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洪杨
关键词:疫情;共青团;青年;思想引领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服务和管理的学生所学专业背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积极引导学生挖掘专业潜力,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共有中国语言文学类、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专业,为了充分调动大家“停课不停学”的积极性,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策划并组织学生以讲述抗疫故事、传播抗疫纪实为主题的的音视频制作活动,并将本次活动取名为《聆听青年》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
本次活动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学生撰稿、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剪辑音视频和采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录音,专业之间的合作推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调动起大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大家对抗疫纪实的采写、对抗疫故事的讲述加深了同学们对疫情防控的认识,那些抗击疫情的医护者故事、志愿者故事极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第2期《聆听青年》中,朗读者宋逸帆同学在读完志愿者们的抗疫故事后深情回应:“天地与人心的故事,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描绘的,青春战‘疫,我们都愿意做最坚强的后方”。
共青团工作的阵地在哪里,思想引领的价值就体现在哪里。以专业特色为依托,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是高校共青团进行网络思想引领的主要着力点。
疫情防控期间,和学生们上网课一样,居家网络办公也成为了高校共青团服务学生的主要办公形式。网络办公无法最直接的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思想情况,因此,需要共青团工作者常常线上与学生沟通交流。开展线上“‘影响青年”电影评论分享会并把此项工作一直坚持是一项与青年团员保持密切联系的有效方法。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可以通过可观可感的方式感染广大青年学生,同时,电影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电影为抓手带领学生交流心得是提升广大青年学生艺术鉴赏力的重要手段。
《怦然心动》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带领学生们线上进行电影评论分享的第一部电影。在分享会中,学生们有的通过老庄思想分析影片中的人物,有的通过蒙太奇分析电影拍摄技法,有的通过疫情期间的新闻框架分析影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一部电影,他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力、对专业知识的迁移力,对古今思想的挖掘力充分展现,通过电影艺术的魅力,他们和这个社会又多了许多互动的方式。
“‘影响青年”不仅实现了可观的共青团活动形式的转变,也实现了思维的更新,加之高校的青年团员多数都是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这样视听内容丰富、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思想活力的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共同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与发展。
上好思政课是高校共青团必备的专业技能。高校共青团肩负着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高校共青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邀请学生参加疫情期间的思政大课,并广泛开展线上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树立了生于“种花家”无比自豪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也看到了学生们“大写的思政课,大写的青春”的青年力量。3月15日,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写了一封回信,他鼓励广大青年“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了深刻领悟和发扬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300余名青年党员、团员开展以“学总书记回信,话青春担当”为主题的线上团课,团课中邀请到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亲自讲述这封回信给广大青年带来的鼓舞力量和精神传承。在团课中,通过对话青年的方式进行线上访谈,对学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志愿者的青年党员、团员进行访谈,他们的话语间透露着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使命,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一次团课,深深激励了广大青年学生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勇气。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共青团要努力借助于网络平台激发团员的组织意识和大局意识,要经常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办公平台及直播平台等进行青年团员的线上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广大青年团员积极进步,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当然,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思想引领时,还要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有意识规避网络带来的问题。
作为高校共青团,坚持做好学生思想引领的初心不能改变。探索网络育人模式、丰富网络育人形式是我们立足新时代必须要长期坚持的课题。疫情之下,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何尝不是一场战“疫”,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应该潜心付出、踏实努力、不断创新,以“聆听青年”“影响青年”“对话青年”为抓手,在共青团工作中不断发掘新思路、新方法。
參考文献
[1]杨振斌,张瑜.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对策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0.18(6): 43-45.
[2]相征.网络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4 (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