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校在教学方案以及教师的培养方面,一定要加强对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设置合理的艺术课程。教师录取过程当中要录取具有艺术素养的全科教师,同时来增加小学教师、初中、高中教师的各项权益,提高教师的经济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此,本文基于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中舞蹈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关键词:全科教师培养模式;舞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2
在教育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当前我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施实践技能的教育以及提升学生各项艺术素养,最终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当前教育的发展状况,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相关部门要构建相关教育体系来提高教师待遇,从而才能够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真正的全科教育教师。对此,本文就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中舞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展开论述。[1]
一、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中舞蹈教育课程发展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以及理论分析,发现“全科教师”舞蹈课程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模式方法不当以及课时量与教学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等。
(一)学生实践课程较少
在当前,全科教师在舞蹈教育课程培训过程当中,对学生实施的舞蹈实践课程较少,教师不能对学生及时进行舞蹈形体以及舞蹈课程的训练,学生无法达到舞蹈学习的要求。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之下,要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实践,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实践课程为导向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理论课程过于抽象
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理论课程过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无法将整个舞蹈表演出来。这种原因是因为理论课程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具体对舞蹈姿势和形体进行想象。除此之外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当中,形体不加以训练无法达到舞蹈美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可能简单地以理论教学把全部的舞蹈内容传授给学生。在现代艺术美学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一些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艺术美学进行专业指导。在艺术课程的开设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挖掘更多的艺术人才。[2]
(三)课时量较少
当前,关于“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当中,具体舞蹈课程的学习时间只有两个学期,每周大致为两节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共计56个学时,但是关于舞蹈教学的基本目标:要熟练地掌握学习的舞蹈内容,可以完成小学阶段舞蹈的摹跳,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完成比较简单的创编;舞蹈的动作要准确化以及规范化等。但是这些内容对于舞蹈零基础的学生来讲,只利用56个学时完成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不要说示范能力以及编创能力,就连一些比较基本的动作技能也难以做到位。
二、农村小学舞蹈师资的具体现状
纵观农村教师的数量,发现其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教师除了需要担任一门主干课程之外,还需要按照学校的具体需要,承担其他的一些课程,在这种背景之下,全科教师就会应运产生,但是其具备被迫性以及被动性等特点,属于一种在压迫以及被动当中逐渐成长出来的全科教师成长形态。一些教育资源比较良好的农村小学,担任舞蹈教师的人员属于农村学校舞蹈师资当中的主力军,但是老师本身具备较低的舞蹈素质,其舞蹈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一些教学资源比较差,教师数量非常少的学校,教师的结构会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即使一部分教师对舞蹈非常的热爱,对舞蹈教育具备较高的熱情,但是由于舞蹈存在技能性的特点,其无法更好地承担舞蹈课的具体教学,因此出现了不开舞蹈课的相关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及时地对农村小学舞蹈师资的问题进行解决,才可以促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更好地进行发展。
三、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中舞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舞蹈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以及艺术素养,其属于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全科教师”的具体培养中需要对其重视起来,只有具备良好能力以及舞蹈素养的全科型小学教师,才可以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具体需要相适应。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全科”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设置,舞蹈课程的设置以及当下实际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之间不相符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目前的舞蹈课程模式下,不能很好地培养出全科型的小学教师。小学“全科”教师舞蹈能力比较的欠缺,舞蹈教育的发展非常的滞后,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在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当中,如何对舞蹈教育课程进行优化,才可以使得其以及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之间相契合,体现出综合性、科学性以及逻辑性属于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及探讨:
(一)设置合理的舞蹈课程
全科教师的生源存在多元性的特性,非常多的学生都来自普通学校,舞蹈技能方面非常的差,很多都不具备舞蹈基础。“全科教师”在设置舞蹈课程的内容时,需要满足不存在舞蹈基础的学生具体需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都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相符合。
“全科教师”培养阶段的舞蹈课程应涵盖“欣赏、技能、创编、教学”四个方面:“欣赏”是指设置舞蹈欣赏类课程,着重培养全科教师对舞蹈艺术鉴赏的能力。“技能”是指舞蹈技能类课程,包括芭蕾形体训练、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创编”是指儿童舞蹈创编类课程,即运用儿童舞蹈不同形式的创编方法,掌握儿童舞蹈创编的一般规律进行创编实践。“教学”是指儿童舞蹈教学方法论课程,涉及儿童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内容。并且要增加舞蹈课程的课时量,使学生熟知舞蹈历史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舞蹈技巧及编创能力。[3]
(二)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舞蹈技能课具备比较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往往实施动作的教授,文化知识的教授是比较少的。非常多的舞蹈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忽略了“全科教师”的具体教学,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不能用心灵对其文化、结构、旋律以及节奏等方面去感受。
舞蹈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传统的“口传身教”舞蹈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按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阶段的不同性,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实现舞蹈教学的相关目标。比如:在实施基础舞蹈知识,舞蹈鉴赏以及舞蹈动作讲解时,一定要和“探索与发现”以及“口头讲解”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学生对舞蹈文化的探索得到激发,鼓励学生积极的观察舞蹈动作的具体特点,发现动作存在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要地位,而且还可以把舞蹈知识以及技能教学综合的进行考虑,改变了学生之前学习的被动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主动的接受舞蹈知识以及技能。
(三)强化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属于保证教师舞蹈素养训练目标的一个比较主要的环节。舞蹈教师具备的专业技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育一直在发展,教育政策也在不断地更新,舞蹈教师应该对他们的教学以及研究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首先,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兴趣需求以及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舞蹈老师需要对舞蹈历史,舞蹈文化,民间文化以及音乐美学等进行广泛的了解,并且要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其次,由于学生的舞蹈基础存在不均衡性,为了更好地达到训练目标,教师需要使得他们的舞蹈教育以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持续性的学习教学法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提升教学能力,可以按照教学情况及时的进行调整以及处理。
四、结束语
在全科教师培养模式过程中,舞蹈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展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美学素养,对非专业知识有具体了解,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为全科教师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保证我国全科教师教育模式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澍声.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27):39-41.
[2]常真.《形体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基于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764.
[3]王莉.本科层次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構[J].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7(0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