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设计在对外汉语节日教学中应用初探
——以中秋节教学为例

2020-10-10 04:48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词汇语言

刘 柱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中秋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及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途径。世界上很多民族、国家都有类似的节日或庆祝方式,选择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主题式教学,通过相关的情景化、生活化的主题式活动,把中秋节有关的语言词汇置于主题式活动参与中,寓“节日文化” 教学于“语言词汇” 教学中,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了解中秋节的知识文化。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分析

从“主题式教学” 的字面来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主题” 具体开展,跟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比,它不再以语言作为教学核心,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可操作性[1]54。而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于,能够在教学设计中把相关教学内容嵌入若干个主题式活动中,这些主题式活动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情况等各方面灵活变通,活动可难可易、可简单也可复杂。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也在它教学设计中的主题式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的主题式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活动难度贴近他们的实际能力,活动中所有涉及的相关词汇都是学生已经掌握或者需要去学习的。

总的来看,将真实的情境以活动的方式带入具体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就是主题式教学的最大优势[2]。在这种模式下,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清楚了解语言学习的意义,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对外汉语教学更有吸引力。

二、主题式教学目标确定

(一)教学对象

主题的设计对象为低年级学生(5—8 岁)和汉语水平为初级及中级的学习者。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学过的词、短语或句型进行日常生活的简单交流,也能够使用拼音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目标

以此为基础,中秋节主题汉语主题式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和相应习俗;②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相关风俗习惯的起源;③掌握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点,扩展文化知识;④与其他文化中相似的节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识;⑤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读写活动,提高中文读写能力;⑥理解对未来认知产生的历史意义。图1 可更加直观体现这一目标。

图1 中秋节主题式教学目标网络图

(三)基于教学目标的文化概念

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是与家人团聚,圆月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团圆。选择在月圆之夜进行庆祝,主要是为了显示中国传统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在其他民族的文化当中,家庭观念同样受到重视,类似的文化可以成为本主题的出发点,作为学生和教师文化交流的桥梁。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化对比意识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创设相关的节日氛围,以更直观、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建立如下相关节日概念:①不同国家的独特地理位置、相异的生活习俗以及风格迥异的文化传统都会形成各地特有的文化,学习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身文化与背景;②节日传统中蕴含的家庭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受到了重视;③任何时候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很大程度上都在于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在碰撞之间相互借鉴学习,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概念分析,不仅适用于对中秋节这一节日主题的比较分析,而且适用于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培养其文化对比视野与跨文化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于教学目标的词汇

词汇作为语言要素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节日教学,也会涉及相关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主题式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词汇教学,尤其要梳理、呈现与主题相关的重点词汇,将其合理嵌入实际的活动中。基于对外汉语中中秋节的节日教学,笔者尝试对中秋节主题及子话题相关的词语进行汇总展示,如表1 所示。

表1 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汉语词汇表

三、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施

主题式教学符合克拉申的“i+1” 理论,设计课程时,教师应该注意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以及学生的内化能力,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下,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并转变为内在的知识结构[3]。这种教学法主张学习语言并不只是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和交际,因而语言中出现的错误不必过于严苛。

笔者从对大量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文献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份优秀的语言主题教学设计,除了保证主题的实用性外,还要突出表现语言教学重点。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动手操作,保证参与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能受启发主动思考、发现学习。出于对以上内容的思考,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课前分组,每组3 至5 人,用提前准备好的、代表月亮不同时期形状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内,记录前一天月亮的形状,来确认所排列的图片顺序是否正确。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用3 至4 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说一说前一天晚上看到的月亮形状,并在准备的纸张上画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程度,让学生描述每天的月亮像什么。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图画下面写下学生对月亮的描述,进行语言训练。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细心观察、完整记录的方式,实现主题式教学的理念,借此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观察结果报告——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

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将一首歌曲作为课程导入的楔子。歌曲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要超越学生的目前水平;二是歌曲要和本次课的中秋节主题相关,可以参照“传说”“习俗” 子话题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随后,按照本课原定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流程,正式进入中秋节主题式学习模式。让各组选派相关代表,依次上台展示和讲解他们小组所准备的月亮图片,或者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天的月亮形状图进行描述。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可以不作为主持人,保证活动的参与度,可以采取由各组推选一名主讲人主讲,其他成员分别负责图片展示、内容补充及答疑等任务的方式进行。展示图片时,主讲人需要简要总结讲解时用到的汉语词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他们分别录制小视频,并制作成一个小短片分享。

当完成一个介绍周期时,教师告诉学生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那一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并和学生一起将做的记录和学生最初的排列进行对比。

活动二:表演传说故事——《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教师帮助学生复习两个传统故事的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教师带领学生熟悉人物,并将相关人物写在白纸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以和学生一起创造表演的剧本,学生说,教师写。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相关的词语和知识点。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带领学生练习。在此过程中,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背稿,允许学生用“体演” 的方式说“台词”。

活动三:对比异同——不同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部分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使用与中秋节有关的词语及知识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发现其他外域文化中类似的节日习俗。同时,为了活动开展的深刻性、参与度,教师还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印有中秋节、其他相关节日习俗图案的作业纸,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张图片,根据相关内容对图片进行涂色。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庆祝方式,引导他们发现这些节日庆祝方式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特色。

活动四:传统食物制作——月饼制作和分享

教师使用中秋节相关词语以及知识点,向学生介绍月饼与中秋节的关系。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制作月饼” 的视频,在重要的地方点击暂停,并进行相关步骤的讲解。教师需说明制作月饼的种类以及材料,并要求学生一起复述材料的名称,学习基本的操作步骤。

在教室中搭建几个工作台,准备制作月饼所需的食材和制作步骤的便签。鼓励小组集体行动,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让学生仔细阅读操作步骤,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述操作流程,询问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在教室中巡视观察,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的能学有所得,能够在主题式活动中获得成就的快感。同时,必须保证成员分工明确,在制作月饼的过程能够切实给每一名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这一主题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获得深度体验学习内容的体验,学生对于中秋节这一节日也自然有了清晰的认知。

结语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方式,可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各大阶段和各个环节中。它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并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创造大量真实交际的使用环境,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语言的能力,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不同的水平,教学侧重点也不同,初级重视打好词汇的基础、中级注重语法的正确性、高级重视成段表达。虽然主题式教学法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保证课堂内容的合理性,但从学生学习的长远性来看,还是值得借鉴和应用的。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词汇语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词汇小达人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