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发 张永红 丁颖
摘 要:廉政文化作为高校校风建设的关键构成,对大学生能否成为国家栋梁有着重大意义,农业高校依托农业文化这一天然优势在廉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丰富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具有独特意义。本文在深入理解廉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挖掘农业文明中蕴含的廉洁元素,试图探索新时代农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景与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高校;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重要元素,对创建良好社会风气和清廉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而农业高校作为廉政文化的参与者,可以有效利用农业思想,在廉政教育中找到契合点和共通点,从而深入理解农业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意义,进而丰富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内涵,创新廉政建设方式与实践。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中国自古崇尚“为政清廉”思想,“廉政”一词最初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廉政是道德品质和清廉气正行为的有机统一,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严格要求和社会风气的有效规范,体现出每个人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诉求和基本理念。
廉政文化是集廉政与文化为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一种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等总和。它是政治文化、社会清廉文化相统一的集合体,其以清正廉洁为主题,围绕崇廉拒腐的目标,规范公共服务和政治生活稳定开展的一种文化。作為一种意识形态,它对个人崇廉品德的养成,建立廉洁政府和风朗气清的社会有着重大意义。而本文所指的高校廉政文化则是指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建立符合学校廉政教育的制度机制,以培育师生崇德明廉的文化素养和行为规范为目标,以大学校园文化为依托,形成清正廉洁的校园风尚的一种独特文化理念。在廉政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坚守抱朴守真的观念和廉洁自律的精神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的是高校站在政治定位上,培育和引导师生养成崇尚廉洁,拒绝贪腐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树立以弘扬清正廉洁为核心的廉政理念,探索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是当前亟需探索的课题。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看来,高校在各个层面上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广度都比以往有所增强,人员参与度、知晓度都大为提高。但在廉政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也日益看到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仍然保有很大发展空间。
首先,廉政教育在高校落实不到位,成效不够显著,在于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文件方案只停留在形而上层面,缺乏深度和执行力,也就无法真正做到让制度落地生根,让每个师生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廉政教育。尤其在新时期,防腐倡廉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如果没有在思想深处意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所做的工作流于敷衍、形式化,不在源头上下功夫,那么也就失去廉政教育的初衷了。部分高校在推进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开展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较为传统,如在宣传栏上贴海报、贴标语,开展廉政讲座、观看廉政主题教育视频,虽然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但远远不足于触碰到师生的心灵深处,而缺乏深度,无法撼动人心的制度建设始终无法走得长远。
高校部分党政管理层和师生对廉政缺乏一定的认识,在思想里就未意识到高校反腐败建设的必要性。“一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往往强调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学校关键岗位和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却忽视了高校最广泛的主体—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洁意识与廉洁行为的养成”。大多数师生认为廉政建设主要是来规范领导干部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也就对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如若学生和教师在这样一种缺乏廉政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育人,对廉洁知识一概不知,没有接受廉洁教育,对制度、权力、职责缺乏敬畏心,那么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正确三观的形成,更不利于教师廉洁从教,立德树人。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廉洁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程度,更关乎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在目前高校廉政建设的处境中,普通师生群体参与程度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仍有待加强。高校管理层在廉政建设中推进力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廉洁意识淡薄,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不能完全适应,与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有一定距离。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
廉政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党高度重视的一项政治工作,尤其在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责的高校则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常规化、基础性工作,需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内容来重点开展,狠抓落实。但在新形势下,表面性、应付式廉政建设已成为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如果一味追求这种形象工程,忽略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质与内涵,那么整个高校都难以形成合力将廉政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鉴于此,高校更应该在廉政建设机制上下功夫,贴近学校实际来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和混乱。”很多高校在廉政文化制度的制定上缺乏实质性内容,往往给人一种虚空的感觉,束之高阁,无处安放。在高校廉政制度的内容上则显得空乏,较少将学生日常管理、教师教学工作纳入廉政建设中,倾向于思想层面的软约束,且大多停留在虚、大、空的层面上,仅把廉政建设视为张贴格言信条、开展主题演讲等活动,而忽略了廉政理念的深层次的提炼和对廉政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不务实,不切合实际,不入人心的制度只会被搁置一旁,年随日久,“生灰”亦是必然。如果一种制度的制定未考虑过现实需要和普及性,没有起到真正的约束规范作用,那么腐败现象只会与日俱增,也不能制约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更在无形中助长了不良风气,高校也就成为藏污纳垢的“大本营了。可想而知,脱离了有效的奖惩机制、评价体系的廉政建设制度呈现出实践性不足,约束力不够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这样的制度实施起来便是纸上谈兵,过眼云烟;监督起来也只是走个过场,自欺欺人。
当前廉政建设缺乏配套的方案和顶层设计。因此,高校在廉政文化制度的建设中要以质量为本,把标准建立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把机制完善起来,把切身实际融入进去,推动高校廉洁教育工程进入提质增效的轨道。
(三)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投入不够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表现在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显性廉政文化建设旨在于用一种直观直接的方式去突显廉政教育的作用,如校园内张贴的有关廉政标语的海报或条幅,举办的廉政作品展览会等方式。而隐性廉政文化建设则指人在内在的自我感知中去潜意识接受廉政教育,通过一些含有廉政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去,如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高尚师德师风等,以此在潜移默化中让师生们自觉养成崇尚清廉的品德,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廉政教育与新形势下我国防腐倡廉工作还不能做到有效结合,配合度和完成度都大打折扣。部分高校在廉政文化的宣传平台上暴露出经济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导致在建设廉政文化工作中缺乏新兴媒体手段的导入,宣传载体和教育手段也较单一、传统,通常采取课堂灌输式教育、广播站、校报期刊等方式向师生传播廉政文化,局限于被动宣传,不能及时了解师生学习效果,也就无法听到师生心中的声音去完善教育形式,也便很难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座纷繁复杂的工程,精神、物质投入不足或将严重制约高校廉政载体的建设,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那么这座廉政文化“大厦”也在不久岿然崩塌。
