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外英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走出“理解至上”的教学误区,要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训练点;“语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學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学习语言文字,没有把运用落到实处,所以导致学生一遇到要动笔写作,个个都在静默不语、抓耳挠腮。我觉得,要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一定要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多积累,夯实“语用”基础
理解词语,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也是学习课文的第一步。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单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并把它背诵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并且学会运用。
如在《自然之道》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些成语,然后认读,分析难写的字。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导学,说说成语的意思及成语的近反义词。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鱼贯而出、争先恐后、若无其事、气喘吁吁”等成语,我又设计了“妙语连珠”环节:公交车到站了,车上的乘客(),站台的乘客()地挤着上车。一位老爷爷()赶来了,好不容易挤上车,座位早就坐满了,大伙儿都()地玩着手机,只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让座。学生在理解了成语意思后,很快就根据语境完成了填空。最后,我再让学生从本课成语中,挑选一两个说一句话。
在这个环节中,这些成语不仅仅只是一个表意符号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活画面。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表象认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地领悟到这些成语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意蕴。要将“语用”落到实处,就要从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起步,通过词语复现,语境运用,让词语鲜活化、生活化,为写作夯实基础。
二、写法善揣摩,学会“语用”方法
部编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每一篇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一个范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揣摩其写作手法,学会“语用”方法,将“语用”训练落到实处。
对于从S版突然过渡到部编版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出现了让他们头痛的文言文《伯牙绝弦》。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给学生讲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各种形式朗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当理解到“巍巍、汤汤”的意思时,我相机引导:根据这样的构词方式,形容白雪可以用()?形容清风可以用()?形容星空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回答,便出现了“皑皑白雪、徐徐清风、朗朗星空”等词语。在学会了模仿构词后,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句式训练。我让学生充分朗读原文的基础上,用上“皑皑白雪、徐徐清风、朗朗星空”等词语仿写: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兮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兮若()!”代入这些词后,学生发现,原来文言文不仅不难学,而且还非常有趣。
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再帮助学生揣摩写法,最后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活学活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三、读写巧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鲁迅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是提升“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文中有一些由于写作手法的需要而略写或者是由于需含蓄表达或不写的内容,这时,老师就应该善于寻找这些“空白点”,制定“语用”训练点,以读导写,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小练笔。如学习《自然之道》一课时,在教学到食肉鸟啄食幼龟这一环节时,书中是没有描绘出具体场面的,为了补充这一震撼的场面,于是,我让想象扩写: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把数十只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的场面写具体。这样,经过补充课文内容,学生不仅实现了对文本更深刻的认识,还明白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和点面结合的手法把一个场面写生动具体,这样的扩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提供了表达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地方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巧妙地把理解课文和体会文章思想、激发学生情感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每一篇文章都有培养“语用”能力的细节,只要我们教师慧眼识珠,走出“理解至上”的教学误区,看到不同寻常的语言风景,巧设训练点,带领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发现阅读的乐趣,多进行一些“语用”的训练,将“语用”落到实处,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灵动。
参考文献:
[1]彭彪.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8):57.
[2]吴冬梅.初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2(1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