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明
【摘 要】目的:评价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接诊的婴幼儿94例,通过投掷硬币法分作2组,每组47例,分别接受常规保健方式与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评价其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经保健干预后,研讨组婴幼儿的身高、精细运动、语言及适应性等发育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增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是积极且有效的,有利于生长发育的需要。
【关键词】正确的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发育;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136-01
婴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但此期间极易遭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正确、有效的保健方式能够促进其早期健康发育,因此,儿童保健在临床中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1年收治的婴幼儿分组采用常规保健方式及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并评价其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接诊的婴幼儿94例,通过投掷硬币法分作2组,每组47例,分别接受常规保健方式与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纳入标准:通过自然分娩或实施剖宫产术的婴幼儿,均无窒息表现,且正常足月。其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幼儿,存在智力发育障碍的婴幼儿。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年龄0.4-2.6岁,平均(1.48±0.72)岁,男女比例26:21,出生时体重2.7-4.9公斤,平均(3.57±0.61)公斤;研讨组:年龄0.3-2.7岁,平均(1.62±0.54)岁,男女比例27:20。出生时体重2.6-5.1公斤,平均(3.72±0.79)公斤。两组婴幼儿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等方面信息数据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47例婴幼儿接受常规保健方式,在其出生后对其家长进行新生儿喂养方法的指导,同时告知疫苗接种的时间。研讨组47例婴幼儿运用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疾病预防与治疗,可在婴幼儿出生后采取早期疾病筛查,这样可对疾病的发生及早掌握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应当关注其保暖工作,防止感冒、发烧等症状的发生,强调婴幼儿皮肤的清洁,并按期进行接种,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二、提倡母乳喂养,可指导家长合理搭配辅食,同时告知正确抚摸婴幼儿的方式与意义。三、早期营养指导,婴幼儿4个月即可添加适量的辅食,可推荐强化铁米粉;婴幼儿半岁时可适当增加辅食的种类,这样可预防其消化不良症状;婴幼儿1岁后应关注饮食量,避免过于肥胖,如存在偏食的不良习惯应予以纠正。四、健康宣教,主要对于家长强调早期保健的必要性,可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卡片等形式加强宣教,要求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健康的发展充分掌握,并反复强调定期体检、定期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婴幼儿的身高、精细运动、语言及适应性等发育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有效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4项发育指標),t验证,P<0.05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的4项发育指标对比
研讨组婴幼儿的身高、精细运动、语言及适应性等发育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增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婴幼儿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资料显示,婴幼儿的健康与其身心发育息息相关,遗传与外界因素均会对其早期发育产生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儿童保健方式极为必要[2]。正确的儿童保健通过有效的、规范的措施实施,对既往家长育儿时的错误观念,从喂养、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早期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婴幼儿的营养充足,提升家长的认知以及对儿童保健的重视程度[3-4]。在实施正确的儿童保健期间,可及时发现疾病,及时予以治疗,提升婴幼儿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更进一步促进其智力发育。
经保健干预后,研讨组婴幼儿的身高、精细运动、语言及适应性等发育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增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是积极且有效的,有利于生长发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冯幼琪,林雪霞.正确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22-123.
[2] 孙悦.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168-169.
[3] 罗燕.婴幼儿早期发育中运用正确儿童保健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3):23-24.
[4] 王勇.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