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还钱”

2020-10-09 10:34陈新征
党史文汇 2020年9期
关键词:杨昌济新民学会章士钊

陈新征

章士钊是湖南的文化名人,也是毛泽东的故交。他的养女章含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毛泽东的英文老师。1963年冬,毛泽东学完一段英文,在和章含之散步闲谈时,突然想起一件陈年往事。原来多年以前,他曾向章士钊借过一笔钱,一晃4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当即决定偿还这笔债,一年还2000元,分十年还清。

毛泽东为何要向章士钊借钱,为什么又以“十年还清”这样的方式还钱呢?事情要从毛泽东积极筹措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经费讲起。

我国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始于20世纪初。1912年,李石曾与吴稚晖、吴玉章等进步人士认为“改良社会,首重教育,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中国古时对西欧的叫法)为要图”,在北京发起成立留法俭学会。1915年,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权,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国。袁世凯倒台之后,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又相继回国,继续倡导青年学生赴法留学。

“五四”时期,由于赴法勤工俭学的主张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谋而合,大批有志青年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迫切希望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加之各地政府、社会贤达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俭学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中国的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梦想,漂洋过海远赴异邦,努力工作,用所获报酬助学,学习西方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他们中很多人通过切身体会西方社会的工人运动,向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努力探索。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初露曙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王若飞、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

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新民学会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1918年6月,经章士钊举荐,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昌济到京后,得知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正在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于是将此消息告诉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当时,毛泽东等新民学会的会员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正面临着寻求“向外发展”之路,大家认为留法勤工俭学是湖南青年追求进步的大好时机,颇有可为。

赴法前,留学生需要在国内预习一些法语、西俗以及工艺技能,以便赴法后交流、工作和学习。为此,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奔赴北京。在老师杨昌济的联络帮助下,蔡元培、李石曾同意为湖南青年开办3处留法预备班。毛泽东开始制定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计划,积极为赴法勤工俭学筹措经费。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留法勤工俭学当时每人所需费用达五六百元之巨,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囊中羞涩,往往需要得到资助才能成行。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至1920年,新民学会会员74人中,赴法勤工俭学的达19人,而赴法的湘籍青年则多达300余人,其中就有徐特立、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葛健豪等。在那个年代,湖南有如此多的青年学生奔赴法国,与毛泽东等人四处筹措经费分不开。蔡和森等湖南留学生到达法国后,曾在蒙达尔纪召开了著名的“蒙达尼会议”,提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政党,以“中国共产党”为名。他们还积极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传回国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1919年底,毛泽东为“驱张”运动及赴法勤工俭学等事宜再次来到北京。恩师杨昌济持重病之躯,在医院写信给因参加南北和平会议滞留上海的章士钊,向他举荐毛泽东、蔡和森,称“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20年5月,毛泽东赴上海,为即将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萧三、陈赞周等人送行。为继续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及湖南革命活动,毛泽东急需一大笔钱款。新民学会会员最多时也只有50多人,每人每年只需缴纳1元的会费,遇有特别支出,会员讨论后可征集临时经费,虽能向社会贤达募集到一些资金,但总的来说经费十分有限。资助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加上组织“驱张”运动,耗费不少。一个月之前,毛泽东还邀集湖南代表在北京景山东街中老胡同商讨“驱张”活动的问题,决定在北京的“驱张”代表,除留罗宗翰等少数人外,其他代表分别到武汉、上海、广东及湖南继续进行“驱张”活动。在上海,他同彭璜、张文亮等人一起租了几间房子,试验工读生活,“共同做工,共同读书,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过着俭朴的生活。作为新民学会实际负责人,当时毛泽东囊中羞涩,离别之情加上经济上的压力,使他更加忧郁惆怅。为难之中,他想到了仍滞留上海的章士钊。有恩师的举荐,毛泽东便鼓起勇气,登门拜见,请求帮助。时刻关注家乡动态的章士钊得悉后,当即发动上海社会各界进步人士捐款,并将筹集到的2万银元悉数交给毛泽东,解了毛泽东心头之虑。

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毛泽东给章士钊“还钱”的由来。

毛泽东准备了2000元钱,让秘书代他归还章士钊。章士钊让章含之转告毛泽东,当年那些钱都是募捐来的,不算借,也不用还。当章含之把养父的话带给毛泽东时,毛泽东解释说:“这是我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毛泽东称其为‘行老)的一点生活补助。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的呢?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帮助了许多人。他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有的事政府解决不了,他自己掏腰包去解决了。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是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付的。”从此,每年春节前后,毛泽东的秘书总会送2000元到章士钊家中,章士钊推也推托不掉。

十年之后,2万元已还清,由于秘书以为毛泽东只是“还钱”,便没有继续再送。毛泽东从章含之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不无歉意地对章含之说:“怪我以前没说清,这个钱是给你们那位老人家的补助,哪里能真的十年就停,我告诉他们马上补送。你回去告诉行老,从今年开始还利息。40多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所以,与其说毛泽东向章士钊“还钱”,不如说是毛泽东对章士钊补偿当年出手援助的一份情谊。

现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的展厅里,陈列了一张毛泽东生活费收支报表,其中就有毛澤东给章士钊“还钱”的记录,蕴含的深厚革命友情已成为一段佳话。

(责编 杨挺)

猜你喜欢
杨昌济新民学会章士钊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伟人旧居
章士钊妙藏态度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
对于1921年1月毛泽东的两次发言和一封信的研读
论新民学会成立的思想文化基础
新民学会对当代青年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