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创新路径探究

2020-10-09 10:05万丹丹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路径钢琴教学方式

万丹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各阶段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钢琴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对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也是更为重要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追求。高校艺术专业尤其是艺术类高校的钢琴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也关乎着我国未来优秀艺术类专业人才的质量。所以,各大院校应当充分重视钢琴教学,对我国音乐事业发展负责。新课改对于国内教育的新标准和新目标要求我国各大院校调整教学思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钢琴教学来说,很多高校还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思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习难以产生兴趣。由此可见,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创新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将分析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现状,探究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创新之路。[1]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新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教育的重视增加,人们对于学生教育的方向也不仅仅停留在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都有了一定的重视程度。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钢琴教育是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串联声乐、演奏、作曲、舞台表演等多门艺术学科的纽带。虽然钢琴教育的重要性无须多说,但是国内高校对于钢琴教学的重视程度却没有与之重要性成正比,反而纵观国内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大多授课方式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和趣味性,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材也较为单一。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匹配新时代教育需求,也难以与学生拉近距离令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创新教学方式,实现钢琴教学方式的创新。[2]

一、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就是一个教一个学,而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将过多的课堂时间放在“教”上,过多的讲述理论知识或演示作品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授课的形式是否被学生所理解,授课过程过于主观化。其次,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甚至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厉声训斥学生,当学生出现多次重复性的错误时教师就会厉声训导甚至示范弹奏时会过于情绪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令学生产生厌恶情绪。[3]

(二)教材内容千篇一律

高校钢琴课程在开课时往往还会采用《哈农》《拜厄》《车尼尔599》等基础入门练习曲作为教材,对于教材的解读也不够全面,往往只是布置练习曲让学生反复练习,对于练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却没有指导。一般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钢琴基础,但基础水平并不一样。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练习计划。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指法练习开始,强调手型,指法和节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加强教学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突破。[4]

(三)学生未重视钢琴课程学习

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的过程,也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演奏过程中自己的进步和钢琴作品中情感的体会。学习钢琴除了要有兴趣支持也需要学生付出时间和努力,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因此,钢琴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意识。然而,步入高校的学生离开了父母的管控,教师也不会像初中高中的教师那样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时间,一时之间学生变成了自由的小鸟,对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和练习时间也有所懈怠。其次,除了钢琴专业的学生之外,音乐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作曲技术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和声基础等多门课程,对于钢琴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也会有所下降。[5]

二、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方法及路径

(一)加强课程设计

1.丰富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多元化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创新应当注意教学态度和思维的转变。教师和院方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变化和新形势下教育趋势的转变,看清当代学生的改变,转变教学思维以匹配现代化教学需要是势在必行的。除此之外,高校授课时的教材也需要更新换代,沿用以往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应當多寻找更多更新更好更适合现代化教学的教材和教具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其次,教师也应当注重因材施教,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钢琴基础都是一样的,因为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当注重多元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实际需求设计教学环节。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注意多引导其指法、节奏以及乐理知识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则进行强化性训练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感,注重演奏时情感的表达。

2.精细化制订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很多高校都有开设钢琴相关的课程。但是很多与钢琴相关的课程也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对于自己学习此门课程的用途所在何处也不明确。所以,高校在制定相关专业课程时应当有所取舍,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置教学环节的时候应当尽量地精细化。帮学生设想好每一个目标实现之后的发展可能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的教学目标也能够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在自己练习的时候也能够明确自己的不足着重加强训练。

3.注重资源整合,取长补短

西洋乐、民乐、声乐、理论、作曲、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专业都属于音乐的教育范畴,所以不论哪一个专业都是属于同一体系之中的。钢琴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其他相关专业的共性进行资源整合,取长补短的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可以用几个音符进行即兴创作,即兴演唱和伴奏;将流行音乐或传统民族曲目融入钢琴演奏中;民乐与西洋乐的合作表演等形式。这样的资源整合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取长补短,减少课堂教学单一性带来的枯燥乏味,还可以提升钢琴课程的魅力,同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之间的碰撞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的师资团队对于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各大高校應当重视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建设。钢琴专业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耐心。因此,高校在聘用钢琴教师之前一定要对应聘者的履历和专业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考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也可以聘请专业权威教师、演奏家到校任教或召开专题讲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对于现有教师团队也应当定期召开学术论坛,帮助青年教师进步,定期组织教师去到更高专业学府进修,保证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最先进最专业的教学态度和师资力量。

(三)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建设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占据了课堂时间,扮演主导角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然而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中最应当被重视的角色。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多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角色,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时间和发言时间。所以,新课改要求学生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成为一个独立学习的个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让知识为自己所用,并且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多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不断的鼓励学生,注意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自身能力建设。

三、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革,我国逐步看清素质教育对于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转变传统应试教育和刻板教育理念,力求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打开发现美的大门,更是培养我国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途径。而音乐教育的综合发展也离不开钢琴教学,钢琴教育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培养综合音乐人才的基石。所以,各大高校音乐专业应当重视钢琴教学课程,通过创新钢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学生钢琴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路径[J].戏剧之家,2018(23):154-155.

[2]李云昆.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16):201-202.

[3]刘欣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J].现代交际,2019(07):168-169.

[4]米佳.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12):187-188.

[5]颜飙.新时期的钢琴教学创新模式[J].北方音乐,2016,36(23):65+67.

猜你喜欢
新路径钢琴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