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芭蕾舞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020-10-09 13:27梅耀轩
艺术大观 2020年21期
关键词:芭蕾舞继承创新

梅耀轩

摘 要:芭蕾舞是对法语单词的翻译,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后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在进入中国后也进行了很好的本土化适应和创新。芭蕾舞也因为其优雅高贵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本文将对芭蕾舞的起源和形成以及芭蕾舞的发展,来全面的阐述芭蕾舞艺术的中国本土化创作以及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芭蕾舞;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02

芭蕾舞艺术起源于意大利的宫廷,是为皇室欣赏的一种具有统一规范和古典精神的舞蹈,在传入俄罗斯后逐渐散发出芭蕾舞自身的内在浪漫性,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古典芭蕾。芭蕾舞艺术也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段不断地进行了自身的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入中国,进行了本土化的发展。

一、芭蕾舞的起源和形成

十一世纪的西方封建社会中,意大利的几个沿海城镇逐渐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出现了早期的工商业的发展。流浪艺人进入城镇带来了民间的歌舞艺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戏剧艺术的产生,逐渐地形成了舞蹈,也很快地受到了皇室贵族的喜爱,这些都为芭蕾舞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在十三世纪,为了庆祝公爵结婚,进行了席间歌舞的表演,这也被称为宴会芭蕾,也是芭蕾发展史上的早期编演。芭蕾真正进行演出是1581年在法国演出的《王后的喜剧芭蕾》,演出的顺利完成也逐渐使得芭蕾舞成为欧洲各国的宫廷娱乐项目,芭蕾舞也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在这期间,芭蕾舞也逐渐和一些戏剧进行融合,进行了一系列带有故事情节的舞蹈演出。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芭蕾舞在1669年开始进入剧院进行表演,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18世纪的启蒙运动也深刻地影响着法国的芭蕾舞发展,进行了一些现实的改革,提倡在进行芭蕾舞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融入社会内容,也逐渐使芭蕾舞成了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

二、芭蕾舞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芭蕾

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的舞蹈技巧、编排和演出方式都有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个时期的内容和题材开始用仙女、幽灵等形象代替了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1832年的《仙女》和1841年的《吉赛尔》等作品都通过主人公的表演,传递出了一种不满现状的情绪,想要追求另一个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渴望摆脱对现实的失望,这些内容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联系。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也都有了重大的发展,脚尖舞蹈技术的出现更加符合浪漫主义芭蕾的需要,还加入了强烈的民族性和对方色彩,拓展了芭蕾的表现手段。在演出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变革,但仅仅十年的时间就逐渐停滞不前。

(二)古典主义芭蕾

在古典主义芭蕾时期,俄国的芭蕾得到崛起。由于俄国沙皇对于芭蕾文化的接受和肯定,俄国的芭蕾舞也有很大程度受到了法国芭蕾的影响。在歐洲逐渐衰败的芭蕾舞,在19世纪的俄国得到了新的发展,俄国芭蕾舞的不断兴盛,也吸引了很多舞蹈家们进行交流,俄国的芭蕾在进行文化的吸收后也进行了自身的芭蕾文化,形成了新的俄罗斯舞派。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就是《天鹅湖》《睡美人》等等,在这些芭蕾舞剧中彰显了古典芭蕾的特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通过这些芭蕾舞剧的不断巡演,也使得俄国成了芭蕾文化的中心。

(三)现代主义芭蕾

在谢尔盖的组织下,和一批想要进行芭蕾舞革新的人,进行了芭蕾舞的革新,也为芭蕾文化开启了新篇章。现代主义的芭蕾舞在进行创作中都融入了较多的现实主义的风格,也对俄国的芭蕾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融入了多种现代化的元素,产生了众多大胆多变的现代芭蕾舞作品。

当代的芭蕾舞在不同的国家也都形成了各自的芭蕾文化,在艺术表现上、舞台灯光舞美上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芭蕾舞剧。

三、中国芭蕾舞的继承和创新

(一)民族文化的融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芭蕾舞创作开始了本土化、民族化的创作,诞生了多部经典的芭蕾舞作品。对于这个完全来自西方的艺术文化,中国的芭蕾舞也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合,将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和芭蕾舞进行了结合。与此同时中国在进行芭蕾舞引进的时候,主要引进的是芭蕾舞的样式,通过本土化文化的融合,进行创作手法的创新,也使得芭蕾舞得到了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在进行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进行艺术化的解读并进行融入,用民族化的手法进行芭蕾舞的展现,使得中国芭蕾舞在舞台上更加具有民族情感和感染力,《梁祝》《二泉映月》《白毛女》等收到了海内外众多观众的喜爱。

