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 脱贫攻坚
(一)教育扶贫的研究背景
自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以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每年脱贫人口都在一千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10.2%降至2018年底的1.7%。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教育扶贫贯穿我国发展的始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2)》、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突显出了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支出,兴办学校,完善教学条件,重视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教育扶贫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资源匮乏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扶贫研究,必不可少。
(二)研究教育扶贫的意义
贫困人群之所以贫困,自身是关键,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脱贫技能匮乏是脱贫路上的绊脚石,贫困思想的存在,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严重阻碍。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二字,如何精确评选贫困人员,如何对贫困人员进行精准帮扶是重中之重。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在于让贫困人员摆脱贫困,避免再次返贫,因此对贫困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能力至关重要。研究教育扶贫,能充分认识到教育激发贫困人群内生动力的重大作用。教育扶贫是关系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不再陷入贫困的重要手段,能给贫困群众以及其子女带来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于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子女来说,教育扶贫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未来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教育扶贫的有关问题进行过研究,舒马赫曾提出农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一切财富的来源主要在于人体本身,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经济贫困而是非物质贫困,人的问题是主要问题,在于教育,组织与纪律的缺陷。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远远大于物力资本,“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与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网纳缪尔达尔提出反贫困理论,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国家经济贫困会导致教育投入不足;相反,教育落后会使国家贫困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教育是实现反贫困的必要手段。英格尔斯提出素质贫困理论,他认为贫困跟人的素质有着重要关联,要消除贫困,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通过教育。总之,国外学者的研究表示,消除贫困的主要手段应通过教育。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提出,国内学者对精准扶贫中教育扶贫做了许多研究。谢君君总结今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扶贫的模式,对目前教育扶贫研究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研究过于宏观,缺乏微观實证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刘利在对四川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影响教育扶贫脱贫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教育扶贫脱贫的对策提出了一些观点。他认为,教育扶贫中存在对象识别不精确,基础设施落后,经费短缺,师资队伍薄弱,生源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李海洋认为,贫困文化是导致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由于文化贫困导致农村贫困人员无法将“知识改变命运”观念植根于自我观念之中,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他认为农村贫困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教育脱贫面临的实际问题。但是教育精准扶贫仍然有很多阻碍因素,政策执行主体的非理性,逆向化选择行为,从形式上分为政策机械式,选择式,敷衍式,寻租式等表现形式。教育扶贫中主体参与存在一定的偏差,教育精准扶贫主要由政府主导,对全社会的协调建设有所忽视,缺乏社会各界相关部门的参与。改变政府主导的方式,加大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参与,将教育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是当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点。
(一)硬件设施不健全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薄弱,远离市区地处偏僻,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在县级以下,符合办学条件的很少,学校一般设在乡或镇,教学楼比较简陋,卫生环境堪忧,校医院或卫生室缺乏,娱乐设施不健全,学校操场较小,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德智体美中的“体”并未得到完全彰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并未全面覆盖,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了图书馆,但并未真正得到应用。除此之外,许多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多媒体教学还未实现,这在我国大多数农村来说是一个“通病”,尤其是在山区更加明显,这些地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教学设备落后,还未实现网络在线授课,信息化教学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问题,孩子们需要跋山涉水才到学校,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尤其是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很多学校都是在线授课,而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
(二)教师队伍不充足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贫困地区由于其交通不便,道路崎岖不平以及环境因素,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投身到当地进行教学活动。这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新鲜血液,教师工资低,教学环境差,地理位置偏僻等是阻碍年轻教师投身当地教学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当地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是不足的,教师资源短缺,教学质量的好坏都是关键因素。
(三)对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高
我国贫困地区由于其经济薄弱,信息闭塞,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度不够高,尤其是在很多人心中的“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即使读书也很难改变家庭现状,而且前期教育投资较多,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又加大了一笔日常开销。辍学现象很常见,许多孩子中学未读完就跟着父母进行劳动。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父母外出工作,孩子一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家长也很少关心,重视度不够高。
(四)政府政策帮扶宣传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对贫困地区学生给予优惠力度,但是这些贫困补助政策以及许多帮扶措施还是鲜为人知。贫困生可以享受“三免一补”,“雨露计划”以及“助学贷款”等政策,在一些地区,人们只知道贫困生每年可以享受贫困补助,但并不太了解大学生可以享受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因资金缺乏上不起大学现象还是会出现,因此提高政府政策宣传力度至为重要。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办学条件
贫困地区由于资金缺乏,相关设施不健全,教学环境较差,不断加大对于贫困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办学设施,提升办学条件是重中之重。完善教学环境,尤其是教学楼的建设。其次,要加大对于体育馆,图书馆以及娱乐设施的建设,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有一个放松的环境,进行体育锻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大图书馆的开放,而不只是一种摆设,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知识,也是学校的一种义务所在。再次,加大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授课的运用,使网络化全覆盖。
(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大对当地教师的补助政策,各种补贴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加大对于特岗,乡村教师的招聘力度,不断增加特岗教师人数,同时为了能够留住更多的教师,政府要提高对特岗教师的政策补贴,使他们享受到與城市教师同等的对待。
除此之外,加大对于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组织他们到外地进修,提升自我教学素养,同时要定期组织城乡教师进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贫困生帮扶政策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广告,入户走访等方式,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制作《政策帮扶解读卡》等向人们解读政策,使政策帮扶宣传深入人心。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排除因资金缺乏而辍学的情况,使更多的孩子有学可上,上得起学。
(四)发挥多元主体的参与作用
政府在教育扶贫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加大政府对教育扶贫的引导力度,不断更新政府政策的帮扶措施,救助政策。此外,还要加大社会企业、志愿团体、个人等民间团体的参与,加大社会企业对于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志愿团体开展慰问活动,牵起爱心线,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感受到温暖;同时开展学习进万家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解读政府政策,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教育问题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对于教育扶贫还是要以政府为主导,落实各种政府政策,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教育扶贫帮扶机制,针对性的帮扶贫困家庭教育问题;多元主体也要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提升对于教育的重视度,关注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