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时代工业设计专业“艺工结合”的跨学科建设模式探索

2020-10-09 11:13栾江峰刘广博林兆花肖军袁剑锋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7期
关键词:智造工业设计

栾江峰 刘广博 林兆花 肖军 袁剑锋

摘 要 针对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了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建设模式。首先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艺工结合课程体系。其次通过学科共建搭建涵盖基础技能、机械结构和电子功能的实践平台。最后组建多元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教学团队确保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发挥最大的效能。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产学融合,对高校教育与行业产业的无缝对接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 工业设计;艺工结合;跨学科建设

近年来,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渗透到从工业生产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以新技术、新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发挥的作用愈来愈突出[1]。面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既要“与智造同行”,也要发挥“艺工结合”的学科融合特征,如此才能为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如何才能完成这一目标,本文从专业建设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及师资队伍培育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明确专业建设定位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为院校人才培养给予了明确的定位及目标[2]。笔者所在學院地处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相对成熟,对设计人才需求量很大。鉴于此,笔者所在学院将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能创意、会表现,还需掌握现代科技产品的结构、功能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及师资队伍培养三个环节进行变革。

2“艺工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在艺工结合的跨学科建设模式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并不是将各个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堆叠,形成一个“大杂烩”。而是要以设计为主线,在课程安排中始终贯彻“实现产品”的理念。为此,一方面要加入适当的机械、电子、程序设计类的工科类课程;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开课学期安排上要做到前后有效衔接。新的课程体系既要注重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进行科技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除满足美学、人机工程等要求外,还要考虑功能、结构对造型、材质上的限制,避免出现作品好看不实用甚至不能用的情况。

在课程开设时间上也要做出统筹规划,注重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难易递进关系,一方面要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实现产品”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贯彻实施。

3跨学科实践平台建设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大量实践活动的支撑。在艺工结合的模式下,要为学生提供能将工科类课程知识落地的场所。为此,笔者所在学院建立了一个包含四个部分的跨学科实践平台。

首先是以“三创”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意设计部分,主要对接设计理论模块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作品创意、创新制造方案及创业营销设计的场所。

第二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实验室的结构设计部分,主要为机械类课程提供实践场所。学生在此可完成外观、机械结构设计及后期产品手册等设计。产品结构的力学、运动学仿真也可在该实验室完成。依托数控加工实验室,学生可以完成各类外观件、结构件的快速成型或精细加工,使设计成果不再停留在纸面上。

第三是以电子电路实验室为主体的功能设计部分,主要对接功能设计课程模块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各类单片机控制器及相应的传感器,只需具备基本的电子知识,即可实现一定的功能,对激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后续电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为加强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笔者所在学院将与企业共建的若干行业实验室也纳入实践平台,为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企业中对设计人才能力的真实需求可以反馈到教学,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对工业设计价值与作用的认知,对提高专业的产业化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4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跨学科实践平台覆盖了学生设计作品从创意到成品的全流程,为在课程中“实现作品”提供了可能。但要将可能变为必然,每一环节均需配备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可通过学科共建的方式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全面、实践能力较强的跨学科师资队伍。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业设计专业专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基础设计技能的培养以及造型、结构设计的指导;院内电子专业的教师负责对功能设计的指导;最后,聘请合作单位中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从行业实际需求的角度进行作品立意、技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艺、工、企三类教师通过合作,可以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角度优化自身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间的衔接。如此,有利于将复杂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分解到课程之中,孵育出更多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结束语

跨学科专业建设策略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以往从未涉足的信息类竞赛中连续获奖。此外,经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的毕设作品持续孵化,已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艺工结合的跨学科建设策略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显现了初步的作用。相信随着专业改革的持续深化,该模式在“智造”时代背景下能够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带来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国彬.新工科理念视野下工业设计教育改革创新的企业参与路径[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16(3):43-48.

[2] 张白露.应用型理工科大学背景下工业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22):95-97.

猜你喜欢
智造工业设计
工业重器的“智造”力量
“青岛智造“未来已来
“智造”符号意识 智慧数学素养——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中国智造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