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春
摘要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受到政府各类政策的约束,近年来,政府要求事业单位加快改革,提高内部控制能力,使单位的运行更加规范。但是国内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缺失,内控管理制度落后,而且有些单位的管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单位未来的发展。在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助推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提高单位的内控管理能力。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概述
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来优化设计制度,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及编制内控的执行流程,对单位运营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内控的执行要保证单位各类运营活动合法合规,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并使单位财务部门的数据信息更加真实,避免单位出现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单位通常不以获得效益作为其经营的目的,大多数都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作为单位的运行目标来设计内控制度。单位要组建内控部门以及设置内控管理岗,并给管理岗设置明确的工作权限和工作职责,在设计内控机制时,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在全面性方面,内控需要贯穿单位的各类运营活动,贯穿经营决策、决策执行和运营监督等过程,对当前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管控。重要性是指内控要重点关注单位关键工作、重要工作,控制运营中的重大风险。制衡性是指单位内部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尤其是在部门分工、岗位分工方面,要实现相互的监督。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要符合单位的运行实际,也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伴随着国内深化改革政策的不断调整,要逐步修订现有的内控制度。
二、事业单位内控的问题分析
(一)单位的内控意识不强
内控意识是内部环境搭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内控意识会影响内控工作的开展,有些单位的高层领导没有认识到内控对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处理工作,没有遵照公司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出现一系列违规操作行为。有些单位比较重视业务发展,而忽略了内部的管理和运营,在岗位设计方面未设计合理的岗位,各个岗位不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关系。有些职工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1]。
(二)管理机制制约了内控的落实
事业单位的编制有限,会出现人员不足的问题,单位不能科学地安排各人员工作岗位,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兼任多个不相容的岗位。有些事业单位内部的经办人员兼任审核岗、记账人员没有实现分离和制衡,出纳会兼任审核,采购会兼任保管,这样很容易出现贪污腐败、违规挪用资金的行为。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体制机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制定专业系统的内控制度。在应用中,很多管理人员经常会将财务制度作为内控制度,来规定未来的资金使用,规定经济的支出分类标准。然而单位并没有从根本上处理资金的管理问题。有些单位虽然编制了内控制度,但是内控制度内容漏洞较多,所制定的内控制度更偏向于财务管控,没有涉及单位的各类运营活动,也未针对单位的运营风险进行制度的设计。
(四)缺乏内控的审计监督
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未组建审计部,来对内控制度执行进行监察审核,审计人员的欠缺就会造成资金违规使用。部分单位虽然构建了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层面上还缺乏监管机制,使一些事业单位未能推进内控制度体系的落实。同时,部分单位未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来对各运行活动进行系统的监管[2]。内控监督组织缺乏,容易出现职工不遵守制度的情况,使内控工作流于形式,内控无法发挥规范单位运营的作用。
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人员的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高层要加大内控体系建设力度,引入新型的内控管理理念,提高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单位在内部要大力宣传内控给运营带来的重要作用,提高单位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度,使他们组织部门员工大力配合内部制度建设人员的工作,在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管理环境。同时单位也要对内部管理人员开展定期的内控培训,讲解新型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政策,将内控新理念融入员工的思想,以促进职工对内控制度落实的认知和理解。
(二)优化设计单位组织架构
单位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内控制度执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单位要根据内部运营的特点,设置工作岗位,确保运营业务可以得到组织保障,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权限。在单位建立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岗位体系,使各岗位人员相互独立,同时加强之间的联系。使各岗位相互制约、共同协作,来提高单位运营的效率,会计监督出纳资金支出,审核人员监督采购执行,方案制定与方案执行相分离。明确经营审批人员的工作权限、审批范围,严格控制审批权,使各部门员工之间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确保行政审批更加合理规范[3]。
(三)优化设计内控管理制度
单位要根据政府部门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有关要求,设计管理制度,逐步将内控作为单位运营的核心工作。首先,单位要根据自身运营工作的特点,优化梳理现有的运营活动、管理流程,重点把握运营业务中的关键点和关键风险。针对关键工作环节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设计相应的风控制度,制定相应的风控处置措施,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合理地控制好风险,针对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单位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计岗位体系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程序控制、授权审计等方面的制度优化,使现有的制度能够匹配单位的实际运营。
(四)加强监察审计监督
内控制度的建立是否有效,需要单位的审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以确保内控制度与单位的运行匹配度较高。单位可以设计内控审计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制,然后明确单位内部各工作岗位在监督活动中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单位还要加大制度執行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单位的各项运营机制、内控执行都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通过纪检监察,开展内部的审计工作,加强运营活动控制,使各类运营活动更加规范合理。监督单位内控制度执行的状况,并对执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检查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单位的高层领导可以掌握内控执行的状况。
(五)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时,要应用合适的编制方法,形成比较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预算控制也是内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预算管理会贯穿单位运营的始终,涉及各类运营活动管理。单位还要优化设计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引入新型的会计政策,使信息更加真实。要科学保管单位的国有资产,应用财产登记制,由专人看管,并定期组织资产盘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对单位内部的现金,应该及时地入账,定期开展排查,日清月结,优化设计现有资金管理机制。
四、结语
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优化完善内控体系,设置更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要求职工重视制度的落实,才能够保证单位的内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单位还要根据国家的各类政策规定来制定制度,使制定出来的制度不仅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还贴近单位的实际运营工作,要保证内控制度有较强的执行性。事业单位要对员工开展内控管理培训,增强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使员工贯彻落实制度。事业单位要引入外部培训机构,讲解新型的内控思想、内控知识,聘请专家来单位开设内控的专题讲座。针对内控执行中的问题,高层领导要组织员工去分析问题,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措施,组建审计部门,检查内控的执行状况,了解内控制度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作者单位为常德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娟.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116.
[2] 杜向萍.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18(6):78.
[3] 冯小芹.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