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伊彤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社会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近年来,笔者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语言游戏、教师自身行为规范、家长配合等方式培养小班幼儿有效倾听的习惯。
通過语言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语言游戏体现在报餐名环节 在进餐过程报餐名的环节,教师们会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言语报餐名,还会给餐食起各种有趣的套餐名。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和家长们的聊天中了解到幼儿能够与家长说清楚菜的名字了。
语言游戏体现在教育教学环节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将各种语言游戏嫁接到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如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这一年龄特点,在教育活动开始前,为了让幼儿沉淀心情,教师会在活动前带领幼儿玩“请你像我这样做”游戏。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孩子在玩游戏中学到本领,在玩游戏中养成倾听的习惯。
语言游戏体现在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幼儿的注意力正处于比较分散的阶段,因此利用过度环节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也尤为重要的。当幼儿的人数较多时,教师们会组织幼儿玩“猜猜教师是谁”语言游戏。考验幼儿对班中幼儿声音的熟悉度,游戏中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性地专心去听周围声音,从而养成倾听习惯。
语言游戏体现在离园环节 离园时,教师会带领他们玩辨错误语言游戏,让幼儿去判断老师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幼儿听到滑稽的语言,有的会哄然大笑,有的会马上找到错误然后大声地改正。这个语言游戏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还会更好地促进倾听习惯的形成。幼儿对于这种语言游戏非常的喜欢,参与性极强。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耐心倾听示范 教师和幼儿聊天需要用到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当老师发现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时,老师在说话时口型就得张大嘴巴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时能看清楚发音的口型,幼儿就容易模仿。
有效互动,提升语言功力 为了培养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还可以用音的高低变化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故事中,当大灰狼来了的时候,用低沉的声音;当小鸟飞过的时候,用温柔平稳的声音。但这么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仅在讲故事时有音色高低变化,在平时教学中,也会用轻重音。例如,当幼儿出现精神游离时,教师突然拔高声音,这样就会让幼儿重新集中精神听教师的话。
尊重幼儿年龄特点,适时肯定鼓励
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各方面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尤其是注意力方面,太过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从而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们要始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把握年龄特点,丰富玩教具 教师在准备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找一些真实的水果或蔬菜;当准备小儿歌课的时候教师会精心制作ppt;当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故事情节,教师会制作相关情景例如山洞、房子等。比如讲故事: 为了让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会用一些头饰来区分角色,会用高低音和丰富的表情来带动故事的气氛,这样,他们就会沉浸在故事当中,从而培养幼儿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及时给予表扬,指明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老师,应善于运用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如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发现认真倾听的孩子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树立学习榜样。此外,教师们在要抓住有利时机的同时,还可以用一些倾向性语言暗示引导孩子。例如“一睿因为听得认真,一下子就能听出故事讲的主要内容”等等,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获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早在 1927 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同时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家园配合。
引导家长更新观念,了解孩子原有的经验 教师利用家长会、园外公告栏、日常谈话等方式告知作为父母:在幼儿想要和您交谈时,一定要低下头,蹲下来耐心地听完孩子说的话。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时候,家中的教育观念一定要一致:在家中一定要树立规矩,减少老人对孩子溺爱。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
当孩子能认真听完父母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后,父母一定记得好好表扬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有动力继续这种倾听行为。
开阔幼儿眼界,丰富幼儿情感经验 通过在园的观察发现,幼儿对于植物的注意力非常的高。因此,教师们可以让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植物,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同时家长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参观,幼儿很喜欢自然,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让幼儿在大社会中锻炼其倾听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要依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更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在孩子接受幼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真正把倾听落在实处,让幼儿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