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英语专有名词 翻转解析历史概念

2020-10-09 19:23陈明珠
关键词:外语

陈明珠

摘 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世界史中的一些历史概念时常让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用外语将一些专有名词还原,可以呈现词语的发源、演变和异化发展,使学生直观了解历史概念背后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为其把握历史真相、认识历史客观规律提供便捷的途径。

关键词:世界史教学;外语;历史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108-2

在世界史教学中,最让学生困惑的不是时空观念而是历史概念,比如“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由于在中国史中找不到对应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因此大部分学生“只识其字,不解其意”,主要靠机械记忆掌握相关知识。笔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双语历史教学后,逐渐意识到用外语还原专有名词对于历史概念解析的重要意义。近代中国翻译学诞生以来,如严复、傅雷这样的翻译大师力求译文“信、达、雅”,但由于种种因素所限,有时仅是差强人意。不同语言的形成是由特定的环境和思维方式导致的,尤其是历史专业术语背后往往蕴含着厚重、复杂的地区文化,只有看到它原生的表达方式才能体会其真正内涵。

一、追踪翻译史,解惑“分封”和“封建”

封邦建国制(The system of enfeoffment)和封建制度(Feudalism)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几乎一样,内涵却大相径庭。同样的汉字表意不同的内容,有的时候是人为制造的困惑。

“封建”一词出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的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封国土、建诸侯”。这是一种中国古代天子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做为食邑的制度,也就是高中歷史教材中所说的“分封制”。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对应于西欧的5~15世纪。历史研究表明,西欧“feudalism”的基本特征——国家统治权力的分散、庄园制度和武士等级制、领主附庸制及其包含着的原始契约因素等几个方面——是西欧社会历史的产物,不具有普遍性,对中国传统社会尤其秦代至清代社会而言,恰好是陌生的,难以用同一个概念涵盖之。[1]

1904年严复在翻译爱德华·詹克斯的《社会通诠》(E.Jenks, A History of Politics)这本书时第一次将feudalism译为“封建制”,从而将西欧的feudalism与中国的传统社会完全对应起来,后者不仅包括先秦时期,也包括秦代至清代。

这种强制代入式的翻译使严复本人也陷入纠结与痛苦之中,并且为整个中国历史学界带来无尽的争辩。而对于广大中小学历史教师来说,考证与争鸣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才是关键。追溯语言本来的出处,交代翻译史上的误差,能化解“同字不同意”的困惑。

二、比对音译词,理解“地区”与“国家”

欧洲封建社会大部分时间里没有民族概念,所以也就没有民族国家(nation)。他们首先自认为是基督徒,然后才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2]

从德意志(Deutschland)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事实上是一个地区由分散状态走向中央集权,走向国家认同的过程。“Deutschland”是德意志的音译来源,“Germany”是日尔曼的音译来源,当今的德国是一个由古老的日耳曼人在莱茵河畔逐步建立起来的国度。

在中世纪,德意志被称作“教皇的奶牛”,因长期四分五裂而经常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与搜刮。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通过鼓励各国建立新教的方式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而其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各国在驱逐天主教会势力的过程中强化了民族意识,因此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希腊半岛也有同德意志地区相似的发展历程。从希腊(Hellas)到希腊共和国(Hellenic Republic),从数百个各自为政的部落城邦到统一的民族国家,中间经历了无数次变幻波折。当学生知道古代史中的“Hellas”是一个地区概念时,便也能理解“雅典(Athens)”、“斯巴达(Sparta)”都是其中的城邦的道理了。

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法语:Indochine)地区也是一个令学生困惑的概念,他们经常将这一地区等同于印度。当教师用英语说明这是India和China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块地方,即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学生便有了明晰的地理概念。20世纪50年代,法国结束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后,这里的几个民族国家——越南(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老挝(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柬埔寨(Kingdom of Cambodia)才真正意义上诞生。

三、拆分复合词,厘清“民主”与“共和”

讲到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emocratic Republicanism)是典型的代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也曾效仿美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有一道读图题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区分“民主”与“共和”这两个概念。

通过分解这个词语,并找到英文释义,这一题便迎刃而解。

“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即“人民做主”。

“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 publica,意为公共事务。共和制(Republicanism),即“共和政体”,指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Democracy”与“Republicanism”都是在晚清由西方传入中国,1903~1913年间“Republicanism”一词在中国颇为流行,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痛恨与无情鞭挞。

共和的,未必是民主的;民主的,也未必是共和的。合起来是一种意思,分开来又有不同的含义,用中文语境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的概念,找到它的来龙去脉就是找到了捷径。

四、解剖派生词,感悟“复兴”与“改革”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这个词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组成,英语Renaissance的构成同样如此,Re-(重新)和naissance(出生),会意复活、再生。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因此称为“文艺复兴”。通过分析词语的构成,教師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时期宣扬的人文主义和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人文主义在“再生”之余,拥有了更多时代赋予的新内涵——文艺复兴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非来世,注重的是异教经典而非基督教神学。[3]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由Re-(重新)和formation(构造)组成。宗教改革是对欧洲原有的天主教会统治秩序的冲击和挑战,宗教改革后很多国家建立了新教,“教随国定”后,各国专制王权得到加强,一批民族国家悄然形成。美国作家卡洛斯·艾尔在《宗教改革:现代世界的黎明,1450~1650年》(Reformations:The Early Modern World, 1450~1650)一书中将200年间欧洲各国宗教改革运动统称为the Protestant and Catholic Reformations,这就完整表达了15~17世纪新教对天主教会势力的“反抗”以及天主教会的“自我改革与重构”,在这样的语境中理解宗教改革显然更加准确和具体。

历史学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是基于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这种认识必然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的,进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4]历史教师作为历史事件的叙述者和阐释者,应该拥有多维度的时空意识,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断追求历史的真相,不断完善历史的贯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侯建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06).

[2]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历史教学,2008(05).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

[4]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6).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 镇江212000)

猜你喜欢
外语
六月记事簿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改革开放后的全民“外语热”
外语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我要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