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
一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取决于肩负未来的青年。这些青年由什么样的领袖引领?树立了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才是一个国家明天的路标。
他们,被称为车界的灵魂。有的,影响着当今汽车市场格局的变迁;有的被看作“救世主”般的存在,热血、睿智,倾尽一生的学识与热诚投身事业,带领一批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走出痛楚和困境……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辛苦付出,那些彪炳汽车史册的伟大人物,无不是青年人的汽车造梦者。但是,正如张学友所唱的那样,这些造梦者的故事,可能与我们想像的一点也不一样……
汽车的探索与诞生离不开卡尔·本茨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把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安装到—辆两座三轮车上,制成了第一辆机动车,这就是最早的汽车。这时的汽车看起来和马车没什么两样,只是多了台发动机。因此,它被称为“第一辆不用马拉的马车”。
由于家境清寒,在先后辗转了斯鲁厄机械厂学徒、制秤厂设计师、桥梁建筑公司工长等工作后,1872年,卡尔·本茨决定创建一个铁器铸造工厂,但因经济不景气,工厂成立之后即面临倒闭。
穷困潦倒中,卡尔·本茨决定制造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发动机作为人生转机。1879年,他发明了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并没有改变公司的经济窘境,破产的威胁依然存在。
这位不服输的德国人,并没有被清贫打败。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不用马拉的三轮车,公司获得汽车制造专利权,正是这个日子,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现在,这辆车仍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车博物馆。
这辆汽车配备的小型卧式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点火、化油器、水冷式散热器、转向系和管式车架在内的众多个性化技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足以让后来者肃然起敬。
1906年,卡尔·本茨和两个儿子在拉登堡成立了卡尔·本茨父子公司,拥有了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之后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926年,卡尔·本茨的汽车公司与戴姆勒汽车公司合并,成为戴姆勒-奔驰公司。我们现在提到的奔驰汽车公司并不是由卡尔·本茨-创办,它是汽车发明的鼻祖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两大汽车巨人的合作。这两位汽车发明巨匠虽然分别在仅距80公里的两座小城,却从未见过一次面,成为汽车史上的一大憾事。
三年后,为汽车梦想奋斗了一生的卡尔·本茨离开了人世。
卡尔·本茨说:“世界上没有比发明更令人心动的了。”这位汽车发明者把一生都交给了他的创造。他对科学执著的态度,让他尝到了成功的果实,从此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如今,他的名字已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或符号,似乎也已成为一种象征。
卡尔·本茨用一生对汽车技术的执著实现了制造汽车的梦想,但在缔造了自己的企业帝国后,他也能在技术角度之外,用市场的思维来做出决断。也许,奔驰现在的出色基因,正是他这两点的悠久传承。
在汽车发明之前,卡尔·本茨没有工厂、没有资金,是妻子贝尔塔变卖了嫁妆和首饰,一直默默地支持他。他常常是饿着肚子拼命工作,设计方案不知修改了多少遍……他的执著像一条宽阔的大河,冲刷淘洗着一代代青年汽车人的灵魂,滋养着一代代青年汽车人的精神,这个德国男人深邃的目光,对很多青年来说,是一种深长的教育。
汽车的实用与量产离不开亨利·福特
在全世界,“汽车之父”只有卡尔·本茨一人。同样,享有“汽车大王”之美誉的也只有亨利·福特一人,是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
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亨利·福特是唯一上榜的企业家。
100年多前,汽车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当时一部车的价格为4000多美元,亨利·福特的梦想就是要制造出一款每个人都买得起的汽车,他认为汽车就是要为大众服务。1908年10月,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市的车厂里制造出他辛苦实验20年的结晶——福特T型车,而这一年也是汽车工业重要的一年。
亨利·福特是个天生的机械师,他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各种工具。从13岁开始,他修表、修机器,17岁起到一个机械厂作学徒、机械师。到了23岁,制造经验日渐丰富的亨利·福特开始研制使用内燃发动机带动的交通工具。
