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良 巴雪冰 崔强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心与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团组织在助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对就业指导的研究不够充分。目前,一些学校团组织针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开展的系列培训大多罗列问题于表面,对真正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认真进行调研;同时,就业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对象往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未能贯穿学生在学期间全程,不能够及时服务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中,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就业研究工作的专业性,不利于构建全面系统的研究指导体系。
对就业指导的作用不够突出。由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起步晚,多由就业中心负责学生的就业教育,高校团组织始终处于“被动协助”的地位,职责不清,边界不明,致使高校团组织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组织的就业活动也多流于形式。
对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够丰富。目前,高校团组织的日常工作大都是进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在就业方面多为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其主题也大多局限于解析、介紹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国家政策,内容千篇一律,对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实际问题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的重点应放在社会实践上,让学生们获得直接感受,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切实达到就业教育的目的。
引导大学生把准择业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发展的规划也有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会出现过多关注薪资、就业态度消极等问题,没有将职业规划同国家需要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引导其把准方向。
第一,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强国一代,需要将自身的追求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将国家与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明晰自身的发展进步是为了国家的繁荣,自身的价值追求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第二,要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自身的短期利益追求而置国家社会大局于不顾,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大学生做到将自身的职业追求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引导时,应该注重将个体放置于整体中,从大局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大学生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第三,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仅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社会需求,还应该考虑到与时代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大学生作为与时代共同成长的新一代青年应该将自身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结合,在满足社会需要与时代进步需求的同时,将自身价值发挥到最大。
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大学生的就业态度总体积极,但仍存在眼高手低、不能吃苦、缺乏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差、就业功利化等问题。高校团组织需要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帮助大学生重视就业问题。高校团组织应发挥好服务优势,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面临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建议和支持,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抓紧就业机会,消除“慢就业”“不就业”的消极态度。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应对,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理想。第二,要积极宣传相关就业政策。高校团组织应充分利用组织优势,积极宣传就业政策,指导大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多角度认识就业的意义,并通过演讲,辩论,小班讨论等形式,确保相关政策发挥实效。第三,要强化引导功能。高校团组织应充分发挥引导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注意对学生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鼓励青年学生理性选择职业,实现人生理想。
助力大学生提升职业认同。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随着时间、环境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应加强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强化实践育人的路径,通过实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
第一,要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高校团组织应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了解其对专业的满意度与适应度,获知其对自身成长的想法,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剖析大学生就业优势和劣势。可通过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做好学生的供求分析,为他们提供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同时可为用人单位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第二,要兼顾好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之初都会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务必深入分析学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成长规律与成长需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培训、深造机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成长。第三,要创新实践载体,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职业获得感。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职业情感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和促进一个人事业上的发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职业认同的,或者说只有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团组织必须立足新时代,从大学生的角度组织有关实习实践的活动,使高校学生在不同层面的情境实践中了解就业情况,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助力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应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工作支撑,课程教学是获取与转化知识最重要的基础,实践锻炼是提升就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第一,从知识获取与转化中提升就业技能。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由内在向外在的转化。高校团组织可以选配负责人参与到课程当中,与授课老师共享组织中的优质资源、案例,让就业教育的授课方法更加科学、内容更加丰富。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本领,深化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与转化,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帮助高校丰富选修课与第二课堂的设计及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第二,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就业技能。开展有效的实践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获得感。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络优势,向高校提供区域内的产业孵化园、实训基地等实习资源,让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熟悉职业。帮助高校将过去单一的实践育人模式改造成引导性、渗透性和成长性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资源整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高校团组织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工作,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努力构建科学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第一,发挥思想引领优势。要改变以往就业指导过程中将工作对象重点放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上的做法,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学制期间的全程。要改变传统观念,结合思政工作的内容及内涵,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着力于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构建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化便利。发挥网络技术和优势,线上和线下指导相融合,搭建和完善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如做好线上咨询和职业能力测评、指导工作,进行网上面试等,为毕业生提供更为高效、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平台。第三,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主动了解就业市场新动态,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桥梁,让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中切实提升就业技能,实现理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