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悦
专家老师:
您好。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在制作班级公约,将游戏规则、喝水规则、排队规则等都变成孩子能够看懂的标识。这些规则预设目的是使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最终实现孩子的自我管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班级公约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班级公约形同虚设,对幼儿的影响力几乎为零;有的班级公约变成了约束孩子行为的“戒尺”;有的班级公约变成了环境布置,孩子参与也很少。班级公约是否需要?班级公约可以约什么?班级公约怎么约?这些都是我们存在的困惑。
丹丹老师
幼儿园班级环境中存在许多规则提示,如游戏规则、喝水规则、排队规则等,常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对班级中全体幼儿行为有公共规范性,这些规则统称为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价值取向是一种约定、一种行为准则,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杜威等教育学者早已论证了儿童的道德标准和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班级公约不能从成人视角去制定,我们需要立足儿童立场,来看待、判断、践行班级公约约什么以及怎么约,并对班级公约进行深层价值思考。
公约有依——班级公约约什么
来信中,教师们最烦恼的问题是班级公约约什么。对于公约来源的盲目寻找,以教师自身的喜好和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出现了班级公约影响力缺乏、价值感缺失、反作用严重等现实问题,班级公约约什么成了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基于观察——发现问题。幼儿园一日生活蕴含着教育价值,处处是观察的契机。但观察不是盲目的,而是带有目的性,需及时捕捉现实问题。有些能反映班级管理问题,如幼儿们在洗手的时候太拥挤、幼儿在小便池里玩水等。有些能反映幼儿行为习惯能力,如摆放小椅子很用力、相互之间争抢玩具、不愿意分享等。通过观察,最后确定哪些问题能够且需要成为班级公约。观察可以是针对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是针对随机发生的事件。教师要成为一名观察者,有捕捉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敏感度,从现象中发现背后的教育价值,通过师幼协商最终形成班级公约。
基于《指南》——专业引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涵盖了各个年龄领域目标,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班级公约的立足点。《指南》的制定是在多方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当教师迷茫时,不妨打开《指南》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观察中记录的问题是不是对应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能力范畴。只有符合年龄发展阶段能力的公约,才是科学合理的内容。公约内容要基于《指南》,这样才会更专业和更有针对性,如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举手发言的公约内容,就是高于幼儿发展水平的。
基于课程——强力推进。从课程中生发的公约,有课程的基础,也是经验的来源,对于幼儿理解和践行公约有更强的促进力。如和幼儿开展“对与错”的社会活动,内容需要回归到环境中,用对和错的标记来标注行为,也可以形成一个“什么是好事”的公约栏。又如值日生工作中哪些是值日生的规则,可以形成一幅“值日生一日活动流程图”这样的公约。将公约变成课程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下一步行动的起点,在总结与下一步行动之间可以用公约环境标记来呈现。公约环境标记可以随着课程发展不断调整,这样,幼儿们的规则形成也有据可依。
公约有道——班级公约怎么约
基于观察的公约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基于《指南》的公约顺应幼儿的需要,基于课程的公约提升幼儿规则意识。班级公约如何约?基于幼儿的能力水平是根本之道。
多样形式。班级公约可以采用图画、标记、歌曲等综合形式来呈现。小班的班级公约以图画为主,图画可以是教师画的,可以是幼儿画的,也可以是家长画的,关键是这些图画是幼儿能够读懂的内容。中大班的班级公约要增加标记的比重,到了大班可以适当地辅助一些文字,但仍要由幼儿来记录,用幼儿们的方式表述。教师可以将班级公约编成歌曲演唱出来,随着公约的不断变化,要及时修改歌词内容。很多歌曲朗朗上口,本身就是一种公约,比如洗手歌、三轻歌等。
动态过程。从儿童立场去思考班级公约,公约必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儿童是变化的,儿童的成长是变化的,公约不能也不应该在期初就完全制定好,而应不断地增加和调整。如在开学阶段,某教师制定了“东西哪里拿的放回到哪里”的公约,但幼儿还是不会整理。是不是公约不适合幼儿?是不是公约不具体?教师观察后发现小班的幼儿将所有东西都放回原处有困难。于是,教师通过与幼儿协商形成两种方式。一是将所有材料都放到一个大箱子里去,然后将游戏开始环节变成了整理和摆放的时间。二是在材料摆放位置贴上相应的照片和标记,幼儿明确物品位置后,教师就将这些标记撤换掉。
多元评价。班级公约的评价是通过评价系统,形成正向的教育环境。在班级管理中评价系统以积极的鼓励为主,如请幼儿们在已经达成的公约下,签署自己的姓名,产生荣誉感。公约的内容可涉及幼儿学习品质各个方面,但不宜过多过细。如只有几个幼儿无法自觉遵守排队倒水,教师需要在观察后分析原因,是等待时间太久,还是不知道如何排队,或是其他的原因。通过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幼儿的能力水平,并且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班级公约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底线的表述,而不是评判幼儿的标准。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不要有过多的直接评价和比较,接纳幼儿是非常重要的规则。
家园合作。5+2有可能等于7,有可能大于7,也有可能等于0,这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合力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是一致的方向,那么这个合力会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班级公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指向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与家长交流近期的班级公约内容,也可以给家长一些好的教育建议。如七步洗手规则,在家中张贴也是适合的。
大约无约——公约深层价值思考
对于公约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思考,折射出了教师的价值观和儿童观。班级公约不是管束幼儿,而是解放幼儿和老师。形成规则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而是班级管理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教师对于班级公约的深层价值需作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幼儿的价值——自我评价。幼兒学习看待自己,这是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班级公约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如幼儿在公约墙上签下自己名字的一瞬间,就是一种自我评价能力的体现。
对于教师的价值——民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班级公约能够实现民主管理。教师可以将原先自己拥有的权利分散到各个公约中,也可以将很多责任放手给幼儿。教师学会了放手,幼儿承担了责任,民主管理的氛围也逐步形成。
班级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大约无约”。如果没有了外显的公约提示,规则都内化为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从直接的管理转变为行为的支持和鼓励,这才是班级公约深层价值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