1898年,亨利·福特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公司,但只生产了25辆汽车便于1900年破产。1903年6月16日,亨利·福特再次成立汽车公司,并一直担任总经理。同年,公司生产出第一辆福特牌汽车。
1903年到1908年之间,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们狂热地研制了19款不同的汽车,并按字母顺序将它命名为A型车到S型车,其中有一些只是试验性车型,从未向公众推出,它们有的是两个或四个气缸,其中有—辆是六个;有的使用链式传动装置,有的则是轮式传动装置……这些汽车最终成了T型车的技术基础。
T型车于1908年10月1日一经推出,很快就令千百万美国人着迷。最初售价850美元/辆。因价格合理,第一年,T型车的产量就达到10660辆,创造了汽车行业的纪录。
1913年,亨利·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这不仅为汽车制造业,也为整个工业界带来了伟大变革,而以此带来的生产效率使福特T型车最终降到了260美元/辆。
到1921年,T型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代表着至今仍推动福特汽车公司不断前进的创新和客户至上的理念。亨利·福特的目标是生产“全球车”,不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成功了。自1908年10月1日第一辆T型车交货以来,直至1927年夏天T型车成为历史,共售出1500多万辆。
T型车第一个将发动机气缸体和曲轴箱做成单一铸件;第一个使用可拿掉的气缸盖以利检修;第一个大量使用由福特汽车公司自己生产的轻质耐用的钒钢合金。福特T型车采用后轮驱动,搭备两个前进档和一个倒车档,灵巧的“行星”齿轮交速器让新手也觉得换档轻松自如,最高时速可达72公里/小时,这个速度也改变了当时的道路型态,让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诸如此类的创新和改进,加之亨利·福特生产的T型车固有的价值,使它在世界进一步趋于城市化之际成为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在生产期内及其之后将近十年间,T型车通过好莱坞载入史册,成了好莱坞著名影星最青睐的汽车,也是好莱坞一些最棒的无声电影中的汽车明星。
1919年,亨利·福特买下了公司其他股东的股份,独占了该公司,并利用花旗银行的资金扩大再生产,使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本人也被称为“汽车大王”,其家族成为美国几个主要财阀之一。
亨利·福特留下的不仅仅是福特汽车这个品牌,他还代表着一种执著的、永不言弃的创业精神。著名的《财富》杂志在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时是这样评价亨利·福特的:“20世纪的企业家,是这样一位工业创建者,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片土地,第一个创建了“大市场”,并为之供应产品,他是我们生平见过的最伟大的企业家。”
1947年4月3日,亨利·福特去世。葬礼的那一天,美国所有的汽车生产线停工一分钟,纪念这位汽车界的伟大人物。
汽车的多样与精彩离不开恩佐·法拉利
恩佐·法拉利是法拉利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的卡尔·本茨、福特的亨利·福特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享有“赛车之父”的盛誉。法拉利一生致力于提高赛车性能。他是一个孤僻的人,却能够激励周围每一个人,让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各显其能。
1947年,恩佐·法拉利创立了法拉利公司,并生产出第一辆法拉利125S汽车,这被看作是现代赛车文化的起源。直到1988年去世,恩佐·法拉利赢得了14次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和9次F1总冠军,他的名字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声望的一个高性能赛车品牌。
恩佐·法拉利是一位铁匠之子,父亲成立了一座引擎维修工厂,父子两人都曾参加早期在意大利举行的汽车竞赛,法拉利想要成为赛车手的渴望很早便已萌芽。因父亲死亡,法拉利辍学后开始赚钱养活自己,第一份工作是车床技师,生活困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拉利入伍,1918年大战结束,退伍的他找到试车手的工作,1939年担任Alfa赛车部门董事。
法拉利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赛车手,更是一位深具潜力的行政管理人。192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史卡得利亚法拉利公司。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法拉利首次将“跃马”这个标志固定在自己的赛车上。经过数年,法拉利将图案的外观改变成目前的样子:骏马以单一后脚昂立,马尾巴耸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拉利的工厂被炸毁。两年后,工厂重建。1960年投入股市。1969年FIAT加入法拉利,成为法拉利最重要的股东。1963年法拉利在Maranello创办训练学校。1972年在Fiorano建了一条试车赛道。
