地及加大研发支持力度;从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来看,黄石市排名第8,比起其他市、州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从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来看,黄石市排名第2,位于孝感之后,可见,近年来黄石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果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虽然黄石市现代服务业占比相对较高,但其中涉及科技创新类的法人单位占比却相对较低,为9.64%,与武汉市差距较大,且在十个市、州中仅排第8位,现代服务业结构质量仍然需要继续完善。
从水利等涉及民生的行业来说,黄石市排名第2,位于孝感之后,由此也可看到黄石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民生发展也相当重视,曾入选“2018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这也体现了黄石市民生保障与发展能力在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黄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果,第二和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兴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生态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时仍存在高端人才缺乏,创新不足,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需继续走转型升级道路。
以上对黄石市经济质量发展状况的分析单单建立在数据上,没有进行实际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还不完全具备说服力,为更准确地分析黄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本文设计了经济、生态、民生三个维度,构建了14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黄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体系
本部分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黄石市以及湖北省其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进行比较,找出黄石市发展的优势所在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只选取了除黄石市以外的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进行分析。
表6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分别代表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表示指标值越大,越有利于评价结果,逆指标表示指标越大,越不利于评价结果。
(二)数据处理
基于最新统计结果及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2018年湖北省13个市、州的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来源为各市、州统计年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等,由于所选指标中既有正指标,也有逆指标,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操作为:
其中,rij表示处理后的i地区j指标的数值,xij表示i地区j指标原始观测值,x.j表示指标j的观测值。
(三)实证分析
分别对经济、生态、民生三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其KMO检验结果分别为0.717、0.624、0.653,均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分别为34.224、18.802、53.521,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5、0.000,可见,均通过检验,可以做因子分析。
运用主成分方法提取公共因子,并且为了更好地解释公共因子,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在计算出各因子得分后,用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进行加权,选取方差贡献率累积大于80%的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在三个维度下一共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记为F1,F2,F3,F4,F5,F6,其方差贡献表如表7所示:
表7 方差贡献表
因此,综合得分公式分别为:
Sai=(48.70F1+37.41F2)/86.12(3)
Sbi=(57.70F3+30.57F4)/88.27(4)
Sci=(67.18F5+21.02F6)/88.20(5)
其中,i=1,2,…,13,Sai,Sbi,Sci分别表示i地区经济、生态、民生综合得分计算出的综合得分如表8所示:
表8 各地区综合得分表及排名
续表8
由表8可以看出,黄石市在三个维度排名都不高,除了民生方面,排名第4,经济和生态排名均较为落后。
经济方面,黄石市得分排名第7,与省会武汉差距很大,与宜昌、鄂州等城市差距也较大,尤其是经济维度下的第三产业占比这一指标,黄石市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为35.4%,在13个市、州中排在最后一位。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黄石市的经济总量曾长期居于湖北第二位,仅次于武汉,为湖北甚至全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长期的资源过度开采导致黄石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经济实力也有所下降,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近年来,黄石市坚持走转型升级道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等不断提高,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虽然还有许多方面不够突出,但黄石市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生态方面,黄石市得分排名第7,在衡量黄石市生态发展状况的各项指标中,与其他市、州相比,黄石市均处于中间水平。长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给黄石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虽然近年来黄石市一直在走转型升级之路,生态环境也有了一定改善,如自2014年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PM10年均浓度由103微克/立方米降至2018年的70微克/立方米,2018年全年重污染天气天数为0,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长期坚持。
民生方面,黄石市得分排名第4,与经济和生态相比,这一维度排名较高,衡量这一维度的多数指标在湖北省各市、州中也排名靠前,如全体居民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92元,仅次于武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仅次于武汉和宜昌两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黄石市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在各市、州排在倒数第三位,总体来说,黄石市民生发展水平在全省相对靠前,但教育、就业等问题还需继续关注。
总之,黄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经济、生态、民生发展水平都在稳步提升,转型升级之路颇有成效,但仍存在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升级等问题,并且与武汉、宜昌等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一)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道路
产业转型升级是黄石市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摆脱资源枯竭困境的必然选择,目前,黄石市产业转型虽取得良好成效,但与其他市、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传统优势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仍存在缺乏高端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R&D人员和研发经费在全省只排第7位。另外,第三产业占比居全省末位,并且在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仍占据较高比重,技术、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占比仍然较少,因此,在疫情之后,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兼顾二、三产业,抓住第二产业的技术遗留优势,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同时也要注重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合理优化。
(二)优化就业结构,吸引人才落户
黄石市行业间就业结构仍不合理,第二产业仍有剩余劳动力需要往第三产业转移,而转移入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多进入餐饮等传统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就业人员比重较小,另外,黄石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在湖北省内排名依然较高,因此,需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吸引高科技人才前来黄石就业,继续推行“新黄石人”计划,为黄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保障。
(三)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建设美丽黄石
自转型升级发展以来,黄石市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优良天数不断增加,PM2.5年均浓度不断下降,城市环境不断优化,但相比其他城市,黄石市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在节能环保支出上,黄石市该项支出在2018年为13587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在13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三位。在今后发展道路中,黄石市要继续坚持经济与生态两手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