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蕾
摘 要:通过将康斯太勃尔绘画生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赏析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整个绘画生涯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油画风景画,分析“康斯太勃尔的雪花”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运用以及体现在画布上具有的独创性的油画语言,在此基础上论述其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风景画的影响。
关键词:约翰·康斯太勃尔;雪花白;油画风景画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02
一、“康斯太勃尔的雪花”
约翰·康斯太勃尔为英国著名风景画家之一。1776年出生于英国萨福克郡,长大后曾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画,后来回到家乡进行创作,家乡的风光和他所钟爱的乡村元素风景一直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其画风对后来法国风景画和浪漫主义绘画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他晚年做过的一系列风景画讲座中,他提到用钛白色的斑点状笔触利落地画出长长的线条,能做出各种与水面光彩相匹敌的效果。在他的画布上,不仅可以表现出水面光彩、草上的露水,还能表现出树叶缝隙中的阳光、雨后濡湿的树叶或是各种阳光下事物各种不同的效果。康斯太勃尔在表现闪光时,运用大量铅白色笔触点染,巧妙地捕捉到处闪动的小白点,他的这种独创画法,获得了一个留在绘画史上的称谓:“康斯太勃尔的雪花”。
二、康斯太勃尔绘画生涯的三个时期
纵观康斯太勃尔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1796-1809),青少年时期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学习让康斯太布尔有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在这个阶段,他仍然还保留着传统的影子但已经开始转向对描绘自然的探索,“康斯太勃尔的雪花”有了初步的端倪。
第二阶段:中期(1810-1828),在 1810年回到家鄉后,他认真尽情地深入自然,这段时期他对光、色的大胆探索,使得“康斯太勃尔的雪花”的技法愈发成熟。
第三阶段:晚期(1828-1837),从妻子死后开始,康斯太布尔的风格有了一个转变,他喜欢用浪漫的表现手法,这个时期的画作依旧能找到与他中期稳定风格相同的地方,在少数中能窥见少许“康斯太勃尔的雪花”,大多数作品仿佛已经成了现实中不可缺少的景色。
(一)早期绘画(1796-1809)——传统的影子与初期的探索
1799年,康斯太勃尔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之后在学院学习,他除了画了大量的人体素描外,也经常临摹洛兰、雷斯达尔和其他画家的风景作品,为了寻找更多卖出的题材而去到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斯陶尔河上的黄昏》就是康斯太勃尔在这个时候创作的作品,它用统一暖黄的色调描绘了黄昏时斯陶尔河上的景色,在这幅画中,画家笔触细腻,但其中几乎看不到“雪花白”的痕迹,反而能看出几分传统风景画的影子。
在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的几年练习使得康斯太勃尔的思想更加成熟,他认为相比于城市的繁华生活,自然才让他觉得是最好的老师,一直到晚期,康斯太勃尔都坚持风景画需直接性大自然汲取灵感的原则。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曾写道:“我该回东柏枸特,努力以纯粹自然而率真自然的态度画出萦绕我心的景色。”[1]于是康斯太勃尔回到萨福克郡,前后绘制了很多关于家乡的写生作品,在1801-1802年写生的《树林》中,明亮跳动的“雪花白”跃于画布上方,他将树叶投射的反光用铅白点出,在茂密的树叶间隙中有了光的身影。这是康斯太勃尔初发现了“雪花”的端倪,在之后的作品中则更加频繁地出现“雪花白”的身影。
(二)中期绘画(1810-1828)——水面上与阳光下的“雪花白”
康斯太勃尔回到家乡后锲而不舍地描绘着萨福克郡的景色,并相继完成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六英尺长”系列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一幅就是《干草车》,这幅作品曾在1821年的皇家艺术院展中展示,获得了强烈的回响,在1824年的巴黎沙龙的展览也引起轰动。《干草车》是康斯太勃尔的经典代表油画作品,无疑也是“康斯太勃尔的雪花”的成熟期。
