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研究

2020-10-09 04:00陈玲黄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职业化职业能力专业化

陈玲 黄燕

[摘 要]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从业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的安全稳定。论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和办法,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化;专业化

[基金项目]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校级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研究(2017glfw04)

[作者简介] 陈 玲(1980—),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61-02    [收稿日期] 2019-11-07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职教20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从业能力不僅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制约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发展水平是高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也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石。由于职业教育前期发展整体较弱,目前我省辅导员队伍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适用性强的建设性策略和措施,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以下的困境

(一)事务性工作较多,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不高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包括以下9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与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学生开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和引导,向学生输入社会主流意识,将“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因此这一功能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能。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不强

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能涉及的面较广,学校中除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工作似乎都与辅导员工作相关,辅导员长期以来担任着“教师、咨询师、保安、保姆”等诸多角色,且这些角色之间还部分存在着“角色冲突”,辅导员深感自己“责任重大”,通信24小时不能关机。辅导员的工作状态被描述为:白天跑讲讲,晚上写读想;5+2,白加黑。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高于1∶200,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辅导员工作“出成绩、出亮点”难。

(三)“职业体系”不健全,辅导员职业前景不明朗

缺乏有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辅导员,使他们难以安心从事本职工作。在调查中,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明朗,很多人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或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很多优秀辅导员成功地实现了向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转岗;仅有少数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适合自己,愿意在思想政治、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找准定位,努力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面对繁杂的工作和模糊的职业前景,辅导员难以看清自身的发展道路,这使得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很多辅导员产生了“逃跑”心理,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受阻。

(四)学习培训机会少,辅导员能力提升路径不畅

辅导员工作之所以得不到认可和重视,是因为辅导员职业一直被看作:门槛低、技能少、知识弱、可替代。相对于专业课教师的培训进修,辅导员似乎不参加培训也可以把工作干好,且辅导员“身兼数职”,外出培训实属不易。因此,除岗前培训,辅导员日常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每年某些社会团体或协会举办的培训,其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对专业提升的帮助有限。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培训力度不够,投入不够,这使得辅导员自我提升的路径不畅,专业能力提升缓慢,既制约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也不符合职业教育重视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

三、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的知识、能力、素养来完成其职责与目标的综合能力。笔者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归因于两个方面,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辅导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用更加专业的能力和方法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以促成大学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外因是指学院或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涉及辅导员福利待遇、发展空间、人文关怀、学习培训等,能够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从业环境,只有达到内应和外因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具体来说,辅导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角色意识,培养深厚的职业情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在大学工作,首先要对学生有感情,要把培养学生作为事业来做,把关爱学生作为本能来要求。面对00后的高职学生,辅导员既要扮演“人生导师”,也要扮演“知心朋友”的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角色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根本在于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二)树立创新意识,优化职业素养和技能

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与专业课教师一样,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了解学生的喜好,利用好“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介,搭建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优化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达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效果,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关于辅导员能力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教育部第24号令和43号令都指出: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从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培训进修等方面出台对应的政策,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绩效制度,提高辅导员薪资待遇

就我省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在绩效待遇等方面既不同于专业课教師,也有别行政管理人员,福利待遇整体偏低。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文本,关心辅导员的生活,切实提高辅导员薪资待遇,满足工作在一线辅导员的实际需求,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进而维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保障校园安全与稳定。

(二)优化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

如前所述,辅导员工作职能涉及9大方面,要求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方面知识和理论,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专业性工作,因此必须参加专门的培训和学习。

(三)打通晋升渠道,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

现行制度使得辅导员岗位变为“过渡性”职业,辅导员工作“非职业化”造成人员流动快、在岗时间短。面对当前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辅导员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辅导员工作也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其劳动成果会对学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职称应另外单列,更加注重工作实践方面的考核,只有解决了职称评审和晋升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工作归属感、成就感不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中,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去追求和奉献。

总之,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高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变革,辅导员工作势必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伍琼中.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8(3).

[2]费萍.改革开放40年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历史回顾与实现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8(6).

[3]杨晓庆,赵梓雯.“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

[4]舒小立,张小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视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4).

猜你喜欢
职业化职业能力专业化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