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芳
在引领新入职教师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让老师们感受到幼教生活的美好和动人,感受到专业幼教的魅力,激发教师追慕美好,生发美好,向美而行。在教育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教育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最终在教育过程中成就最好、最美的自己。
新教师培养,在于唤醒
阅读,是一种主动承继和发展的力量;阅读,本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书本中的优美文字,让身心获得片刻宁静,与教育名家对话,在辛苦工作之余,唤醒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希望。
坚持“每日一读”,唤醒教育初心 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我们倡导新教师坚持每日一读。重温教育美好故事,再现教育美好理想,于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留一點时间给自己,喝一杯茶,读一本书,品一下生活的滋味,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一杯茶的时间带给我们的是宁静,一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是思考,思考眼前事,思考前行的方向。书本中凝结的是大师的智慧,优美的文字,极具骨感的教育理想,以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鲜活、生动,有案例、有策略、有思想,每每读起,似一股暖流涌入,总能触动教师心底的那片温柔地带,唤醒他们曾经的教育初心,撒下希望的种子,相信终将有一天会破土而出,向上、向光生长。
引领“好书共读”,唤醒成长动力 朱永新教授提倡共同阅读,只有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关于这本书的共同密码、共同语言。共同阅读,能够让所读者目标一致,在精神上真正生活在一起,建立共同的文化家园。我们通过成立读书会、建立网络“悦”读圈等形式,以《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等专业书籍为纽带,引领新教师开展共同阅读活动,一起与文本对话,一起切磋研讨,一起解决难题。“好书共读”,展示的是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的故事,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好书共读重建被琐碎、艰辛扰乱的“心常态”,在共读中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唤醒成长的动力。
新教师培养,在于发现
我们要求老师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喜怒哀乐、兴趣及问题……同理,作为管理者的我们更加需要一双慧眼,在观察幼儿的同时,悄悄观察老师:
当发现她面对“特殊”幼儿束手无策时,及时介入,以身示范,从语言到行为都给她一个正面引导,相信她会积极的以身效法;
当发现她面对家长的质疑不知所措时,赶紧靠上,了解详情,面带微笑,同时耐心细致、不骄不躁地为家长解疑答惑,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既能解围,又提供了处理家园小问题的灵丹妙药;
当发现她上班时间情绪低落时,悄悄带孩子们送她一贴暖心“小膏药”,温暖她,感动她,引导她主动打开心扉,化解心中的不愉快;
发现,源于用心观察,源于心与心的交流。教育管理需要观察和发现,发现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特质,发现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最大化的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教师培养,在于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一件积极的事情,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当然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清醒,为了优化。身为教师,我们更应主动做一个真诚的自我反思者,一个直面自己的革命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那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就有进步,反思就能提高,反思才会改变,反思中能获得可持续成长的力量。
教研活动是教师反思自省、获取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教师放在“研”的主体位置上,根据主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教师张开,放开脑。
一是专题教研,头脑风暴有收获。幼儿园遇有重大活动时,或者某一项活动开展遇到瓶颈期时,我们会组织教师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专题教研。在这里没有对或错,没有行或不行,在交流与碰撞中,寻求解决思路,产生灵感与创意。
二是问题教研,追根溯源解难题。针对教师一日活动中的出现的问题,抛出典型案例,以追问的形式帮助教师分析缘由,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问题教研方式,引导教师学会反思:明确活动设计的目标,让孩子们获得成长;学会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能够看到孩子行为及想法,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或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爱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的人,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所谓的自找麻烦,即是自我反思、自我革命,我们的教育生活不能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要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打开新的视界,开创新的可能,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提升。
幼儿教育因为孩子而美丽,幼儿教育自带童话般的浪漫。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用专业的教育智慧滋润好每一颗童心,温柔地行走在孩童之间,优雅地徜徉在幼教路上,成就教育美好的同时收获成长与幸福。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