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何娟,上官小芳,黄锐,蔡沅璇,杨明磊,赵丽
[1.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06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武汉 430030;3.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武汉 430060]
药物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常剂量药物治疗时出现有害或者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1]。ADR是常见且难以彻底解决的难题,被认为是导致患者住院、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2-4]。随着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加,不合理用药现象和ADR发生率逐渐升高,儿童作为用药的特殊群体,其用药成为关注的重点[5]。目前,国外儿童ADR的平均发生率为10%,国内为5.8%~15.5%,儿童ADR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问题[1,6-7]。发达国家基本建立儿童用药监管条例以及儿童用药药物警戒指南,而我国儿童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8-10]。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儿童ADR监测工作已取得较大的进步,近年来上报的ADR中儿童占比达9.9%[11]。虽然儿童ADR上报数量有提升,但临床工作者对于ADR的认知和防范仍然主要依据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ADR在真实世界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尚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和参考。笔者在本文对湖北省2014—2018年上报的儿童ADR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期为儿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有数据来源于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时间段为2014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0~14岁、并剔除重复及缺乏重要信息的病例后,共有38 425例儿童ADR报告。病例筛选依据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81号令)附则中关于ADR的定义[12]。
1.2统计项目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8 425份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参照国家ADR监测中心编译的《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13],关联性评价标准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依据WHO乌普萨拉国际药品ADR监测合作中心的指南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2,14]。
2.1儿童ADR上报情况 不同年份儿童ADR上报情况见图1。2014—2018年,儿童ADR上报数量呈增长趋势,上报病例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2018年其他机构上报比例首次超过10%,见图2。一方面可能是因为ADR监测与报告政策的推广,使ADR上报得到更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是2018年生产企业药品ADR报告和监测制度的落实。
图1 不同年份ADR上报情况
2.2患者基本情况 男22 976例(59.8%),女15 370例(40.0%),不详79例(0.2%),男女比例为1.49:1。平均年龄为(4.25±0.02)岁,其中0~6岁占77.8%,>6~14岁占22.2%。约30%患者既往ADR史不详,约40%患者家族ADR史不详,明确有既往ADR和家族ADR史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和0.5%,大部分患者明确无既往和家庭ADR史。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图2 不同单位上报的情况
表1 38 425例患者基本情况
2.3用药基本情况 给药途径最多的是静脉注射,共29 264例(76.2%),其他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泵入、舌下等,共9 161例(23.8%)。9114例(23.7%)存在联合用药,平均联合用药数为2.16种,29 311例(76.3%)未存在联合用药。
不同年龄段给药途径所占的比例不完全相同,见表2,ADR报告中0~1岁患儿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低。
表2 不同年龄段给药途径情况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DR所累及系统-器官主要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3%)、全身性损害(27.1%)、胃肠系统紊乱(18.4%),占比达92.8%。临床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斑疹、瘙痒、皮疹、红斑疹、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呼吸抑制和死亡。见表3。
上报的病例中92.6%属于一般ADR,7.4%为严重ADR。不同年龄段ADR严重程度不全相同,见表4。
2.5ADR报告人员的职业情况 上报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ADR监测专员等,其中医生、药师和护士是主要报告人,占95%。医生报告17 887例(46.6%),报告例数最多;药师报告10 235例(26.6%);护士报告8553例(22.3%),ADR监测专员仅上报284例(0.7%)。此外,还有其他人员上报1466例(3.8%)。
3.1ADR与患者性别、年龄 38 425例ADR中,男女比例为1.49:1,男性多于女性,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近几年儿童的男女比例有关[5-6]。上报病例中0~6岁所占比例达75%,可能是在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这几个阶段儿童的肝肾发育不完善,对药物代谢和排泄力低,ADR相对高发[6];儿童的生理特点还会对药效产生影响,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对儿童带来伤害,同时儿童用药对家长依赖性比较强,目前儿童家庭不规范用药行为仍较多,未来应充分发挥儿科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加强家长对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教育,同时可建立家长配合上报的儿童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挥社会力量,进一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1,15]。
3.2ADR与用药基本情况 不同给药途径可能对药物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药物使用的安全性[16-17],本研究发现在近5年上报的ADR中,静脉滴注所例高达76.2%,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018年度)报道,静脉注射给药占60.0%,占比较儿童ADR低,在儿童群体进行静脉滴注时,ADR发生率可能比较高,提醒在临床给药后需特别注意提高静脉滴注患儿的用药安全。在报告中,联合用药占比较高,在联合用药时也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3.3ADR发生情况 在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方面与文献[6]研究类似,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广泛,可能与该类损害容易观察到原因有关,特别是婴幼儿阶段,由于语言能力较差,当家长或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影响ADR的上报。对于不容易观察到的临床表现,在服用药物之前应加强对监护人的用药安全教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借助医学辅助检查进行观察。
不同年龄段ADR严重程度不同。虽然在所涉及的人群中,12~14岁占比较低,但发生严重ADR所占的比例较高,目前国内未见对该年龄段ADR进行单独研究的报道,可对该年龄段真实世界用药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表3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表4 不同年龄段ADR严重程度
3.4ADR报告人员职业 本研究结果发现上报ADR最高的比例为医生,这与文献[6]结果类似,但比例已经降到50%以下。与之前研究相比,药师上报的比例有较大的提升,已超过护士上报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几年来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18-19]。其他上报人员主要包括ADR监测专员、管理人员等,主要来源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个人上报少见。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湖北省0~14岁患者ADR报告,系统分析人群特点、用药情况、ADR发生及上报等情况,性别、年龄、累及系统器官等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也发现不同年龄段给药情况、ADR上报等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共纳入38 425例报告,数据量较大,可为儿童临床用药和用药安全研究提供参考。当然,本研究所纳入的报告均为已经发生ADR的病例,没有儿童用药的全部信息,因此无法计算各项可能影响因素的ADR发生率,仅能为之后的研究或重点关注点提供参考,未来可通过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