二战结束前,法拉利旗下有200多位工人,他自己拥有二十年担任赛车手、车队经理和制车厂长等工作经验。法拉利确信赛车竞赛中的胜利,将会推动轿车的销售量。正是这种观点,1947年,与他同名的汽车公司诞生。之后,法拉利赛车小组几乎主宰了半数以上的比赛,他们最辉煌的纪录是在1952-1953年的赛车季,当时,赛车界正利用较小型的二级方程式车赛来决定世界冠军,而法拉利连续十四次赢得胜利。
产于1968年至1976年法拉利Dino,被誉为史上最经典的法拉利跑车之一,但它也承载了创始人恩佐·法拉利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痛。
1932年1月,在意大利的小镇摩德纳,法拉利的儿子阿尔弗雷德·法拉利出生了。大众熟悉的迪诺(Dino)是阿尔弗雷德的小名。恩佐对儿子非常疼爱,为了多与儿子在一起,他甚至放弃了职业赛车手的工作。迪诺小的时候,恩佐非常希望他以后在事业上能够获得成功,因此,迪诺被送去了欧洲最好的学校读书。
迪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从小就表现出对汽车浓厚的兴趣和天生的才华。1955年底,在瑞典完成工程学学业的迪诺建议自己的父亲为F2赛事开发1.5LDOHC V6引擎。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个年轻人刚刚要开始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却被诊断出患有肌肉萎缩症,那年他还不满20岁。
由于免疫系统脆弱,病毒开始攻击迪诺的肾脏。但即使在医院住院期间,他也不忘和工程师维托里奥详细讨论关于那款V6引擎的技术。遗憾的是,他最终也没能见到那款引擎面世。1956年6月30日,年仅24岁的迪诺去世。
迪诺的早逝对恩佐·法拉利打击很大,他此后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每次外出时,始终戴着墨镜。不仅在赛车场上见不到他,即使公司的重大决策,他也是通過观看录像和助手的资料来制定的。
在迪诺死后,恩佐·法拉利选择以儿子的名字为一款跑车命名,于是就有了Dino,唯一一辆没有挂法拉利跃马标志的法拉利。而这款著名的法拉利跑车,正是采用了迪诺参与设计的V6发动机。自迪诺停产以后,法拉利就不再生产V6发动机的跑车。
而后,法拉利开始将旗下的股份出售给菲亚特公司,到1969年,菲亚特对法拉利的持股达到50%,1988年,这一数字达到90%。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各种大赛中仍然可见法拉利汽车的身影,在一级方程式车赛中,他们是唯一使用原厂引擎作为赛车动力的参赛者,不像福特、雷诺、本田等对手,都是从别的制造厂购买引擎。
法拉利主导赛车界近七十年,他制造的汽车曾赢过世界各地的五千多项赛事,囊括二十五项世界冠军,他在跑车赛的成功几乎众所皆知,欧洲的每一项主要汽车赛,法拉利车手都曾夺冠。
正是恩佐·法拉利的不懈坚持,才缔造出辉煌的法拉利王朝。
四缸车之父 路易斯·潘哈德
1889年创建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制造厂,使汽车的制造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他首次以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方式造车,奠定了汽车传动装置布置的基础。1896年生产出第一辆四缸发动机,推动了汽车发动机向多气缸发展。
亚洲传奇汽车大师 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本田公司的创始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铁匠家庭,22岁开办自己的一家汽车修理厂。1946年开办本田技术所,生产摩托车。1963年开始生产汽车,并且在小型汽车市场独领风骚,拥有470项发明和150多项专利,创立了“HONDA(本田)”品牌,被现代工业界誉为“亨利福特以来唯一的最杰出最成功的机械工程企业家”。
饶斌 中国汽车工业之父
饶斌享有“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盛誉。1953年7月,是他把第一锨黑土抛向一汽建设奠基石,并接受了生产红旗轿车的任务;1964年,他又奉命到武当山,主持创建了二汽……
1949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时,在火车上接见了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饶斌。上世纪50年代初,饒斌被降职,恰好当时要筹建第一汽车制造厂,饶斌自告奋勇去担任厂长。中央在讨论人选时,毛主席想起在哈尔滨见过高大英武的饶斌,问:“是那个当市长的白面书生吗?他够厉害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毛主席点点头,中央正式任命饶斌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兴建,是毛主席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亲自商定的。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对能否在三年内建成感到疑虑,而苏联专家则要求一定要如期完成,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此事,决定全国都来支持一汽建设。1953年6月9日,毛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指示》,这天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祥日。