高校依托庞大师资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天然优势,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設时应具备有利条件。但是,这不免显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力度显然与高校这种优势不足以匹配,导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显得后力不足。在人力投入上,诸多高校都缺少专门的廉政建设的组织,未配备专业性人才开展有关工作,有的学校即使设置此机构也是形同虚设,未有全面、科学、具体的方案和监督体系。在物质投入上,高校廉政建设平台建设仍有待加强。尤其在新时代,高校应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宽廉政教育宣传途径,以保证高校师生通过多方渠道充分的学习廉政文化,接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营造清正廉洁的校园氛围。
三、将农文化运用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其蕴含的丰富哲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时代农业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将农文化作为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进而丰富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亦是新时代农业高校亟需探索的未来方向。
(一)贯彻“应时”原则
在古代农耕时节,人们往往顺应天时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指导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和节令气候让古代人们享受到“五谷不绝、六畜兴旺”的丰收喜悦,关于“应时”,《荀子·王制篇》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人们不违农时,应时而然,保证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性,促进农耕时代的更迭,几千年来的耕作生产实践亦折射出中国古老农耕文化的哲学智慧和现代文明的发轫。农业文化与廉政文化都可以归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农文化中的“应时”“天人合一”原则与高校廉政文化需顺应时代和现实需要之要求高度契合。
在新时代,农业高校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从悠久的农业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廉政建设上切实响应时代号召,顺应时代之变,着力于建造“抱朴”“崇廉”的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从执政以来,我党高度重视抗腐廉政建设,努力构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系。农业高校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不可小觑。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强调:“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农业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发掘自身潜力,将农耕知识的运用融入到廉政建设中去,应时代之要求,循自然之规律,明确以农文化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建设方案,将新时期廉政教育融入到师生服务、管理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要体现时代的进步与诉求,培养农业高校广大学子自觉养成崇廉拒腐的价值观,形成新时代农业高校独树一帜的廉政建设体系。
(二)体现“取宜”原则
古人在生产劳作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用土地优势在不同季节耕作、种植不同粮食作物,全年都能有所收获,谓之“取宜”,即选取优势发挥作用,这是古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黄河流域因土地、气候等原因适用精耕细作区田法,以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农文化蕴含着经久不衰贯古通今的智慧,仍然在新时代各个领域熠熠生辉,发挥独特作用。农业高校应将“取宜”理念融入到廉洁建设中去,取农业高校在廉洁文化建设上的优势,并将其充分发挥使之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农业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和优秀的农业高科技专业人才,他们是一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农业院校可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才和科研有利条件,对廉政文化进行专项研究,主动寻求各方建议,加强问题研究意识,丰富廉政理论文化。在廉政教育手段上,贴近高校实际,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开展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将农文化融入到课堂廉政教育中去,依托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农耕劳作、“三下乡”等第二课堂实践优势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把廉洁教育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每位师生心中。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影响高校学风、校风、教风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更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政治任务。因此,农业高校应认真做到“取宜”,取长避短,“虚”功“实”做,把廉洁教育中的“软指标”化为“硬指标”,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展开一场淋漓尽致的自我革命,努力确保学校这边“社会净土”始终保持纯净,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的校园生态环境。
(三)遵循“和谐”原则
《荀子·王霸篇》载:“农夫朴力而寡能,能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古人进行农作时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观,致力于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和谐”历来是我国农耕文明、生产实践所尊崇的基本原则。而“和谐”亦是我国高校建设、改革、发展中力在追求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寻。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应有之义,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则是校园环境是否稳定的关键环节。农业高校作为诸多高校的组成部分,在廉政建设中应体现“和谐”原则,营造安定有序,清正廉洁的校园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农业高校在廉政建设中需做到无意识教育和主动接受教育相结合,达到学校师生与廉政建设相统一的和谐状态。
在农业高校廉政建设过程中,师生应主动融入廉政教育的大环境中去,把廉洁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展现廉洁教育成果,多措并举,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优势开展廉政教育,运用新媒体平台和其他渠道积极宣扬优秀廉政人物事迹,让廉政知识得以广泛宣传,做到入脑入心。党政领导干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以廉治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深化廉政制度建设,树立廉政榜样。农业高校教师应该在廉政建设中突显育人作用,加强良好师德师风的养成,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实践中都要贯彻廉洁教育,宣传廉政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律、慎独的精神品質,在廉洁教育陶冶的过程中树立良好教风。廉洁的校风、学风、教风与高校廉政建设达到有机统一,这才能构建一个廉洁治校、廉洁从教、廉洁修身的和谐校园。加强农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致力于达到校园与廉政,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状态,这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社会生态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廉政建设赋予农业高校新的使命,作为农业高校,以农文化思想为依托,探索创新农业高校廉政建设实践,要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挑战与问题,遵循“应时”“取宜”“和谐”原则,坚持把廉政教育贯穿在教研团队上,贯彻在班级课堂中,在学生社区中,在学生社团中,寓廉洁教育于服务之中,厚植农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基础,从丰富的农业思想入手,着力于挖掘廉政文化内涵,以农窥廉,培育廉政文化价值观,打造廉政文化平台,丰富廉政教育手段和方式,创新廉洁文化活动,使廉政思想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为农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海娜,杜玉华.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4):66-70.
[2]斯阳,王华俊,韦敏,李琳.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不足及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2(1):54.
[3]任钟印.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43.
[4]荀子[M].北京:中国书店,1986,150.
[5]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N].人民日报,2019-9-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