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荆河戏演出调查与现状分析*

2020-10-12 05:36王华龙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剧团戏曲传统

王华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也明确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荆河戏是植根于江汉平原土壤的传统戏种,有助于荆楚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和深化,其中弘扬忠孝礼义、赏罚分明的思想,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这三个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乡村振兴视野下荆河戏的演出现状和背景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1.乡村振兴政策对文化的重视

荆河戏于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可以发挥传播传统文化,弘扬地方精神的作用。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弘扬要融入生产生活,在注重文化价值的同时将其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荆河戏本身的地域性特征,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在荆楚地方乡村的宣传,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

2.地方戏曲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作用

荆河戏具有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别具一格的特点,其艺术风格为其他戏曲所罕见,在乡村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文化自信不能只是关注城市人口,我国基数庞大的乡村人口不能忽视,荆河戏作为传统的娱乐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让文化自信深入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文化自信的宣传不能是教条主义,不能照本宣科,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大众所能接纳的表演艺术进行集中展现,特别是乡村人口中普遍存在素质不高且老龄化严重、缺乏艺术娱乐活动的问题,戏曲可以作为一个优质载体。荆河戏中的地方元素与目前的发展政策相结合,更能发挥出推进文化自信的作用。

3.地方发展政策对文化的扶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可以从文化旅游方面着手。荆河戏作为荆楚地方戏曲,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完全可以作为荆州城市文化新名片来吸引游客目光。目前荆州方特游乐园中的多个特色展馆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同时要注意在乡村进行推广时,要打造荆河戏经典剧目。近年来荆州市群众艺术馆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活动就是很好的实践。

(二)戏曲在乡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聚集地,也是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广的天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和推广文化精神,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宣传。文化最具持久力和影响力,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丢掉传统文化就如同割断精神命脉,戏曲的推广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戏曲中蕴含的惩恶扬善、忠奸是非的辨别观念,有利于乡贤文化的推广和乡村文化的塑造。

目前乡村生活中可供娱乐的物质文明载体不多,特别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有所缺乏。在之前的调查中了解到,每年乡村的剧团活动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热闹的时候,不少老人因为腿脚不便,文化程度有限,平时的娱乐方式也很单调乏味,只有在剧团下乡时,乡村才会热闹起来,聚集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观看,有时这样的送戏下乡活动会成为很长一段时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仅如此,村中还有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因为年龄原因、父母工作原因被留在了乡村,送戏下乡可以作为他们的娱乐活动之一,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1.政府对民俗演出活动的扶持

我国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在实际行动中大多以中央与地方政府联动的形式展开,特别是针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更是加大力度实施保护,大力支持各类演出活动,大力扶持乡村舞台剧场建设,推出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宣传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每一年在各级艺术馆和文化馆中都出台相关的演出计划,编制演出预算。在调查中得知,荆州市三泰荆河戏剧团每次演出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和支持,大部分资金都由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划拨。

2019 年荆河戏下乡6 次左右,主要在老南门、太东、第一福利院等地,这些是公益演出,不向观众收取票钱。每场演出由群艺馆补助,平均一场补助两三千元左右。这样的表演通常需要支付场所费用、电费、水费、车费等。同时剧团中参与表演的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收入,在80 元到100 元左右。①笔者于2019 年12 月24 日前往群众艺术馆调查相关信息,其间与荆州市三泰荆河戏剧团副团长胡兴春进行交流。胡兴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河戏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这样的支持激发了老艺人们下乡表演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荆河戏传承与保护事业的发展。