(二)古典和现代的结合

在进行芭蕾舞剧实际的创作中,也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元素进行舞蹈主题的提炼,通过舞蹈进行情感的表达。在现代进行芭蕾舞创作的时候,也应该使得编舞更加的具备时代的特点。这就需要芭蕾舞编导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学习,对芭蕾进行现代化的尝试,例如和现代舞的融合是否可以更好地进行芭蕾舞的表演,还可以尝试和街舞进行尝试和改编,这些都需要芭蕾艺术编导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变和尝试,打破现有模式,在继承的过程中寻找自身的不断创新。

(三)中国芭蕾舞的跨艺术创新

在民族化和现代的发展中,芭蕾舞的创作也进行了跨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对于跨艺术来说,并不是对不擅长的领域放弃,而是站在新时代下进行固定思维模式的转换,在不断地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跨艺术的表达手法正是中国当代芭蕾舞剧创作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1]。

1.戏剧文学和芭蕾舞的融合

对于芭蕾舞剧来说,它同样和话剧一样具备舞台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通过舞台表现进行矛盾的表现和人物的塑造。因此在进行芭蕾舞剧的编创时可以巧妙的使用戏剧的戏剧性和叙事性,增强芭蕾舞的表演张力和底蕴。例如1981年的芭蕾舞剧《雷雨》,因为曹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初衷,就是一个针对舞台的话剧剧本内容,因此在进行芭蕾舞剧创作的时候,话剧的语言和情节可以很好地在芭蕾舞剧中通过舞者的肢体、情绪以及舞台的布景进行展现,使得任务更加的立体和饱满。对于题材来说,有强烈的中国古典特色,之前也进行过众多艺术作品的改变,在市场上有坚实的观众基础。与此同时在进行情节的创作上也很好地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展现,还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的趣味,进行了写意舞台的处理,既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又对传统精神内涵的尊重。

2.民族音乐和芭蕾艺术的结合

音乐和戏剧情节一样,对一部成功舞剧的塑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优美动听且符合情景的歌曲,都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感染,在进行舞剧的表演中,适合的歌曲还可以帮助观众和剧中的情节进行结合自身的联想,增强舞剧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的感染力。

例如对于《白毛女》芭蕾舞创作中,就保留了之前歌剧中使用的音乐。不仅可以通过这些音乐进行环境背景的交代,还有利于对于舞剧中的任务性格进行凸显。由于之前的歌剧在唱段、旋律和情绪等方面进行了强烈的戏剧冲突的表达,因此在进行芭蕾舞剧的创作时,对于肢体语言和戏剧的结构处理的更加紧凑,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处理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舞剧表现。

3.电影产业和芭蕾艺术的碰撞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我国经典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对于同题材内容的电影进行的跨艺术创作。在进行音乐舞蹈座谈会之后,1964年诞生了芭蕾舞剧的《红色娘子军》。在这部芭蕾舞剧集中,融合了古典芭蕾、古典舞以及民族舞的元素,使得舞剧中的人物可以更好地进行人物性格的表现,也为新时期的芭蕾舞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3]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受到大众喜爱的芭蕾舞剧《大红灯楼高高挂》。这部芭蕾舞剧中,对于故事、服道化以及舞台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和设计,结合芭蕾词汇的艺术处理,完美地进行了故事的讲述和舞台表演。与此同时在进行民族化的尝试时,还融入了旗袍的元素,开创了旗袍芭蕾的先河,代表着中国女性所独有的气质形象和审美,剧中的一些传统元素也和芭蕾舞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4]

四、结束语

对于芭蕾舞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现有的芭蕾舞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进行更多的跨文化的创作,不断地对芭蕾舞剧进行开拓创新,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在进行现代化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使得芭蕾舞剧很好地吸收和消化,从而创作出更对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谢凝.试析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9(11):128-129.

[2]白易丹.芭蕾艺术与当代民族化芭蕾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9(04):126-127.

[3]宁冬.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审美论[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07):82.

[4]巩明伟.谈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审美[J].戏剧之家,2019,303(03):115.

猜你喜欢
芭蕾舞继承创新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跳芭蕾舞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