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在孟良崮战役中的体现

2020-10-09 11:13袁宸旭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战士军队国民党

袁宸旭

关键词:孟良崮战役;思想政治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吃的很多败仗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但是1947年五月的孟良崮战役却是双方的战略意图和战术方案各自早已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主将一个是共产党用兵谨慎,战绩辉煌的用兵奇才粟裕;另一个是国民党风头正劲,胆略过人的常胜将军张灵甫。双方的战略指挥艺术都是大师级别,指挥过程中都没有犯下足以决定命运的致命错误,因此在孟良崮战役中单单从战略战术上分析结果的成败,历来众说纷纭牵强附会,难以服众。硝烟散去,尘埃落定,如今看来不难发现,决定孟良崮战役结果的不在战役之中而在于战役之外,在于双方将领各自代表的階级利益,在于双方各自的军民关系,

在于参战军队干部的政治觉悟,在于一个政党的思政工作是否得到了落实!

双方思政工作在部队团结一致上的对比

孟良崮战役的核心点便是张灵甫以自己的第七十四师作为诱饵,引出山东解放军围歼自己,而在其外围另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然后一口吃掉。所以双方比拼的是速度,救援张灵甫的速度和歼灭张灵甫的速度。

国民党军队之间党派林立,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作战互不协调,军官们大都把自己所辖的部队看成是升官发财的资本,排除异己的机会,各部队很难做到休戚相关、同舟共济。83师师长李天霞距离张灵甫仅仅不到十公里,但是因为自己和其在过去竞争74师师长位置时有矛盾,见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时不但不救反而暗自高兴,率83师后撤。最后在蒋、汤的严厉命令下,被逼无奈才派一个连,冒充旅部番号,进入沂水西岸佯装支援。后来在蒋介石的严令威迫下,才派出距离74师最近的57团增援,但又亲自打电话暗示该团团长,一旦情况紧急就马上后撤。而另一距离最近的黄百韬兵团开始对救援74师也不甚热心,经蒋、汤再三催促,才派出部队支援,尽管后来25师不遗余力地执行蒋的命令,尽力支援74师,但那时解放军已完全控制了战略要地天马岭,25师援军被阻,寸步难行。由于多数国民党军官以保存势力为重,各打各的算盘,尽管蒋、汤一再严令增援,各路援军却不能及时赶到孟良崮救援。甚至在战后国民党军事检讨会上,顾祝同、汤恩伯等众人干脆把所有失败的原因

推卸给了战败身亡的张灵甫身上。反观解放军方面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精诚团结。当时4个纵队打援,各阻援部队为堵住国民党军队的增援,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抗击,浴血奋战,凭借既设的野战工事,打退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冲锋。其中华野阻援部队叶飞四个团在已经伤亡殆尽时,千珏一发之际经过的兄弟部队,4纵10师28团2营营长朱振华二话不说全力协助其阻援任务,伤亡三分之二,但也使得在74师未被歼灭前,没有让援军靠近孟良崮一步,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叶飞将军在回忆此事时曾深情地说道:“这种情况,也只有在人民军队里才能出现。”可见,攻坚作战,将帅同心戮力,友邻密切协同是多么的重要。反观国民党军派系林立、将帅不和、兵心涣散,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

双方思政工作在军民关系上的对比

当时解放军包括阻援部队在内的9个纵队弹药、给养,主要依靠解放区百姓的支援。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解放区人民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支前运动,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物资供应。数以万计的大车、小车、担子和担架队川流不息地奔向前线,送物资、救伤员。诸城、滨海、蒙山、沂中、胶南、吴桥等地组织了千百支运粮队、担架队。运粮队的独轮车每车装粮均在200斤以上。人民群众自备干粮,再饿也不动军粮、自备蓑衣、席子,以备遇雨护粮。不论风雨阴晴,不怕敌机扫射,各地运粮队几乎没有完不成任务的。担架队和护理队则出入战场,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在此战役中,有7.6万随军民工,15.4万二线民工,69万临时民工参加支前。人民的支援巩固和加强了解放军在战役中的优势地位,对阻挡国民党各路援军及对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陈毅所说:“战争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事实证明,像这样规模巨大、人马众多的战役,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无私援助,要取得战役的彻底胜利是不可能的。

