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让课堂教学焕发新意

2020-10-09 10:36刘长会
新一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性课堂教学

刘长会

摘 要:所谓“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样式,对联的艺术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主要研究以教材为基础的对联仿写课堂教学,首先分析了对联仿写与课堂教学的定义及关系,其次重点分析了将对联仿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浓缩语言,整齐对偶;调整形式,提升价值;逐步提升,循序渐进;灵活变化,融会贯通等。

关键词:对联仿写;课堂教学;创新性

对联仿写对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具体包括、节奏用词、韵律和修辞等各方面。把对联仿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有助于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教学深度的加深,还有助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增强。

一、对联仿写与课堂教学

对联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要求形式上对仗工整,音律上平仄协调,内容上言简意深。它可以根据汉字特征进行书写,能够与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完美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结晶,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语文综合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如语言的运用与构建,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创造与鉴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等等。而对联仿写的内容形式实用性较强,更贴近生活,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想积淀、语言基础和文学素养等,因此有助于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提升各方面的语文综合素养。目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整体比较弱,因此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教学非常有必要。对联仿写教学有助于调动起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想象与联想,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将对联仿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浓缩语言,整齐对偶

要将对联仿写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注重浓缩语言,整齐对偶,在掌握题目的情感主旨、认清文章的主题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实际的对联仿写。举例而言,对于某些情景交融的文章,应该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情”和“景”这两点进行对联仿写。以《琵琶行》这首诗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的方式进行对联仿写。如上联可写“浔阳千尺寒,惜留江上伤离情”,下联可写“枫叶四弦秋,怅惘天涯迁谪恨”。而对于叙述议论类或者对比说理类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从叙述议论或者对比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仿写。以《六国论》这篇文章为例,可以从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入手仿写,上联可写“六国灭亡八荒来朝”,下联可写“一夫作难七庙尽隳”。对比秦王和项羽各自败亡的根本原因,上联可写“秦始皇不施仁义国家亡”,下联可写“楚霸王刚愎自用天下失”。

(二)调整形式,提升价值

要将对联仿写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调整形式,提升价值。具体而言,对联形式可以“拉长”或者“缩短”、进行语序的调整、“宽对”转为“工对”等,通过调整形式,提升内涵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魅力,积极参与到对联仿写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有些文章中使用了大量对偶句,对仗形式工整,文采飞扬,蕴含丰富,大致属于对联的“宽对”。所谓“宽对”转为“工对”,如对“映阶碧草自春色”一联的改造重点就在于要对文意理解透彻,融合诗句意境,在“工对”中保留诗人忧心国事的悲壮心境。“拉长”指的是通过想象联想填补原对联中的空白;“缩短”指的则是通过提取原对联主干,删除多余枝叶,更鲜明地突出主旨。“调整语序”是引导学生调整原对联的结构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逐步提升,循序渐进

要将对联仿写有效应用于課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逐步提升,循序渐进。对联仿写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重复的修改与完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先令学生自主创作一些短小的对联,再逐渐增加创作难度,增长课堂任务中对联的长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对联仿写的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对联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对联仿写的创作过程中把握仿写目标文本的核心思想情感,对字句、音律、立意、构思精心雕琢,创作出比较完整、优秀的对联仿写作品。

(四)灵活变化,融会贯通

要将对联仿写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灵活变化,融会贯通。对联仿写教学如果一直采取某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难免会逐渐销磨学生对于对联仿写的创作兴趣。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灵活变化,融会贯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布置多样化的对联仿写任务,或通过集体智慧共同书写创意,或划分小组对仿写进行相关的讨论,还可以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上联,运用正面奖励机制使学生积极进行下联的创作。此外还应该营造活跃轻松、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个舒适的氛围中进行创作和讨论。

总而言之,寓教于乐是教育境界的最高层次,也是现代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模式上所要达到的状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对联仿写是一种文字游戏性质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联仿写时应该朝着寓教于乐的课堂状态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文学创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推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乃亮.语文教学中的对联探趣[J].文教资料.2018(20)

[2]凌燕梅.让国学经典——“对联”走进语文教学[A].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C].2018

[3]李可跃.古今对联入课堂 语文学习乐趣多[N].发展导报.2018(021)

[4]张贺.对联教学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9(01)

猜你喜欢
创新性课堂教学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