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让孩子的想象力持续活跃

2020-10-09 10:57徐凡
父母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烤红薯淘淘佳佳

徐凡

孩子小时候的想象力很丰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似乎减少了很多,这让家长误以为知识和经验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事实上,想象力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当孩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他的想象力世界才更丰富多彩,想象的品质也会更高。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人类的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力。当见过的东西不在眼前的时候,我们靠记忆来恢复它的形状,记忆有限时,想象就会上来帮忙。当要去理解其他人见过、想过的东西时,别人的描述,加上我们自己的想象,才能构成我们之间的沟通。当我们需要建构一些当下还不存在的东西时,想象更是整个过程的主角……

想到,才能做到。想象力给了人类以超越现实的自由。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我们先解读想象力发展的秘密,再学会用具体的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想象力的高手。

想象力解析

丰富的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

3岁半的佳佳这几天感冒了,一直在发烧。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放了一卷纸在床头,时不时地让她擦鼻涕。佳佳对妈妈说:“你是纸卷妈妈,我是烤红薯宝宝,妈妈你说搞笑吗?”“确实很搞笑,你发烧了所以小脸红红的,很像烤红薯。”

孩子的想象力往往会让人惊叹。从这个小小的亲子互动情节中可以感觉到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自己的病上,而是对自己忽然产生的一些联想感到兴奋,把自己比作烤红薯,把妈妈比喻成纸卷妈妈,也期待得到妈妈的认同,让妈妈高兴起来。焦虑的妈妈被孩子跳跃的思维感动了,紧张和担心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从这个对话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点:首先,丰富的生活给想象提供了素材。佳佳要是以前没见过烤红薯,此时恐怕也不会把自己比作烤红薯。其次,生活也给了想象以目的。佳佳和母亲的交流是温馨的,她对母亲的心情很敏感,让母亲快乐起来,是此时佳佳的小小心愿。最后,他人的认可是孩子未来想象力发展的动因。母亲的认可是对佳佳的鼓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回忆起这一幕她不仅感到开心,也会持续地展开更多的想象。

见多识广,让想象更加神奇

4岁的奇奇早上起来告诉妈妈,晚上他梦见了一个红色的工厂,陪他上幼儿园,陪他睡觉、玩游戏……他说这样老师就可以休息了,而且这个工厂还能生产A4纸,因为他们班装A4纸的纸盒空了。

● 见识给了想象以素材

估计不少人看到这个例子都会怀疑:是不是编辑写错字了?工厂怎么能陪孩子上幼儿园、睡觉、游戏呢?!其实,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成人对工厂的认知已经形成了定式,而只有4岁的奇奇虽然初步接触过工厂这个概念,却并没有对它形成固定的思维,所以可以对工厂的功能展开无限的联想。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不仅他想象的素材有限,想象的方式也有限。当孩子对这个世界逐渐了解,对事物之间的规律也开始掌握,却又不受思维的限制的时候,想象也会变得更神奇和多彩,想象的品质也更高,更有可能基于这些想象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思维的惯性、定式在帮助我们提高判断效率、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们的想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到案例时,都认为是写错了的原因。

● 需求给了想象以目标

如果奇奇从未接触过工厂这个概念,那这个红色工厂的梦将与他无缘。正因为他对工厂这个概念有认识,又把这个概念延展到了他每天都要经历的生活里,再加上他对陪伴的需求,他的红色工厂才会如此神奇,既能生产A4纸,也能陪他上幼儿园、睡觉、玩游戏。可见,是见识给了想象以素材,是需求给了想象以目标。但成人对陪伴的需求似乎也没有孩子那么强烈,所以,成人最多想象出有某种制造功能的工厂,却很难想象出兼具陪伴和制造双重功能的工厂。

小提醒:知识的学习不会影响想象力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这个结论似乎在说是学习把孩子想象力弄没了,知识学多了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但这个调查没有给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定义,百分比的分子和分母的具体指向很难确认,所以不可信。另外,孩子上学后想象力下降了可能是与机械性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有关,而与知识本身关系不大。