在《干草车》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驮着干草的马车周围那一圈在阳光下泛光的水纹,河流旁边是农夫的房屋和磨坊,画中的各种元素被画家精心地设计并且构思在画布中,使这幅作品流露出安静、静谧之美。经过长时间的写生和创作,康斯太勃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生画法,而是在写生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法,这个时候的“雪花白”也出现在了除树叶以外的地方,车轮附近的白色暗示着河水漫过轮子的高度,画笔轻轻划过画布产生的“雪花”浮在水面,仿佛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光,这些白越到视觉中心的位置越加厚重,是画家多次反复覆盖铅白之后,才形成的水面在动的效果。
而在作品《从主教领地看索尔斯堡主教堂》中,康斯太勃尔则熟练地使用“雪花白”与加深暗部的对比来表现光与影的变化,阳光下的哥特式教堂在蓝天白云下矗立着,高大的树木与草地、河流在阳光下显得平静温和,最高处有两棵参天大树从左灰色的塔尖直插云霄,消失在蔚蓝色的天际,近景是池塘边,几条饮水的牛悠闲地进食,林荫道上恋人散步,整个画面宁静优雅。在阳光照射下的教堂与在树下投射的光线相呼应,但暗部下的“雪花白”则更加灵气,像是把阳光带到了池塘边,牛儿们享受着这惬意的下午。
在康斯太勃尔的这段绘画时期,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名作,其中都可以窥得“雪花白”的踪迹,这是他在探索技法路上的革新,他通过他的画笔,饱含激情的描绘了平凡美丽的大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在自己画里表达的,就是光线、露水、微风、花开及清新的空气。”[2]
(三)晚期绘画(1829-1837)——“彩虹” 与“最后的雪花”
康斯太勃尔晚期的作品不再写实逼真,并且展示出不拘一格的大胆风格,许多学者认为康斯太勃尔晚期风格的转变是由于他妻子的去世,其中一幅他所创作的《蛙池那边的塞利斯伯尔利教堂》依然是写生,场景和构图与中期的绘画几乎没有较大差别,但在色彩和元素上与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色调不再像之前的写生那样清新,而是使用灰蒙蒙的色调传达出他的悲伤,在这幅画中“雪花白”元素仍有出现,但不是作为中期绘画来表现强烈的阳光下的对比或是水面波光粼粼的水纹,水面上的“雪花白”似乎是他画技成熟后仍保留下来的元素,新的元素“彩虹”的出现代表了另外的寓意,似乎是在暗示风雨已经离去,美好的事物出现。
1837年3月,康斯太勃尔于伦敦去世,《克利奥顿碑》是我们所知晓的他的最后一张作品,这幅画于1836年送去皇家艺术学院,这幅画与晚期我们所看到其他的画作有所不同,在那些画作中都并没有采取现实主义的方法,很多时候只能看出大块深色调,里面的细节大多数被概括了。但这幅油画中康斯太勃尔用秋天的暗红代替了青春的绿色,在画面上方整个天空的昏暗阴沉,作为主体物的纪念碑与回收的鹿紧紧在层层的树林的簇拥中,所有的景物均给人一种阴森、深沉之感。在这幅画中, “雪花白”作为康斯太勃尔油画风景画中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已经没有中期作品中那么突出,而是细碎又复杂得揉入进周围的事物中,给人一种它就是现实中存在的且不可缺少的事物,这是康斯太勃尔晚年精湛畫技以及思想成熟的表现。
三、“康斯太勃尔的雪花”对后世的启示及影响
“康斯太勃尔的雪花”也正如与德拉克洛瓦在 1825 年与康斯太勃尔交谈后,曾在他的报道中所描述的一样:“康斯太布尔那具有强度与生命力的叶子和草地,不仅仅是因为他使用了不同的绿色,也在于他将之分别用笔点擦组而成,通常他用短而分离的‘碎笔触来画大幅作品,这样表达出了一种惊人的生命力,更生动,实现了风景画中不断运动着的效果,表现了我们的外部世界活动的不连续性。”[3]
康斯太勃尔这一技法的灵感来源于水彩画使用材料的效果,但经过康斯太勃尔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并融入进自己的绘画中,“雪花白”元素已经成为康斯太勃尔风景油画中具有标志性的事物,人们会通过欣赏“雪花白”从而进行可能的判断,判断这是否为康斯太勃尔的画作。同时,在康斯太勃尔的绘画生涯中,他从初期的探索到运用其牢牢抓住光的效果,再现了自然中闪烁着光的物体,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柔和、更加真实。[4]
康斯太勃尔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其大胆创新的理念及其对风景画的独特认识和见解,丰富了风景油画的表现方式,为18、19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带来了巨大突破,同时也为后世风景写生提供了不一样的角度,并对之后的印象派、新印象派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永祥.色彩与情感的交响:康斯泰勃尔所痴迷的风景之美[J].大家,2012(04):86.
[2]李森.康斯泰勃尔心中的田园风光[J].作家,1998(09):98-103.
[3]周伟.康斯太布尔风景绘画艺术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4]刘丹婷.光与色的交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