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廷凯 李政德(黄埔后代)
李茂德,又名李文涛,1921年11月生,贵州盘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18期步科毕业。1943年6月,在云南暂编23师任骑兵连排长,随后被调往工兵营,驻守云南昆明飞机场。1944年春,主动请缨参加腾冲战役。1945年8月,赴越南河内接受日本投降。1949年5月,任第6军1016团代理副团长。12月,参加云南起义,部队改编后,任解放军暂13军少校炮兵连长(副团级),多次受到卢汉嘉奖。后来因请假回家探亲后无法归队,留乡执鞭任教。现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李茂德出生于农民家庭,祖辈以务农为生。4岁那年,一天晚上,家里来了土匪,父亲侥幸逃脱,李茂德和其大伯被带回土匪窝。李茂德亲眼目睹土匪们用皮鞭抽、用烧红的钳烙、用枪顶着脑袋等方式恐吓大伯,年幼的他被吓得哇哇大哭。有一天,匪首带人出门抢劫,只留一个土匪看守,趁看守土匪睡熟之际,李茂德悄悄帮大伯松了绑,大伯成功逃脱。大伯回家告知情况后,李茂德父亲借了15块大洋找人把他赎回了家。
7岁那年,土匪再次祸及他家,这次不仅抢光了家里的财物,还杀害了他的祖父与父亲,放火烧毁了房屋。此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39岁的母亲身上。有人劝说母亲改嫁,都被母亲婉拒。就这样,母亲早出晚归,一个人抚养他们兄妹四人长大成人。
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李茂德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每天干完活,他就去寨上的学堂窗外隔墙听讲,偷偷跟着学写字。后来,这件事被母亲知道,母亲便与族中兄长协商,让他去兄长家跟着他家请的先生学习。1934年,李茂德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学堂正式上学。之后,他每天早早做完家务就去学堂,放学后继续帮助做家务。后来,他被送进水塘文庙高等小学学习。两年后,李茂德越级考入昆明南英中学,因家境贫困,后转到盘县省立师范附中就读。在此期间,渴望学习的李茂德更加刻苦努力,暗暗自学高年级的知识。
1941年,李茂德怀着报国安民的心愿报考昆明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由于中学尚未毕业,没有中学毕业证,按照规定不能报名。李茂德便弄了一个假毕业证到军校报名。李茂德说:“我原名叫李文涛,当时为了顺利通过审核,便化名李茂德造假证。但是在报名时,审核军官发现我的毕业证是假的。我如实相告,并强调我是个爱国青年,一心想报效国家。审核军官不同意我报名,他让我去当兵,说当兵同样可以上战场杀敌报效国家。我对审核军官说:我知道军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当兵只能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打日本人。进入军校学到本领后,如果我是一个连长,我就能带领一个连的人打日本人,如果是营长就能带领一个营的人打日本人。后来,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审核军官终于松了口,同意我参加考试。”
10月,李茂德终于如愿考入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第18期步科,从此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在第五分校就读期间,学习了步兵操典、战术学、筑城学、兵法、规章制度、武器射击、陆军刺刀、兵种操练、战略战术应用、军事指挥基本理论等。学习期间,由于成绩优秀,获得了军校奖励的孙中山先生全套著作。
1943年6月,李茂德从黄埔军校五分校毕业,分配在云南暂编23师(师长潘朔端)任骑兵连排长。接着,师部为提高连排干部的作战能力,成立干训班,李茂德被任命为干训班的区队长,与刘盖雄、夏天方在中队长李馥堂的带领下对营以下干部进行培训。之后,跟随李馥堂调往工兵营,驻守云南昆明飞机场。
驻守昆明期间,李茂德从报纸上看到云南腾冲战事吃紧,便萌生了上阵杀敌的想法。
/ 李茂德回忆抗战经历的手稿。
/ 李茂德写毛笔字。
/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机关干部看望李茂德(中)。
/ 李茂德(右三)与家人合影。
1944年春,李茂德请假到昆明买药,偶遇60军的原军校同学余国宾(云南文山人)。两人聊到当前战事,回想起上军校的初衷就是到前线参加抗日,而今却没有机会上一线杀敌。两人一拍即合,决心不管受到怎样的处分,也要到前线参加战斗打日本鬼子。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到腾冲,找到友军说明身份及来意。征得友军的同意后,他们立即参与察看地形、敌情。随后,李茂德向友军张连长报告并提出了作战方案。张连长说:“作战方案我同意,但是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坚决固守阵地,兵力不能分散,你们两人可与我们的两个连长共同指挥战斗。”但李茂德、余国宾坚持上一线,经张连长同意,两人要了两挺机枪上阵当机枪手。同时,另外请部队安排两名机枪手带上两挺机枪一同行动。第三天,天刚麻麻亮,李茂德、余国宾二人就到前线观察地形、修筑工事,一切准备就绪。大约9点多钟,日军大部队过来了,集结在一块大凹地前布置阵地,准备向中国守军进攻。此时,早早埋伏的四挺机枪向日军猛烈扫射,顷刻间,敌人纷纷倒地,乱成一团,渐渐后撤。后来,四个人与主力部队向敌人进行合围,经过四天四夜激烈战斗,终于击退了敌人。在这场战斗中,敌人伤亡3000多人,我方缴获山炮、轻重机枪、步枪等战利品。中午回到主阵地后,孙师长对李茂德、余国宾进行了嘉奖。二人向孙师长提出想留下来继续参与战斗的想法,但因部队纪律严明未能如愿,最后二人分别领了1000元国币、一支手枪及50发子弹,返回了原部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李茂德所在部队。14年与日本侵略者的艰苦作战终于宣告结束,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李茂德高兴得热泪盈眶。随后,所在部队奉命编入第一方面军奔赴越南河内接受日本缴械投降。部队由云南蒙自经河口到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接收日本山炮营的军事装备,顺利完成受降任务。
多年后,李茂德回忆起抗战的峥嵘岁月与赴河内接受日军投降的经历,仍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诗:
自愿抗日雪国耻,
南征北战远离乡。
长风破浪追穷寇,
直到越南去受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茂德任第93军炮兵连少校副连长等职。1946年秋被调往东北四平、锦州等地。1949年5月,在第6军1016团任代理副团长。12月,李茂德在军长龙泽汇的率领下参加了云南起义。起义成功后,原国民政府军队改编为解放军,李茂德任解放军暂13军少校炮兵连长(副团级)。
1950年,李茂德接到家中母亲病危的书信,请10天探亲假回家看望母亲。回家经过火铺杨家坟时,遭遇土匪抢劫,同车10余人除李茂德外均被打死打伤。随后,李茂德步行回到盘县(现为六盘水盘州市)家中,精心侍奉母亲,直到母亲病愈。由于在家照顾母亲的时间超过假期,加上当时通讯不畅且道路不通,李茂德无法与部队取得联系。在亲友的劝说下,李茂德便先后到司寨、水塘、鸡场坪等地,手执教鞭,教书育人。
退休后,李茂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更热心为家族之事奔走(修家谱、为先人树碑立传等)。他80多岁时还多次赴云南等地,为家族修谱忙碌,因此深得族人尊重。2014年,94岁的李茂德还到盘县板桥镇乡村找到失散多年的族人,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 李茂德(前排右二)与家人合影。
如今,李茂德居住在盘州市民主镇大厂荫村。他坚持学习,在家读书看报学书法;热爱运动,每天清晨坚持走近3公里路;生活节俭,看淡得失。继续用自己不息的脚步,诠释着一位百岁黄埔老兵追寻不止与甘于奉献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