2.戏曲在传统节俗活动中的作用

在我国乡村中,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庙会、堂会等一些特色活动。例如五台山上的五爷庙,每逢五爷诞辰、初一、十五,都会有相关的戏曲表演,发挥着娱神的作用。荆河戏也是如此。荆州周围寺庙中供奉着观音菩萨,每逢观音诞辰就会邀请荆河戏剧团进行表演,表演剧目为《观音得道》,这出戏通常有三个特定的表演日期,代表着观音菩萨的三个重要纪念日,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辰日;农历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入佛门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涅槃日。每逢这三个日子,就会有寺庙邀请剧团进行演出。据调查,这出戏在荆州市区周围的各个寺庙里均有演出,截至目前演出场次已一百有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过去,老人过寿庆生、小孩满月周岁等都要请戏班来唱戏祈福,新戏台建成会进行“踩台”仪式等,充满了仪式性和趣味性,也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活动之一。荆河戏在过去也有唱堂会的活动,近些年也有部分年节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但是相比以前要少很多,这样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乡村或者城市中的老人群体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之一,每次演出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内涵,表演的曲目也不同,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代表活动之一。荆河戏的堂会基本上在老人去世、老人过寿、年轻人结婚、年轻人过生日时举办,这些都是在乡村中比较看重的人生节点,是比较重要的纪念日。因为所纪念的对象和事件不同,导致演唱的剧目也有一些不同。老人相关活动主要分为“白喜事”“红喜事”两种:“白喜事”指老人去世,剧团就会选择《三哭殿》《白天门》等比较悲伤的剧目来表演;“红喜事”是指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会选择《郭子仪拜寿》等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剧目。年轻人的相关活动主要分为结婚和生日两种:结婚的时候会选择《穆桂英招亲》等喜庆热闹的剧目;过生日的时候也有讲究,比如一些乡村会选择在小孩过10 岁生日、年轻人过20 岁生日时大操大办,大摆宴席,这时剧团会选择《三娘教子》等与教育相关的剧目进行表演。堂会目前仍活跃在乡村中,举办时人们往往喜欢大操大办,邀请全村的人都来参加聚会,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院子和场地可以提供表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堂会这种活动也在逐渐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传统活动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在周边的村庄中仍然可以找到存在的痕迹,越来越多在城市中消失的仪式活动也只能在乡村中了解一二。因此,荆河戏在乡村中展演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荆河戏推动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乡村也为荆河戏搭载了更多表演的舞台。

3.戏曲在乡村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

目前而言,荆河戏的主要受众年龄段集中在中老年,中老年人热衷于戏曲,大多还是常年玩票的票友,同时有一部分受众群体是游客,一些热衷于乡土民俗的游客也会驻足观赏。这是基于以下两个认识:一是基于目前乡村生活中年龄分化严重的现状。乡村中的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对戏曲情有独钟,他们从小就听戏,有着对戏曲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少老年人是戏曲的粉丝,其热爱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年轻人对明星、歌舞秀的追捧。不少老年人常年玩票,自己也会哼唱一两句,他们大多不接受如今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偏爱戏曲表演和传统剧目。二是基于传统的年节仪式的现状。每逢年节时,乡村常常会举办热闹的表演活动和集会,戏曲往往是最常出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最富有仪式感,特别在一些传统的村落中都有戏台,这是村中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聚集在戏台周围,通过看戏、上香等多种形式为来年祈福消灾,用戏曲娱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这些都是自古留传下来的传统活动,如今也广泛存在于乡村 。

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基本上每个村庄、乡镇或者社区中都有或大或小的舞台,村庄和乡镇中的舞台大多是私人所有,社区中则大多由居委会管辖。私人戏园或者舞台的老板在表演前联系剧团团长,洽谈表演事宜,向观众收取门票费用并从中抽取提成,为戏园增添人气。

剧团下乡活动主要集中在2001 年到2005年,通常演出都是受到邀请,有些地方每隔几年会再来邀请剧团,大多是戏园老板邀请,他们基本都有私人剧场或者活动场地。这些剧场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好一点的剧场,大小和荆州市群众艺术馆五楼排练厅差不多,差一点的剧场会小一点。演出安排方面,通常每天演出两场戏左右,白天在中午12 时,晚上在8 时开戏,演出时间基本上在3 个小时及以上。

(三)荆河戏蕴含的文化与娱乐元素

1.文化宣传的载体

荆河戏本身就是发源于荆楚地区的地方戏曲,有着特别的方言唱腔,更容易与本地观众产生共鸣,特别是近年来“记住乡愁”“保护乡音”的推广与扶持,培养观众的乡土意识,萌生故乡情结。同时荆河戏也可以服务于文化宣传和政策推行,例如近年来创作的新戏《红嫂》就是宣传红色文化的典范;还有在2019 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主题重新填词的《天官赐福》,更好地为政策推行服务。

2.生活娱乐的需要

荆河戏的下乡演出对于剧团中的老艺人和观看的村民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剧团中的老艺人而言,下乡演出可以娱乐日常的生活,带动整个剧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剧团的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吸纳更多热爱戏曲、喜欢表演的老年人加入剧团。此外,下乡表演会给老艺人带来一定的收入,也让他们更乐于去下乡演出。对村民而言,下乡演出可以娱乐生活,满足不同的观看和审美需求,每个地方的人喜欢的剧目、行当都不相同。

剧团下乡的时候,可以表演的剧目有很多,需要剧团上报和讨论之后再做决定。如松滋的谷城,居民们喜欢生角戏和唱功戏,有的地方喜欢才子佳人戏,像带有公子逃难小姐养汉之类剧情的戏曲,老年人也喜欢看,有时候遇上观众喜欢的戏,下面的观众会往台上扔钱。