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壮志满怀的饶斌全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之中,他不仅是汽车厂长,还是建筑公司经理,工作强度很大,以至于回到家常常饭菜没端上桌,人已酣然入梦。为了掌握汽车工业制造技术和建筑技术,他虚心向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求教,成为能够推车送浆、操作机床、摘掉不懂汽车工业“白帽子”的领导干部。
1956年7月14日,一汽总装线上开出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0年1月,饶斌奉调北京,担任机械部副部长兼汽车轴承局局长。1963年,他被下放到南京汽车制造厂,出行没有小轿车,走路或骑自行车,吃饭排队,看病付药费,这让他感觉“回到了群众中”。1964年,中国经济形势好转,毛主席说:“建设第二汽车厂是时候了。”筹建二汽的工作又落到饶斌头上。项目选址确定在湖北十堰。在一汽,他工作了7年,而在二汽,工作了16年。
二汽建成投产后,饶斌调回北京,担任机械部部长。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同意引进汽车合资项目,饶斌建议由上海承担。在一些国家拒绝合作的同时,美国通用、福特和德国大众都表示了浓厚兴趣,经过60多轮谈判,基本上确定与德国合作15万辆的项目,因为只有他们愿意提供1982年投产的桑塔纳新车。
不料,中国代表团一行赴德国考察时,德国大众内部却出现分歧,负责财务的总裁认为这样大的项目花钱多、利润少,而且外汇难以平衡,于是派人到北京打退堂鼓。饶斌在与德方谈判时建议,将15万的规模压缩为3万,主张走少投资、快见效、滚雪球发展的思路,这个建议获得大众公司高层首肯。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后,饶斌担任董事长。他全身心投入到治理“散乱差”的中国汽车工业,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是空白”的局面。然而,一次强力“地震”突然袭来。
1984年8月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听取一汽汇报,把不知情的饶斌和李刚叫去旁听。一汽、二汽自立门户,饶斌和李刚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然而,更大的意外是:生产了25年的红旗轿车被勒令停产。
今天人们说到第一代红旗轿车,往往先说它的造型怎么合乎民族风格,然后就说红旗是用榔头敲打出来的,两句话一褒一贬。亲身参与红旗轿车发动机开发的李刚说,V8发动机才是第一代红旗的技术亮点,在上世纪50年代堪称一流技术,除了美国顶级豪华轿车采用外,苏联也用在领导人乘坐的海鸥轿车上。德国、日本采用V8发动机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停产红旗,改乘进口车,未经论证,就这么定了。这个重创,对中国汽车工业、对中汽公司,尤其对红旗轿车的开发者饶斌和李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1987年7月15日,饶斌回到一汽参加解放牌卡车出车30年纪念大会。会上,他突然激动地讲起了轿车:“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去实现我们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说完潸然泪下。十几天后,饶斌病倒在上海。8月29日,饶斌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
孟少农 中国汽车技术之父
孟少农,祖籍湖南。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家灾难和民族危亡,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吁,这对孟少农抉择其人生之路产生很大影响,他本来爱好文学,后弃文学工。高中毕业后,孟少农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41年,赴美进入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之后又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上兰森机器公司等考察和学习了两年。
1946~1948年,孟少农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执教,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汽车专业班,独授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课。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机械工程学术介绍到中国,他教的机械制造课选用当时很新的“Metal Process”作课本,替系内购置了教学用的微型电影放映机与幻灯机,每周课外放映国外机械产品、加工方法等。
