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安裕
摘要:“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包含的几个教学环节,从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科新知开始,再到后续的合作探究,以便顺利解决问题,进而再以质疑活动引导学生再次探究知识内涵,将新知生成与试题编写结合起来,是改善学生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运用此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如何组建合作小组?小组内部又如何运作?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让想使用该模式的老师们有个了解。
关键词:三疑三探、问题、对策
一.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背景
2014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茂名市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上接触到杨文普校长介绍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二.熟练掌握“三疑三探”课堂实操流程。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在“设疑自探”环节,教师给出特定的素材,包括漫画、影视作品、故事等,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师生合作将生成的问题整理成自学或自探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或自探提纲独立去翻书,查资料,尝试去解决问题。所以在该环节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生成问题、形成问题提纲,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在“解疑合探”环节,是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环节,学生将对自学提纲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的规则是“学困生先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教师也要在讨论将近结尾的时候出示任务表,提醒展示组和评价组提前做好准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需要,也可以全部小组进行展示。
在“质疑再探”环节,学生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本、专家提出质疑,提出更新角度、更高层次、更难的问题。对展示组、评价组的表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科任老师也可以补充。是学生挑战权威,更深层次挖掘问题的环节。
在“应用拓展”环节,针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写一些基础性的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通过尝试做题,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编题,形式不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论述题等均可。各小组推荐出代表自己小组水平的的试题(含答案解析)。学科代表要对整节课中同学的表现(包括提问环节、展示组、评价组、出题组)进行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出题,把各组推荐出来的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展示出来,让全体学生试做。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
三.重抓学习小组的组建
(1)确定由4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
①小组人数与互动种数的关系:2人小组有2种互动,3人小组有6种互动,4人小组有12种互动,5人小组有20种互动,6人小组有30种互动。
②成员太多存在以下问题:A成员间隔太远B管理难度加大C讨论时间更长D倾听难度加大E偷懒机会增加F发言机会少。
(2)选谁做组长?
第一、具有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提前投票,谁最受欢迎)
第二、成绩在中上以上。
第三、科任老师把组长确定为A类人员,把组长姓名写在黑板上。
(3)其他成员如何加入组长中?
①把非组长人选的成绩,按高到低排列下来,划分为B类、C类、D类人员。
②要求组员选择组长时,组内不能全男性或全女性。
③教师念出B类人员的姓名,让他(她)们把自己的姓名写在组长之下。以此类推,让C类、D类同学也把自己的姓名写在组长姓名下。
④最终让各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更具有可比性。
⑤每个小组都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组名,也可以成立1组、2组、3组等。
四. 要及时运行加分激励机制
加分激励机制贯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全过程,在“设疑自探”环节,学生对教师提出的素材,产生问题,问题如果被老师采纳,将由组长加分;在“解疑合探”环节,展示组的代表展示完毕,由评价组的代表进行打分,由组长加分;在在“质疑再探”环节,学生或老师可以对展示组或评价组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更高层次、新方法、新路径、新视野的展示,教师可以打分,组长记录。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根据该节课的重点、難点进行命题,如果试题被采纳,将给全体学生试做,对该学生要加分。
教师可以约定每月奖励一次分数较前的个人和小组。可以考虑给个人“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评价之星”、“编题之星”,给小组“升本小组”等荣誉。
总而言之,在当前中考、高考巨大的压力下,在“成绩为王”的指挥棒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对成绩对分数的需要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教学良心。
但是,中学课堂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挫败和快乐的。课堂改革本该如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