这样做,让想象力常在

突破定式,好奇常在,让想象力持续活跃

乐乐很喜欢《云朵面包》这本绘本,她反复地要求妈妈给她读这本书。读到用云朵做面包的时候,妈妈问乐乐:“你喜欢云朵面包吗,你觉得云朵还能做什么呢?”乐乐说:“云朵还可以做棉花糖,吃完这样的棉花糖就能飞起来了!”“你能带妈妈一起飞吗?”“那当然啦,我会把棉花糖分妈妈一半的,我要一直和妈妈在一起。”

案例中乐乐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她云朵是不能吃的,或者给她讲和云相关的科普知识,而是顺着孩子的想象力一起畅游。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坏事,丰富的知识是孩子想象力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要分时机和场合,不要让知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式,并始终保持好奇心。

除了利用绘本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拓展。比如,当孩子知道纸可以写字、画画后,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再想想,纸还能干什么。比如包装、吸水、吸油、折纸游戏、垫书柜、装饰、做模型……再比如,当孩子知道筷子是吃饭的工具后,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再想想,筷子还能干什么,让孩子尽情想象,父母不要评论。掌握常规,再突破常规,永远保持对世界好奇,孩子的想象力便会一直保持着积极活跃的状态。

做生活的主人,让目标引领想象力的发展

淘淘妈注重培养淘淘从小自己收拾玩具的能力,刚开始时,妈妈给淘淘做示范,和他一起把玩具放到不同的收纳箱里。渐渐地,淘淘就学会了自己一个人收拾,但没多久,淘淘就有点不耐烦了。最近淘淘妈发现淘淘在收拾玩具的时候学会了偷懒,当收拾毛绒玩具的时候就开始像投篮一样把玩具“扔”进收纳箱里。原来,前几天淘淘跟爸爸一起去游乐场的时候玩过投篮游戏,所以,他收拾玩具的时候就想到用同样的方法“扔”玩具了,还跟妈妈分享这样收拾玩具太有趣啦!

案例中的淘淘在独立收拾玩具的过程中,通过发挥想象,把毛絨玩具当作篮球进行投篮练习,不仅顺利地收拾了玩具,而且这个过程也变得更有趣了。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其实是给孩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想象发展的空间。所以,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生活中,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思考和发挥想象的机会。

赶走想象力的大敌,别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叶子认识很多字,不少数学题也都会做,但是却一度恐惧去上学。经过了解,妈妈发现叶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我不会想”。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要求孩子们想:“想想这个故事还能有什么结局?”“想想小猫要是会说话,会对妈妈说什么?”“想想如果8这个数字能分身,它会怎么分?”这可难倒了叶子,她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只有哭的份。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它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能承受的挫败是有限度的。如果他所受到的挫折在能承受的范围内,他能看到自己努力的积极结果,有可能越挫越勇;如果超限,他看不到希望,就可能会丧失信心,放弃努力。当孩子在反复经历失败和挫折后,会把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的无能,于是放弃任何努力,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当孩子努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会调用想象力去思考和探索;但是当孩子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时,就会心灰意冷,习惯放弃努力,不再调用想象力去解决问题,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所以,父母平时就要注意别把知识强压式地灌输给孩子,这会抑制孩子的想象,陷孩子于被动,孩子会越来越懒得想,也享受不到想象的有趣。启发、引导,让孩子最终找到自己的结论,才会充分调动孩子去想象,用想象解决问题。

想象力“十字诀”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想象力“十字诀”的游戏,帮助孩子展开联想,开拓思维。

假  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  多举例。

比  比较不同东西之间的异同。

替  让孩子多想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  用“除了……,还有……”这样的公式启发孩子。

可  让孩子设想可能会怎么样。

想  让孩子想象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组  让孩子设想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六 “六何”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   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猜你喜欢
烤红薯淘淘佳佳
乐淘淘
欢乐的歌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秀逗蘑菇村
乐淘淘 草木皆兵
烤红薯
一块烤红薯
初夏到 乐淘淘