1950年3月初,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郭力任主任,孟少农任副主任。孟少农协助郭力抓了两件事:一是调查研究,收集旧中国有关汽车和汽车工业基本情况。二是集结和培养技术骨干。凭着在清华大学任教等诸多条件,他广泛招集人才,很快集合起新老技术人员近200人的一支精干队伍,这批人才以后成为中国汽车界主要骨干力量。
1952年7月,重工业部选派以孟少农为首的驻莫斯科代表小组,负责办理一汽技术设计联络、设备订货与分交、聘请专家、派遣实习人员等事宜。经与多方反复商定,一汽从苏联引进工厂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备、技术文件和一整套组织设计;订购成套设备5千余台;聘请各类专家近200名;派遣实习生近600名。
出任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后,孟少农与先后派遣到苏联实习的大部分人员一个一个谈话,告诉他们学什么,怎么学,学回来干什么。他抓干部技术、业务学习,亲自备课、讲课,制定各类培训计划,组织指导实施,使一汽掀起学文化、学管理、学技术的热潮。
1955年下半年,一汽进入零件调试阶段,孟少农主管产品设计、工艺、冶金和生产准备等部门工作,经常深入现场,检查了解零件调试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处理一些重大技术问题,保证调试生产按计划进行。
1956年7月15日,一汽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胜利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孟少农不失时机地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考虑如何提高质量和发展多品种问题。他多次强调:“中国汽车工业需要大发展,技术工作要走在前头,要有准备,要学会自己走路。”11月,他组织制定一汽1957~1962年解放牌汽车设计改进和发展新品种规划,其中包括解放车的改进、设计CA-11型平头新解放及其派生的自卸车、牵引车、公共汽车和开发军用车和轿车系列。经过多年努力,除公共汽车外,其余全部实现。
上世纪60年代初,一汽按照苏联吉尔157图纸,试制出两批军用越野车,但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正式投产,急需修改设计。孟少农非常重视该车设计改进工作,组织人员到部队调查,集合有关人员讨论改进方案,并反复论证,还亲自参与审定整车和各个总成设计结构和图纸,深入到图桌旁指导工作。
为提高解放牌汽车的马力和其他性能问题,孟少农积极组织自行开发直列顶置汽门发动机(6102型)来代替老解放车的发动机。这种性能先进的发动机,后经改进成为二汽EQ 140型东风车的发动机,使东风车以马力大、跑得快而闻名全国。
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孟少农组织研制120系列V8柴油机并亲自参与和指导该机设计。1964年试制出样品,这是一汽一次最好的高质量的总成样品试制,样机一次试验成功,鉴定合格,成为一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产品储备。
早在50年代中期,孟少农就提出一汽开发小轿车的设想。当时有人认为,开发轿车为时尚早,但孟少农认为有必要在技术上早做准备。当时机械工业部和中央很支持他的这个设想,并及时提供了多辆轿车样车。经过全厂职工努力,一汽于1958年5月上旬,试制出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并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期间开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第一次坐上中国自己制造的小轿车。
孟少农为一汽的筹备、建设、建成投产、老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研制等勤奋苦战15个春秋,为一汽50年代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作出卓越贡献。在他离开一汽时,一汽已有三个系列品种和30多种变型专用车投产。
1971年5月,孟少农调到陕西汽车制造厂,主管技术工作。该厂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下麦李西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当时正值延安250型越野车试验定型关键时刻,该车经过三轮试制后,仍出现可靠性较差及动力性不足的严重问题,孟少农组织和领导全厂全面开展产品设计的大修改,将最高档由超速档改成直接档,最高车速由75公里/小时,降到70公里/小时,果然改善了加速性。他要求对主要总成和部件重新进行强度校核,对不合理的结构和尺寸进行设计改进,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
更改设计后的延安250第四轮样车经过一系列定型试验,包括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地区适应性试验和特种越障试验,成功地解决了可靠件和动力性问题,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1974年12月通过定型鉴定,1975年正式投产。此车于1978年8月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在同吨位三种越野车的竞争中名列榜首。1984年该车以两个方队形式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之后又在老山前线建立了战功,成为中国军用越野车的佼佼者,至今仍受到欢迎和好评。
