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村”与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

2020-10-09 10:04蒋明洋龚倩
艺术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建设

蒋明洋 龚倩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代表着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与进步。本文以“红色乡村”建设与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为题,以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红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红色乡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4-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举措和有效途径。由此可见,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红色乡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慧镇作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亦是其夫人革命先烈杨开慧的故乡。对于“红色乡村”——开慧镇的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发挥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舞蹈、戏剧、播音主持、艺术设计等专业特色,助推“红色乡村”文化建设。这对于拓宽红色文化的开发途径以及艺术类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红色乡村”文化建设与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红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研创红色艺术作品,举办“红色乡村”艺术展演

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红色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发挥艺术类专业优势,利用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研发创作红色艺术作品,举办“红色乡村”艺术展演,开发红色旅游艺术产品以服务旅游文化产业。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长沙县开慧镇的特派员单位,该院校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组建师生团队利用暑期和周末期间前往开慧镇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让师生团队走进红色乡村、参观杨开慧烈士、缪伯英烈士故居从而深入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访问革命前辈亲属,收集、整理、加工红色革命资料,致力于深度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为高职院校提供艺术作品创作的题材来源,给予师生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针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的专业门类,具体可实施以下工作:

第一,舞蹈、音乐、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师生创作红色题材艺术作品,如红色舞剧、歌剧、话剧。题材的来源可以是历史伟人、革命先烈的人物塑造、红色革命生活、革命爱情的情景再现。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汇集表演专业师生(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戏剧影视表演)共同创作红色艺术精品、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速艺术作品在省内省外的传播力度,向人们展示开慧镇悠久的红色文化,从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第二,艺术设计专业以“红色乡村”为题材为开慧镇设计平面广告并设计与制作“美丽乡村”网页界面,动漫设计专业则根据开慧镇的历史名人故事展开漫画创作及动漫周边设计,以此拓展“红色乡村”与外界联通的有效渠道。除此之外,室内设计专业可以为红色纪念馆、展览馆展开公共空间和软装饰设计,弥补了乡村专业人才的缺失,打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红色艺术作品来源于“红色乡村”,也应该反哺与“红色乡村”。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红色艺术作品“下乡”,举办“红色乡村”为主题的艺术展演活动,如舞蹈展演、音乐节、诗歌朗诵会、工艺品展览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如2014年,湖南大众传媒技术职业学院与长沙县开慧镇政府以及当地企业联动打造首个“美丽乡村圣诞之夜联谊会”,艺术类师生为当地数百名村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通过多样化的红色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演,院校师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了当地红色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进步。

二、开展支教社会服务活动,振兴“红色乡村”教育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慧镇在高端的文化艺术与教育人才方面相对缺乏,为弥补开慧镇艺术专业人才短缺,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发挥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师资优势,积极开展支教社会服务活动,建立“红色乡村”教育基地,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增强乡村教育活力。同时为师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己之力。

关于支教社会服务活动有秩序、有效率的开展,高职院校需制定详尽的计划章程。前期务必做好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官网、学校学报等信息公开平台大力宣传支教社会服务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引导高职院校师生投身乡村教育。高职院校还需严格招募选拔过程,将专业成绩、道德品质、支教经验纳入考核标准。在音乐、舞蹈、戏剧、播音主持、艺术设计等专业中挑选出真正有意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引进优秀的人才方能真正改善乡村的教育素质水平。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需开展岗前培训活动,让师生团队了解开慧镇的艺术教育现状以及开慧镇的现存的红色教育资源,根据开慧镇葛家山、枫林市、飘峰山等8个建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教育,培育“红色乡村”管理人才、学术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具体可实施以下工作:

第一,注重对开慧镇文化艺术干部的管理型人才培养,开展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整合与规划教育,培养对当地红色乡村文化的组织建设能力,为当地文体活动设定合理的运作机制。

第二,针对本地党员代表,开展党史的革命传统教育,积极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让党员代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培养乡村学术型人才,建立红色乡村资料库,编撰红色艺术乡土教材。针对开慧镇的文艺青年,选取简单易学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进行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艺术作品融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增加旅游景点参与式、体验式项目,从而带动新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

第四,针对开慧镇中小学生群体,开设音乐、舞蹈、戏剧、播音主持等红色主题课程、开展红色专题讲座,排演红色主题艺术作品,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潜移默化的为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上述方式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助推“红色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开慧镇位于长沙县北部,距县府38公里,开慧镇与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地理位置较偏僻,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缺乏专业的教学设备。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健全支教活动管理机制,在师生团队支教期间,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应提供安全生活保障、经济支持以及专业的教学设备,尤其注重师生的安全问题,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工作,為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师生团队保驾护航,健康科学的推动支教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方能促进红色乡村的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校政企”实训基地,携手共建美丽乡村

建立“校政企”实训基地,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与开慧镇政府、本地企业、科研单位的教学资源和人才栽培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实训教育。通过这一举措,引导大学生实践实训活动朝着项目化、品牌化和阵地化方向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稳固的实训基地,联合多方力量携手共建美丽乡村。如2014年12月24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开慧镇举行“美丽乡村圣诞之夜联谊会”,由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开慧镇政府以及湖南慧润农业科技联合打造。这一举措,是继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长沙县科技特派员单位、与开慧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是社会服务“接地气”为美丽乡村提升文化品牌服务的有力措施。2015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以协议为基础,整合人才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文化服务进社区,进一步为美丽乡村旅游产业献计献策。[1]

2013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建立全面深化合作,该院校应借助地域优势,顺势建立“校政企”实训基地,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长沙县开慧镇政府、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合作,积极拓展学生实践实训基地,打造湖南最美乡村,实现多方共赢。

四、结束语

“红色乡村”与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大力发挥艺术类专业优势,走进红色乡村开展田野调查,积极研创红色艺术精品,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举办“红色乡村”艺术展演,以服务“红色乡村”旅游文化产业。针对乡村艺术专业人才短缺,还需发挥区域艺术类高职业校师资与学员优势,开展支教社会服务活动,振兴“红色乡村”教育。建立“校政企”实训基地,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携手共建美丽乡村。以此拓宽红色文化的开发途径,促进区域艺术类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与发展,全面推动“红色乡村”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敏,张舒豪.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173-176.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建设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探微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