反观在孟良崮战役的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区作战,没有人民的支持。物资补充,兵员补给,弹药运输,都是问题,战争中最重要的弹药补给甚至要从遥远的国统区运来,而且困难重重,张灵甫最终在真正意义上的弹尽粮绝中走上了末路。国民党军队的一级上将胡琏在晚年总结孟良崮战役时说:“中共人民战争最为精辟所在,就是在正规军进入之前先建立解放区,这是最值得国民党总结和学习的地方。在其军队与人民所结成的网络中,政府军情报不灵,补给路断,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于不利的天气、地形情况下包围政府军,再加上阻断援军、打断后路,政府军就如秋蝉一般,不能自拔,最后在网上被中共吞入口中。”

双方思政工作在兵员补充和构成上的对比

国民党的兵源主要通过强行抓丁来补充兵源。由于国民党进行的非正义的内战, 人民不愿充当炮灰, 因此国民党只有通过强行征召补充兵源。国民党军队一旦损失, 没有及时补充的办法。一个部队被歼灭了, 只好从后方抓壮丁, 从头训练、补充装备。由于壮丁多是贫苦穷人, 身体素质不佳, 且心里不明白为什么打仗, 没有思想动员, 没有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 被抓的壮丁不可能有积极性, 其士气和战斗力可想而知。这样, 国民党军队始终组建赶不上作战, 只能越打越少了, 且士兵素质和作战能力越来越低。

反观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 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 让人民群众明白解放战争是为人民而战, 使人民群众明白只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才能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 根据地的广大青壮年都积极地参军。中共还把抗战时期的各种抗日人民武装, 通过改造将其编入正规部队。

解放军兵源重要组成部分还有解放战士,即俘虏兵。在战争中改造俘虏, 化敌为我。中共在改造解放战士时, 采用老战士帮助解放战士解决实际困难,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中共的官兵一致的民主作风, 对解放战士触动极大。解放军干部吃、穿、住都和战士一样, 使得解放战士与中共的关系更加紧密, 由于解放战士大都是穷苦人出生, 容易培养阶级感情。通过“诉苦运动”和“三查成分”的新式整军活动, 使得解放战士思想觉悟大为提高, 他们明白了为谁打仗, 找到了奋斗的方向。这样就使的解放战士在战斗中凭借着个人良好的军事素质, 表现出机智灵活, 讲求实效的优点。涌现出许多像王克勤那样的优秀的解放战士, 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双方思政工作在政治信仰上的对比

国民党军队内的政治工作很是薄弱, 政治工作实际就是部队的附带品, 政工人员只起到“贴标语、叫口号”宣传员的作用, 政工人员在部队里要听从军事长官的指挥, 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根本无法对军事长官进行监督与制衡。

国民党军队的军事主官缺乏党的意识, 各级将领都将部队看作是自己的私人武装, 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目的。因此在孟良崮战役中不能很好的协同作战, 缺乏自动与友邻部队的联系策应。因此在与中共军队的作战中, 对于上级的命令, 有利就执行, 无利就阳奉阴违, 这样的军队, 能不是一盘散沙吗?怎么会有战斗力!

反观共产党早在三湾改编时, 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制度, 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 整个部队由党统一领导, 部队一切重大问题, 均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这样, 就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共对军队的领导制度。党指挥枪的原则, 是与那种有军有权、谁抢多谁就是势大的观念是对立的。这样就杜绝了军阀主义, 维护军队性质和军队团结。这才有了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将军的一呼百应!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盼已久的太平日子终于来临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山东四千万劳苦大众同样渴望过上这样的生活。然而,这时候蒋介石政府却悍然发动内战,把刚刚从水深火热中挣脱出来的人民群众又重新推向战争的深渊。孟良崮战役,表面看是国民党45万大军同华东野战军27万将士的生死对决,实际上是与四千万山东人民的大决战。透过这场战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整编第74师以及以其为代表的国民党军最终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其自身之弊;蒋介石政府也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中国人民。

穿过历史的回音壁,不难发现,任你羽扇纶巾文韬武略,本领滔天,选择了与广大人民为敌,最后也只能是饮恨沙场的下场!

参考文献

[1]郭于晋.解析中共在解放战争中迅速胜利的原因——以国共两党军队比较为中心[J]科技信息,2013(01).

[2]孙海强.孟良崮战役研究[J]军事历史,2019(10).

[3]谭苏丽.国民党七十四師覆灭的真正原因[J]党史博采,2019.

[4]刘子君.孟良崮战役中的俘虏兵[J]党史纵横,2019.

猜你喜欢
战士军队国民党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快过关了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