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内涵新解读及学校教育途径探索

2020-10-09 11:36朱慧
教育界·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

朱慧

【摘要】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丰富传统孝德的内涵能促进小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本文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层面的要求,从“爱”“敬”“诚”“善”四个方面,对孝德的内涵进行现代化解读。学校以孝德作为德育工作的抓手,从师资、课堂、学校活动以及评价几方面来进行孝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孝德教育;小学生;品行养成

一、孝德的传统内涵及其发展

孝德观念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传统家庭人伦关系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中国人的重视。《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德最初是局限于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但随着不同时代的需求发展和历史变迁,孝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由最初阶段的孝意识演变成了完整的理论思想。孝德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家天下”的特征最为明显,大多以虔诚、祭祖仪式等展现孝道。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丰富了孝德内涵。孔、孟提出“居仁由义,孝悌为本”,这一理念使“孝”在“仁”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在汉代,《孝经》与《礼记》相继发布,使“孝”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孝道的内涵变化明显,由家庭伦理最后发展为政治伦理,为统治者巩固政权提供支持。在五四运动时期,孝德理念为基础的伦理思想,受到鲁迅等众多进步思想家的猛烈抨击。发生“文化大革命”以后,人们将孝道文化当成封建思想,对其进行批判。孝德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重创。

二、孝德新内涵解读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传统孝德文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四个点,对孝德的内涵进行拓展,以明确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目标,这目标中包括个人素养层面、交友待人层面、个人与国家层面。

⒈爱——爱己及人,心怀天下

在中国古代时期,孟子表达了“守身事亲”的重要性,其“守身”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需要珍惜父母給予我们的身体,爱惜自己,不伤害自己。近些年来,网络上不断爆出一些新闻,如某学生与父母争吵一气之下跳下高架桥,××学校学生跳楼自杀等,这些孩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谈何孝敬父母。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孝德教育中首先教育其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对学生进行“爱他人”的教育,这里的他人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可以是身处困境的陌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公民,是中国人,有国才有家,爱国的教育也是“爱”的最高层次,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成为心怀天下的人,努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⒉敬——尊师敬长,乐学敬业

“孝”的内涵中最基本的便是孝敬自己的长辈。谈及“孝”,人们便会认为这是家庭内部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一种关系。现代孝德的内涵对“孝”进行了延伸,由家庭延伸到小学生接触的更广的空间层面。而在小学阶段,学生除家庭以外,在学校的时间最多,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在对孝德文化进行现代化解读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这个层面进行解读。其一,在于“敬人”。低年级学生在学校应学会尊重自己的老师,能主动和老师问好,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行动。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够体谅老师的辛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觉意识;高年级的学生要能主动帮助老师分担班级管理事务,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其二,在于“敬业”。学生的主业在于学习,家长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因此,学生能做到敬业乐学对父母来说是最实在的孝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能直接促进学生责任意识、进取精神的提升,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方式。

⒊诚——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在对孝德文化进行现代解读的时候不可忽略其中“诚”的因素,对家人诚实,对集体忠诚,也应该成为当代孝德教育的延伸点。如何衡量学生在家中的孝德品行,可观察其在与父母家长沟通交流中是否坦诚相待,是否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是否如实告知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的评价等。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到诚实不说谎,捡到东西及时归还不占为己有,遵守与同伴的约定等;中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渐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学会正确看待善意的谎言,并学着分辨什么样的谎言是善意的,什么样的谎言是恶劣的;高年级的学生应学会遵从内心,这时的诚信并不仅仅对外界,更指向于自己内心,具体对应到行为,如在班级管理中能够说真话,在面对选择时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用当下最热门的话语,即“不忘初心”。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不断渗透孝德文化,相信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⒋善——友善团结,分享共生

贺才乐、胡志群在《中国传统孝德及其现代转型探讨》中提出:“广义的孝德指个体在一生的为人处世过程中所有合乎道德的善的举动。”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善的举动可以对应为“与同伴友善,团结集体,学会分享”。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的矛盾看似简单,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没有辨别能力,一味地想着自己的得失,导致很多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学校的孝德教育中“善”的层面应关注同学之间的相处,良好的同伴关系能让父母更加安心。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途径

⒈完善教师对孝德的认识

孝德教育的推行离不开教师的支持。第一,组建孝德教育工作室。学校可挑选一些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组建工作室,定期开展关于孝德内容的培训,将考勤制度与教师的绩效挂钩,要求每月工作室成员要进行交流和汇报,发挥团队的力量,促进教师对孝德文化的深入理解。第二,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与完善。时代在飞速发展,中小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担任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职责。

⒉开展真实有效的孝德活动

学校要在丰富孝德内涵的基础上设计相对应的孝德教育活动,促进认识和实践相结合,避免孝德教育走形式主义。具体活动可以围绕孝德内涵中的“爱”“敬”“诚”“善”四个方面来展开。如开展“爱”系列活动,对小学生而言被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如何学会主动关爱,正是孝德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点之一。这里的关爱,不仅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爱,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爱。唯有每个人都学会关爱,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如低年级可以开展一些“环保小卫士”“领养小树苗”之类的活动,引导小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体会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树立积极保护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的意识,理解父母的生育恩情,爱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中年级可以展开“一日护蛋”活动,让小學生体会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与不易,我们享受着父母给我们关爱的同时,也要懂得用爱回馈父母。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懂得推小及大,将这样的关爱推向社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高年级可以开展“夸一夸我的家乡”“我为祖国添光彩”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建设变化,了解我国的名人故事并挖掘他们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的情感,也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⒊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孝德教育的实效,相应的评价机制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将孝德表现纳入学生的操行评定系统,改革道德评价体系。六一儿童节学校可举办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评选校“孝德之星”,并邀请“孝德家庭”走进校园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在学校的展板布置上专设“孝德小明星”栏目。此外学校可通过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编制孝德口袋书等丰富学生评价的形式。此外,在评价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几方面的作用,通过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等方式开展评价活动,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可信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孝德品行养成的现状,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3.

[2]贺才乐,胡志群.中国传统孝德及其现代转型探讨[J].理论与改革,2010(5).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