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摘 要:本文在研究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民族舞蹈的内容,将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表演风格融入幼儿的舞蹈教学中,进一步地体现了民族舞蹈的优势以及文化色彩,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舞蹈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对民族舞蹈学习传承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幼儿在学习传统舞蹈文化的过程中建立了民族自信心。而且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增强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从客观上为幼儿营造了更是一个舞蹈学习环境,对培养幼儿的民族舞蹈文化意识和民族舞蹈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教学;民族舞蹈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0-00-02
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舞蹈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人们广泛喜爱的基础上,体现了不同区域的民族舞蹈的优势与特色。民族舞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智慧的结晶,民族舞蹈本身具有强烈的育人效果。所以民族舞蹈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融入幼儿教育中,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舞蹈学习思路,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而且在幼儿本身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文化素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的个性化认知以及文化层面的进步基础上,促使幼儿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弘扬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强化民族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幼儿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发展。在幼儿园的舞蹈学习适应性的情况下,对于幼儿本身的身体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当不断地融入民族舞蹈的内容,发挥民族舞蹈的文化魅力,奠定幼儿舞蹈学习的长期基础,丰富幼儿的舞蹈学习思路。[1]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的途径
(一)家园合作
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幼儿营造舞蹈教学环境,让幼儿在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对于民族舞蹈有了充分的认识,强化了幼儿的舞蹈学习意向的基础上,对于幼儿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音乐和舞蹈本身的特色,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完成舞蹈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强化幼儿舞蹈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使得幼儿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身体素质和舞蹈核心素养。家长给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民族舞蹈学习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幼儿从思维意识上认可民族舞蹈,对于民族舞蹈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突出了民族舞蹈的服装、服饰以及动作的文化特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民族舞蹈的文化熏陶,发挥民族舞蹈文化对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影响。对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2]
(二)情景化教学
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幼儿舞蹈教学情景设计中,引导幼儿在积极主动参与民族舞蹈教学的情况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容易掌握民族舞蹈教学的内容。情景化教学中,教师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民族舞蹈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了更加轻松愉快欢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幼儿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树立了幼儿的民族舞蹈学习自信心。在主动接近幼儿的过程中,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在民族舞蹈课程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舞蹈素养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少数民族的舞蹈服装、服饰以及动力感激强,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所以,通过音乐服饰等更加直观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幼儿学习民族舞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民族舞蹈的专业化以及趣味化教学,让幼儿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在民族舞蹈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课程。[3]
(三)系统化设定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园开展了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舞蹈教学的具体内容,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在整个舞蹈教学环境及氛围中,给幼儿以更多的舞蹈教学内容指导,优化了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结构,促进幼儿舞蹈整体的民族化、多元化进步与发展。而且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流程得以优化,幼儿舞蹈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了幼儿整体的舞蹈特色化发展在提高少数民族舞蹈观赏价值的基础上,综合地呈现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对于少数民族舞蹈发展,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的价值。在幼儿大力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培养了更多优秀的舞蹈类人才,对幼儿民族舞蹈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比较有利。
(四)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潜力
幼儿园在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應当注重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得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民族舞蹈中,增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互动。而且在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中,促进幼儿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从而保证幼儿园的民族舞蹈教学获得家庭的重要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效果。在良好的互动环境和氛围中营造了幼儿舞蹈学习的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极大的提高民族舞蹈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幼儿的舞蹈审美意识以及舞蹈文化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努力下,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民族舞蹈的机会。在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推动了民族舞蹈教学中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系统化进步。
二、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具体应用
(一)理论阶段
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以及趣味化的民族舞蹈故事引入民族舞蹈的理论知识,并且在理论学习环节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理论认知,深化了幼儿对民族舞蹈的深刻了解。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使得幼儿园的舞蹈教学环节获得足够充分的发展。在幼儿学习舞蹈教学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参与的舞蹈的创作中,使得幼儿对于民族舞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理论阶段的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幼儿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践阶段
幼儿园在开展舞蹈教学的实践性环境中,幼儿教师将民族舞蹈融入各个环节中,并且通过表演活动展示民族舞蹈的真实魅力。而且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民族服装服饰以及道具,让幼儿对于民族舞蹈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幼儿从内心上对民族舞蹈产生了依存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建立了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开展幼儿手工作业的形式,将民族舞蹈的具体内容细化为手工材料,并且通过绘画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制作与民族舞蹈有关的人物形态。
(三)总结反思阶段
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共同总结反思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并且进一步体现幼儿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的不足,降低幼儿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率。让幼儿能够在专业化的舞蹈教学中形成专注力和专业化的舞蹈素养,对幼儿的舞蹈能力发展以及舞蹈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民族舞蹈教学反思之后,幼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的提升,能够主动的反省个人的行为,并且对又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效果。所以,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是立足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思想,突出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在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个体的自主性发展比较有利。
三、结束语
文中开展幼儿园的民族舞蹈教学,是在幼儿舞蹈教学情景化的过程中,结合家园共育的思想理念,通过开设系统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并且意在激发幼儿童学习民族舞蹈的潜力,塑造幼儿的民族舞蹈素养的目标引导下,全面地开展了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在注重丰富幼儿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奠定了幼儿民族舞蹈学习的全面发展基础。幼儿民族舞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幼儿在个体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身心的共同进步,尤其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肢体协调性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利的。作为教師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学习民族舞蹈,既能传承民族舞蹈文化,同时又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素质发展,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舞蹈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党霞.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1.
[2]胡晓宇.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J].广东蚕业,2019,53(08):111+113.
[3]李韵葳.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5(19):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