可喜的是,每次荆河戏剧团下乡表演,都有很高的人气,有时持续半个月的演出可以达到每场座无虚席的效果。剧团成员相处融洽,与当地观众打成一片。当地的观众大多是老戏迷,他们对剧本和表演都特别熟悉,甚至剧团中主演们的名字,每位角色要穿的衣服、装束都记得分毫不差。当地的居民们都很喜爱观看剧团的表演,剧团成员们也乐于与他们交流,和他们交朋友,有时甚至可以解决一顿农忙过后的晚饭。

有次去半祖垱演出时,当时农民还在田地里干活,他们刚干完活就赶往剧团演出的地方看戏,衣服上还有泥,观众对演员们特别好。有些观众说晚上没吃饭,剧团正好有饭,就给观众 吃了。

二、乡村振兴视野下荆河戏的演出意义和困境突围

(一)振兴荆河戏的意义

荆河戏目前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着无人传承、无人观看的尴尬情况。但是在乡村中,荆河戏一直有相对稳定的受众,因此荆河戏下乡表演具有群众基础和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近年来,荆河戏与时政服务相结合,开拓性地创编出《红嫂》《天官赐福》等新编荆河戏,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这些都表明荆河戏在服务政策和与时俱进方面都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更要关注到荆河戏的发展离不开改编和创作,既要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有娱乐性,这才是荆河戏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荆河戏下乡演出面临的困境

1.观众群体缩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荆河戏的受众越来越少,那些喜欢荆河戏的老年人因为年纪、身体等原因不能来看戏,年轻人和一部分中年人不喜欢戏曲,他们更喜欢歌舞秀之类的现代表演。这些都导致观众群体的缩减,越来越多的私人剧院担心入不敷出,很少邀请荆河戏剧团下乡表演,这直接导致荆河戏下乡次数越来越少。

2.演出宣传薄弱

就目前而言,荆河戏的宣传相对薄弱,很少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有时荆河戏的演出会通过张贴海报等传统形式进行传达,但是张贴的位置很不显眼,海报的形式也很落后,是在白纸上手写,用浆糊粘贴在墙上。笔者曾路过长江大学东门时偶然看到路政围挡墙上张贴的荆河戏下乡表演的讯息,如下图:

荆河戏下乡演出宣传海报拍摄者:王华龙,摄于2019 年9 月17 日

尽管笔者每日都从此路过,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询问老师同学均不知有此海报,由此可见宣传的薄弱。

3.剧团演员断层

目前荆河戏剧团成员平均年龄在70 岁左右,最年轻的也有60 岁,剧团成员老龄化严重,体力、记忆力和节奏感等方面都有退步。笔者在2018 年10 月参与荆河戏“三录”工程活动,在那时就有一部分老艺人体力明显衰退,无法正常跟着鼓点唱戏,在唱完一折戏之后就一定要休息,不然体力很难维持。近年来剧团成员下乡次数减少,一部分原因是文武场面的人员断层,因为目前文武场面老师在鼓点方面尚有欠缺,很多复杂的技巧尚未学会,导致只能配合进行一些简单剧目的演出,不能完全符合观众的口味。更深层的原因是剧团中老艺人年岁已高,戏园老板不敢邀请他们下乡表演,担心老艺人身体状况,导致近年来荆河戏剧团下乡演出次数骤减。因此培养荆河戏后继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三)荆河戏的乡村推广方案

送戏下乡的宣传与推广能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相关产业的带动与促进使荆河戏作为乡村文化新名片产生了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效益。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第一,乡村第三产业发展。主要着力点在服务业方面,吸引更多游客观看荆河戏。荆河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直接带动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尝试在乡村成立荆河戏剧团,拉动当地服务业,打造荆州市乡村文化建设新名片。

第二,社会新民俗构建。每个时代都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荆河戏可以演变为城市和乡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民俗,形成“城市建班,城市学戏,服务乡村,带动乡村”的新格局,推动社会新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推动乡村手工业发展。设计和制作相关的文化产品,带动乡村外流人口返乡就业,成立相关的礼品制作厂,带动建造小商品和相关手工业作坊,让产品有市场和销路,带动乡村致富。

第四,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荆河戏作为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可以进行适当包装和一定的塑造,以文娱表演的形式形成表演品牌,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以乡村传承基地、乡村展示基地的形式,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第五,推动传统产业的销售。荆河戏在乡村中巡演,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前来观赏,推动当地农家乐的消费;可以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刺激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相关制作产品的推广,营建特色村庄。

三、小结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深入,乡风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荆河戏下乡演出活动在乡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表演实践经验,具有得天独厚的推广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荆河戏将会披荆斩棘,朝着科学化、体系化和规模化迈进,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造福乡村人民。

猜你喜欢
剧团戏曲传统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