上世纪70年代,孟少农由陕汽转战到二汽时,正值二汽建设最艰难的时刻。那时,五吨民用车质量问题很多,有的很严重,不能投产;军用车也存在大量质量问题,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孟少农“背水一战”,动员全厂集中力量会战。“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经过半年多苦战,攻克了EQ 140、EQ 240兩种汽车86项重大难关,新出产的东风车以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线开阔等先进性能而闻名全国。特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车大显神威,被广大指战员赞为“英雄车”、“功臣车”,一扫过去被形容为“看起来龇牙咧嘴,走起来摇头摆尾,停下来漏油漏水”的旧貌。“背水一战”的成功,使二汽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以后十年每年均以万辆幅度递增,二汽出现了兴旺发达的局面。
孟少农常说:“产品发展要设计一代,改进一代,预研一代。”80年代初,他坚持改组二汽产品设计处和工艺研究所,建立一个以产品开发为核心,融材料、工艺、基础技术于一体,具有强大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他认为,这是使二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现在,这个中心仍在为二汽的发展发挥着作用。
孟少农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人才下了很大功夫,把自己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几十年中,他培养出来的人才遍及中国汽车和拖拉机行业,很多成为主要骨干。
1988年1月9日,孟少农已处于弥留之际,二汽同志去医院看望他时,他还关心地问:你们搞的小轿车前期工程怎样?当回答“进展顺利”时,他很满意地说:等病好了,我和你们一起干。”1月15日,孟少农同志在北京逝世。
潘承孝 中国内燃机和汽车教育的奠基人
潘承孝,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从事教育60余年,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内燃机专家、学者。
早在20年代,当汽车、内燃机还是新的学科时,潘承孝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这门学科。上世纪30年代,我国工科大学开设这两门课程者屈指可数,潘承孝是最早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教授之一。当时有“南黄北潘”之称,即上海有交通大学黄叔培教授讲授有关汽车方面的课程,在北方则有潘承孝。那时我国尚无自己的汽车工业,但无疑他已为祖国的汽车工业播下了人才的种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重工业部领导下成立的“汽车工业筹备组”,初期只有10余人,其中就有潘承孝的学生4人。曾任天津大学校长的内燃机著名学者绍熙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曾写道:“我之所以选择了内燃机这个研究领域,数十年矢志不移,说实在话是发端于潘老对我的启蒙。”
支秉渊 中国发动机先驱
支秉渊,机械工程专家,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内燃机研制的先驱,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的首任校长。毕生致力于农业机械动力机械、起重机械、矿山机械、桥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为中国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20年代,中国市场上的狄塞尔柴油机都是外国产品。支秉渊不甘心受人摆布,有志于填补国内空白,1929年,仿制成36馬力双缸狄塞尔柴油机,开中国制造这种柴油机之先河。
抗日战争胜利后,支秉渊任中农公司下属的吴淞制造厂(现上海柴油机厂)厂长。在他的领导设计下,该厂于1948年3月试造出第一批汽油机,原设计5马力,实际达到5.5匹马力,因此称5匹半汽油机,当年就生产了50台,作为农业排灌机械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支秉渊担任中央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厂筹备处副主任(后为太原重型机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兼太原工程处处长、上海事务所主任等职。
把所有的梦用热情点燃
青春岁月熊熊烈火燃烧在风中
把你的名字刻在星星上
每个黑夜抬头仰望温暖我胸膛
我要选择我的路
我不会害怕风和雨
只要有你的鼓励不会犹豫
我要向你说抱歉
我希望你能够了解
只要追到我的梦一定回来
追追追
我追过狂风追过我自己
不会退缩没有后悔有梦就去追
追追追
我追过时间追过天与地
有梦的明天那就是我的未来
——吴奇隆《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