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今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广泛争论。阅卷老师盛赞是“深刻与稳当具备”,社会各界却吐槽“晦涩难懂、卖弄才华、新八股”。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篇作文,有自己的观点。在我和一些“内行”看来,争论毫无必要。什么是“内行”?像我,还有一些职业文字工作者,每年四五月份都会受到亲朋好友求助,让我们为他们即将高考(中考)的孩子写几篇备用文。备考的孩子要充分背熟10篇左右这样的备用文,并学会分拆组合,面对不同考题,能将多个备用文快速组合成一篇新的。
写备用文并不简单,有很多规矩。比如,文章一定要引用名家之言,但不能太大众,说出来别人都知道的绝不能用。我曾帮写的稿子里,为引一句诗,专门从《全唐詩》4万多首里翻到了元稹最生僻的一首;另外文章论述不可写得太具体,要多功能,以免考试命题超出预料,考生没法分拆组合切题。
看那篇满分作文,通篇引用海恩格尔、卡尔维诺、尼采、陈年喜、切斯瓦夫的名言,生僻得令人钦佩其博学。文章论述看似深奥,但又和主题若即若离,便可猜出八九——或考生自己,或求助于他人,总之,在考前一定背熟了很多备用文。
这不算作弊,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创作,很可能只是一篇毫无价值的“组合文”,是应试的一种极致行为。但我想说的是,这样一篇作文得了满分,我们的高考,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